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侯彩云  陈超 《生命的化学》2008,28(2):169-171
水通道蛋白是近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转运水分子和某些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蛋白,本文综述了水通道蛋白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及在泌尿、呼吸、消化、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重要生理学功能.水通道蛋白的研究对阐明某些水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为该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32.
焦虑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绪体验,并已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发作(又称急性发作)焦虑症.近来的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基因突变可引起焦虑相关行为.有望利用此基因研发出治疗焦虑症的有效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333.
DNA damage can, but does not always, induce cell death. While several pathways linking DNA damage signals to mitochondria-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death machineries have been elucidated, the connectivity of these pathways is subject to regulation by multiple other factors that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We have proposed two conceptual models to explain the delayed and variable cell death response to DNA damage: integrative surveillance versus autonomous pathway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how these two models may explain the in vivo regulation of cell death induced by ionizing radiation (IR) in the develop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here the death response is regulated by radiation dose, cell cycle status and neur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334.
《生命科学》2008,20(5):729-733
神经科学研究也是跨学科的前沿交叉研究领域,研究神经系统发育、进化、功能以及出现的功能紊乱。神经科学研究可在不同水平开展:从功能角度,按照自下而上的思路研究,从分子、遗传、细胞、环路到系统、行为水平。可以反过来按照自上而下的思路研究神经科学,从行为到环路、细胞水平。研究人员都是从这两方面来研究,可能更多是从白下而上来研究。从哪个角度开展研究是更有效的途径;如何更好地桥接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35.
河北环毛蚓神经系统 一氧化氮合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黄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种类河北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神经系统k 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及阳性纤维的分布,结果表明,河北环毛蚓神经系统中脑神经节背侧有大量细胞呈现NO强阳性反应,胞体和突起染色明显。咽下神经中偶尔能见少数染色较浅的神经元。在脑神经节腹内侧、围咽神经、 咽下神经节外侧部及腹神经链中都有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纤维存在脸染色很深,实验结果表明,在环节动物中作为信息分子的一氧化氮已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  相似文献   
336.
混沌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发现神经的不规则电活动具有确定混沌特性。混沌广泛地存在于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混沌电活动对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必不可少,服电的混沌活动特性与大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在大脑正常状态下脑电混沌活动的维数、李雅普指数、复杂度等指标较高;而在服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下,上述混沌指标降低。混沌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7.
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在文昌鱼性腺和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次用雌二醇,睾酮及孕酮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在文昌鱼性腺,脑泡和神经管中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中都存在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小生长期,3种受体通常定位在卵原细胞和早期初级卵母细胞的胞质或核膜,在大生长期和成熟期,则定位在胞质和核质,在雄性,3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分布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雌激素受体例外)中,受体阳性物定位在胞质和核,另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性类固醇激素抗体对文昌鱼不同发育时期的性腺和神经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揭示,免疫阳性物存在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和精巢中,在卵巢发育是上期,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的胸质和核仁膜对紫二醇,睾酮和孕酮抗体显示强或中等强度免疫阳性反应,在大生长期和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核仁膜对睾酮和孕酮抗体的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减弱,而对雌二醇则显著增强,在雄性,随着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对孕酮抗体发生强的免疫阳性反应,在成熟期则对雌二醇抗体发生免疫阴性反应,精子始终为免疫阴性,本文研究首次发现,文昌鱼脑泡和神经管中存在哺乳动物神经旮体激素样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其纤维,免疫阳性物分布在神经细胞胸质,核显阴性反应,这些结果为证明文昌鱼性类固醇激素参与调节性腺发育成熟和生殖内分泌调控轴的功能成熟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338.
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classical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TRPC1)是具有六次跨膜结构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能通透钙离子和钠离子。它是哺乳类动物中第一个被发现的TRP蛋白,隶属于TRPC亚家族。TRPC1可因受体,细胞内钙库清空或机械刺激激活而开放,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和细胞膜的去极化。TRPC1在神经系统内的分布较为广泛,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该分子激活后引发的效应与神经系统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目前TRPC1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9.
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classical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TRPC1)是具有六次跨膜结构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能通透钙离子和钠离子。它是哺乳类动物中第一个被发现的TRP蛋白,隶属于TRPC亚家族。TRPC1可因受体,细胞内钙库清空或机械刺激激活而开放,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和细胞膜的去极化。TRPC1在神经系统内的分布较为广泛,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该分子激活后引发的效应与神经系统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目前TRPC1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0.
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classical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TRPC1)是具有六次跨膜结构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能通透钙离子和钠离子。它是哺乳类动物中第一个被发现的TRP蛋白,隶属于TRPC亚家族。TRPC1可因受体,细胞内钙库清空或机械刺激激活而开放,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和细胞膜的去极化。TRPC1在神经系统内的分布较为广泛,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该分子激活后引发的效应与神经系统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目前TRPC1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