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08篇 |
免费 | 1622篇 |
国内免费 | 3796篇 |
专业分类
223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6篇 |
2023年 | 484篇 |
2022年 | 559篇 |
2021年 | 644篇 |
2020年 | 596篇 |
2019年 | 540篇 |
2018年 | 373篇 |
2017年 | 434篇 |
2016年 | 459篇 |
2015年 | 548篇 |
2014年 | 1068篇 |
2013年 | 739篇 |
2012年 | 971篇 |
2011年 | 1167篇 |
2010年 | 889篇 |
2009年 | 1035篇 |
2008年 | 1199篇 |
2007年 | 929篇 |
2006年 | 828篇 |
2005年 | 854篇 |
2004年 | 834篇 |
2003年 | 682篇 |
2002年 | 723篇 |
2001年 | 707篇 |
2000年 | 593篇 |
1999年 | 540篇 |
1998年 | 433篇 |
1997年 | 396篇 |
1996年 | 426篇 |
1995年 | 408篇 |
1994年 | 390篇 |
1993年 | 311篇 |
1992年 | 284篇 |
1991年 | 236篇 |
1990年 | 235篇 |
1989年 | 193篇 |
1988年 | 95篇 |
1987年 | 73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117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摘要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进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80例患者,依据简单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2 h、24 h两组患者的CD4+、CD4+/CD8+均先降低后升高,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CD8+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比对照组在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输注镇痛药物总量有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的术毕到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22.50%、20.00%)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5.00%)更低(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取得了显著的镇痛成效,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还能减轻机体免疫抑制,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2.
73.
74.
摘要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膜仿生的纳米铁颗粒(Fe3O4 NCs@MM)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RI成像的研究。方法:制备巨噬细胞膜仿生的纳米铁颗粒Fe3O4 NCs@MM,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对其水合动力学粒径、表面电势和形态进行表征。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评价巨噬细胞膜的完整包覆;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巨噬细胞膜仿生的纳米铁颗粒抗蛋白吸附能力。通过MRI成像系统,分析了含不同浓度的Fe元素(0.1-1.6 mM)的Fe3O4 NCs@MM在GSH存在或不存在时的T1弛豫效应。采用细胞增殖-毒性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铁颗粒处理肿瘤细胞24 h后的细胞活性。尾静脉注射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铁颗粒至原位胶质母细胞瘤模型中,观察成像效果。结果:巨噬细胞膜仿生的纳米铁颗粒Fe3O4 NCs@MM的水合动力学粒径和表面电势分别为 286.5±7.6 nm和-20.7±3.5 mV,且在水溶液中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包覆巨噬细胞膜的纳米铁颗粒具备抗蛋白吸附的能力。MRI成像显示,制备的巨噬细胞膜仿生的纳米铁颗粒Fe3O4 NCs@MM为GSH响应型MRI对比剂,具有较好的T1-加权磁共振成像效果,在尾静脉注射巨噬细胞膜的纳米铁颗粒0.5 h后,肿瘤部位的信号可见增强。结论:巨噬细胞膜仿生的纳米铁颗粒Fe3O4 NCs@MM可实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I成像。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探索紫檀芪(PTE)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紫檀芪治疗组(PTE+IR组),其中PTE于造模前连续5天每天腹腔给药(5 mg/kg)1次;然后于造模后3 d进行脑组织TTC染色并计算脑梗死体积比;于造模后2 h、12 h和1、2、4、6、8、10、12及14 d进行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使用TUNEL试剂盒于造模后3、7和14 d检测缺血半暗带和海马的凋亡神经细胞。结果:PTE可减轻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行为学评分以及抑制缺血半暗带和海马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PTE在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期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和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120例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ANGPTL4和KL-6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ANGPTL4和KL-6与APACHE Ⅱ评分、PaO2/FiO2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ANGPTL4联合KL-6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评估效能。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血清ANGPTL4、KL-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ANGPTL4、KL-6的表达水平在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越严重,升高越明显(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ANGPTL4、KL-6的表达水平与PaO2/FiO2呈负相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4联合KL-6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入院28d内死亡的敏感度为90.14%、特异度为65.74%,AUC为0.900。结论:血清ANGPTL4、KL-6表达水平升高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增大密切相关,两者联合在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7.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DOC)患者促醒作用、神经电生理和脑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DO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高压氧治疗)和观察组(n=40,高压氧联合高频rTMS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促醒作用、神经电生理和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CRS-R)、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FP)、四肢体感诱发电位(SEP)、脑电图(EEG)分级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髓鞘碱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高频rTMS治疗可有效促醒重型颅脑损伤后DOC患者,还可改善神经电生理活动,减轻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8.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癌胚抗原(CEA) 和细胞学联合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接诊的100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实验组47例(病理检查结果恶性),对照组53例(病理检查结果良性),分析血清CYFRA21-1、MMP-3及CEA 和细胞学水平变化情况及其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血清CYFRA21-1、MMP-3及C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CYFRA21-1、MMP-3及CEA 和细胞学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YFRA21-1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AUC为0.989,95%CI为0.977~1.000;MMP-3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AUC为0.979,95%CI为0.964~0.994;CEA 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AUC为0.982,95%CI为0.967~0.997;细胞学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AUC为0.823,95%CI为0.766~0.879,联合检测时AUC为0.995,95%CI为0.990~1.000,较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显著差异;且特异度、准确度均较单独检测更高。结论:CYFRA21-1、MMP-3及CEA 和细胞学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青海地区135例NSCLC且行EGFR基因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GFR突变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EGFR突变型组(64例)与野生型组(71例)。检测PLR、NLR、SIRI、HSP90α。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R、NLR、SIRI、HSP90α联合应用预测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效能。结果:EGFR突变型组血浆HSP90α水平高于野生型组(P<0.05),PLR、NLR、SIRI低于野生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腺癌、高HSP90α是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P<0.05),高PLR、NLR、SIRI是保护因素(P<0.05)。PLR、NLR、SIRI、HSP90α预测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0.826、0.815、0.811,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32,高于单独预测。结论:青海地区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PLR、NLR、SIRI降低,HSP90α增高。联合PLR、NLR、SIRI,HSP90α对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收治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接受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注射液或注射用奈达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NLR、CAR,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NLR、CAR、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晚期非鳞NSCLC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结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降低NLR、CA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