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配体指数级富集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是一种组合化学技术,可经过反复筛选扩增得到针对靶分子的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适配子.适配子通过识别、结合特定靶分子并对其进行功能调控从而达到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近年来SELEX技术在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现已经筛选出针对朊蛋白、肌腱蛋白-C、β-淀粉样肽、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等靶标的适配子,促进了对朊病毒病、脑肿瘤、阿茨海默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为这些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282.
安军 《生物学通报》2010,45(3):26-30
<正>"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学新课标必修3模块中"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内容之一。动物和人体的神经系统,在维持其内环境的稳态以及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该单元的  相似文献   
283.
本刊前两期(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33(5):590-3、33(6):720-3)分别介绍了人羊膜细胞在治疗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临床前研究,强调了人羊膜上皮细胞在生化方面具有神经细胞特性,说明它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性,但并不否定它在治疗非神经系统的损伤性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84.
P2X受体是一类离子型配体门控通道,分为7个不同的亚型(P2X1~7)。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 P2X7R)是ATP门控的,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属于嘌呤受体P2X家族。P2X7受体广泛表达于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免疫系统。在胞外ATP作用下,P2X7受体偶联多种胞内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多种生理功能。研究发现,P2X7受体与诸多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疼痛、情绪障碍和癌症等。P2X7受体异常表达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生,增加疾病的易感性与病变程度。现就P2X7受体的生物学特征、P2X7受体与疾病的关系及其特异性阻断剂和激动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5.
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参与调节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维持神经系统稳态。小胶质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可能是脑性分化的关键介质。该文总结了小胶质细胞在发育、免疫应答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性别特征,为研究脑性分化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性别差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86.
外泌体(exosome)主要来源于细胞内的多囊泡内体,通过多囊泡内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胞外间隙,直径为30~100 nm,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及细胞间传递生物信息的载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泌体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外泌体能够促进神经再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本文对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这3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7.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发展中国家致5岁内婴幼儿胃肠道感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每年因此而死亡的病例高达600,000多人.[1]近年来对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其引起腹泻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始终未达成统一的说法.目前主要是有两种假说,即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 (NSP4)假说和肠道神经系统(ENS)假说.对于轮状病毒腹泻的预防及治疗,现阶段主要是进行减毒活疫苗预防,但其疗效不甚令人满意,并且有可能导致肠梗阻.[2-3]本文将对轮状病毒致婴幼儿腹泻的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此外,针对其独特的致病机制将讨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288.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分布于感觉神经系统,如三叉神经节、背根神经节等,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科学研究结果证明,TRPV1阳离子通道与多种心血管-代谢疾病(cardiometabolic  相似文献   
289.
自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患者分离出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后,该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多次暴发流行,近年来又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其他亚太地区流行。该肠道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但在某些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感染和呼吸、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290.
Guo SJ  Li QH 《病毒学报》2011,27(5):505-509
自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患者分离出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后,该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多次暴发流行,近年来又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其他亚太地区流行。该肠道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但在某些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感染和呼吸、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