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01.
灵长类动物遗传、行为、认知、生理、生化和解剖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人类,具有其他实验动物无法替代的高级脑功能结构及神经活动的优势,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理想的模式动物,研究的结果更容易推广应用到人类。常被用来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程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药物等,为人类神经科学及相关医学研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灵长类动物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以期为神系统经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02.
S100B蛋白是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一种钙结合蛋白,在生理浓度下,S100B蛋白具有旁分泌或自分泌神经营养作用,高浓度时则具有神经毒害作用。脑脊液、血液、尿液、唾液、羊水等体液中S100B蛋白水平的升高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生物学指标,如急性脑损伤、围产期脑损伤、脑肿瘤、神经系统炎症性或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等。S100B蛋白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指标,也可作为疾病治疗的靶向目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S100B蛋白主要由受损细胞渗漏,还是病理生理条件下分泌的S100B蛋白造成了细胞损伤。本文就S100B蛋白在神经科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做一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03.
小胶质细胞是定居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其激活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进程中均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存在M1和M2两种形态、功能显著不同的极化类型。M1型细胞主要发挥杀菌和促炎作用,M2型细胞则具有抗炎和促进神经修复等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 RNA(mi RNA)在不同极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mi RNA可以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过程,并进一步影响神经疾病的病理进展。充分阐明疾病发病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极化亚型及其mi RNA调节机制,有助于深入认识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为寻找更加有效的神经疾病治疗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4.
305.
负子蝽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顺珍 《昆虫学报》1994,37(2):171-177
负于蝽Sphaerodema rusticus Fabr.的胚胎发育,早期胚带面积大,呈多叶状,明显区分头,颚、胸、腹叶。发育过程需经历胚帝陷入、胚带隆起和胚胎反转三个明显的运动过程。中肠后原基先于前原基形成,并且前、后原基伸展方式不同,使中肠形成不同形态的前、后两部分,两部分的细胞分化亦有差异。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神经节趋于较大程度愈合,腹部的神经节最终愈合为1个复合腹神经节,胸部的神经节也愈合为1个复合胸神经节。本文还总结了胚胎发育时期与卵粒大小的关系,讨论了负子蝽背器官解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6.
涡虫在动物系统演化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何显示其正常组织结构,对研究涡虫的再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3种染色方法(H.E染色、Masson染色、Van Gieson染色)显示了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神经系统,结果表明,尽管3种方法都能很清晰地显示涡虫的神经系统,但在显示咽部神经时,只有Masson染色能够很清晰地显示。  相似文献   
307.
江豚脊神经式:C8T13Lc23。脊神经腹根较背根粗;腰尾神经根入入脊髓时呈内、外侧两束或单束连于脊神经节。背支与腹支分别分布于水平隔上方和下方。背支中的肌支分布至升尾肌(背棘肌、背最长肌、髂肋肌和尾上肌)。腹支在椎体两侧横突间,分支数目少于背支,其肌支分布至降尾肌(尾下肌、轴下肌和坐导肌)。Lc7 ̄Lc10神经腹支形成异常粗大的外阴神经,并有掌状分支至坐尾肌;Lc10 ̄Lc20神经腹支在脊柱腹面  相似文献   
308.
田鼠婚配制度的神经内分泌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业忠  王祖望 《兽类学报》2000,20(2):135-141
作为繁殖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婚配制度是通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具有种属特异性及可遗传性。因此,不同的婚配制度具有不同的生理基础。这种生理基础由3级结构组成:神经直接启动并维持繁殖行为;激素或通过诱导特异神经通路的发育或直接激活神经传导影响繁殖行为;基因则可能是通过调节激素的代谢和作用方式来控制与繁殖行为相关的神经系统。田鼠脑中涉及婚配制度的区域集中在视前区中部(MPOA),腹被盖区(VTA),膈部及纹状体端部。起作用的激素主要是催产素(OT)和后叶加压素(AVP)。导致田鼠形成不同婚配制度的最终原因可能是这两种激素受体基因上的差异。受体基因调控区的启动子序列存在变异,导致脑中受体基因在表达区域上的差异,进而使激素激活不同的神经通路,产生不同的繁殖行为及婚配制度。  相似文献   
309.
击倒抗性和钠离子通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击倒抗性与钠离子通道关系的研究进展。毒理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在许多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昆虫中存在击倒抗性。分子遗传学研究进一步发现,击倒抗性与钠离子通道位点连锁。最近的研究表明,昆虫神经系统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敏感性下降的击倒抗性机制是钠离子通道结构基因突变。但仍有一些问题,如突变的保守性和分布,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310.
小鼠巢蛋白基因结构及其转录调控元件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筛选小鼠基因组BAC文库,得到小鼠巢蛋白基因组23.3kb DNA序列,其中约15.3kb已完成测序。与小鼠cDNA序列比较结果表明,小鼠巢蛋白基因包含3个内含子。与大鼠及人巢蛋白基因相比,小鼠巢蛋白基因中3个内含子的位置及大小均很保守。利用神经发育的体外实验模型,检测小鼠巢蛋白基因第2个内含子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调控活性。系列缺失质粒转染细胞显示,小鼠巢蛋白基因第2个内含子对报告基因的转录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