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6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4493篇
  14479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775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534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358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341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248篇
  1992年   271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34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对一株产漆酶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菌株紫外诱变,用愈创木酚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平板变色法初筛,然后用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测定漆酶活性进行复筛,获得1株漆酶高产诱变菌株HY1022-01;对HY1022-01所产漆酶粗酶液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Y1022-01所产漆酶最大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30.32%,最适条件下酶活达991.67 U/mL,且产酶稳定;HY1022-1所产漆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5℃,在30∽35℃较为稳定;最适反应pH值为3.0,pH在2.2∽3.8较为稳定,ABTS的漆酶动力学常数为72.622μM。  相似文献   
152.
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癌新药紫杉醇是具有萜类环状结构的一种重要次生代谢产物 ,研究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对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解决目前资源紧缺造成的巨大供求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需要对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各步反应 (尤其是关键步骤 )的酶以及编码这些酶的基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近年来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大部分酶及相关基因已被分离、克隆 ,但还有一些酶及相关基因没有发现 ,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3.
人降钙素 (hCT)是 32氨基酸的多肽激素 ,C-端为α脯氨酰胺结构 ,具有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用重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偶联表达合成的人修饰型降钙素 (hmCT)基因与GST融合基因和大鼠酰胺化酶 (PAM)基因 ,再用抗hmCT或抗PAM抗体 ,既检测到由昆虫细胞表达的GSThmCT产物也检测到PAM产物。经GSH 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 ,分离纯化GSThmCT融合蛋白。这种蛋白修饰酶与底物在真核细胞偶联表达也将适用于其他生物活性肽的体外表达  相似文献   
154.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丹参和甜叶菊愈伤组织在分化过程中一般都出现两个PAL活性高峰。第一高峰在培养第一、二、三天中出现;第二高峰在第十一天前后出现。前者在分化或不分化培养基中都存在,似与组织分化无关,后者只在分化条件下才有,似可作为组织启动分化的指示酶。分化程度不同的组织,PAL活性有很大差异,即将或刚分化的组织活性最高,随着分化的进程活性趋于降低,老化的组织甚至丧失活性。PAL活性、木质素合成和管状份子形成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5.
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消化和物理图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基因组DNA,所得片段数分别是:BamH Ⅰ,9;Bgl Ⅱ,7;Xho Ⅰ,10;HindⅢ 13;EcoR Ⅰ,12,从各个片段的累加测出BsNPV基因组的平均大小约为91,75kb;分子量约为59.60×10~6d。在单酶消化的基础上,用BamH Ⅰ/Bgl Ⅱ双酶消化得到16个片段(即9+7);大小为91,27kb,用、Bgl Ⅱ/Xho Ⅰ双酶消化产生7+10=17个片段,大小为90.04kb,由此组建了这三个酶在BsNPV基因组上的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156.
酚类物质对杉木幼苗15N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N素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香草醛及其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混合物(浓度比1∶1)明显抑制了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对15NO3-离子的吸收,10 mmol·L-1的香草醛使杉木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分别下降了25.3%、13.5%、5.7%,15N吸收量分别减少了38.5%、48.1%、46.5%;10 mmol·L-1的混合物使杉木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分别下降了33.5%、36.0%、21  相似文献   
157.
【背景】盐胁迫环境严重影响大豆幼苗生长,内生菌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目的】探究接种内生枯草芽孢杆菌127和解蛋白芽孢杆菌133对盐胁迫下大豆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徐豆20”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法,设置对照组、盐胁迫组和盐胁迫接菌组,在人工气候培养条件下,用不同NaCl浓度(50、100、150、200、250和300 mmol/L)处理大豆幼苗,并接种不同OD600值(OD0.33、OD0.50和OD0.75)的菌悬液。【结果】培养14 d,接种枯草芽孢杆菌127的菌悬液OD0.33和OD0.75分别在盐浓度300 mmol/L和100 mmol/L时,SOD活性均为1.04 U/g-FW;接种解蛋白芽孢杆菌133的菌悬液OD0.50在盐浓度300 mmol/L胁迫下POD活性最高为7 820 U/(g·min),对大豆幼苗修复效果较显著。培养28 d,接种枯草芽孢杆菌127的菌悬液OD0.50,在150 mmol/L时SOD活性最高(0.88 U/g-FW);接...  相似文献   
158.
紫菜外生细菌抑菌活性及其多聚酮合酶(PKS Ⅰ)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紫菜外生细菌抑菌活性的研究,本文对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了多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 Ⅰ,PKS Ⅰ)基因的筛选,以期获得PKS Ⅰ阳性菌株及探讨紫菜藻际微生物区系细菌的拮抗机制与PKS Ⅰ途径的关系.[方法]利用琼脂柱法筛选出具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31株,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酮基合成酶(Ketosynthase, KS)片段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 Vector,筛选出PKS Ⅰ阳性菌,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紫菜外生细菌表现出广谱抑菌性.从温州病烂紫菜外生菌中筛选出3株具强抑菌活性的PKS Ⅰ阳性菌,BLAST比对结果显示:菌株WPhG3、WPySw1和WPySw2扩增得到PKS Ⅰ的KS结构域核苷酸序列所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与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 str. 168(NP. 389602)、Bacillussubtilis (ABR19776)和Aspergillus carbonarius(AAZ99721)的PKS Ⅰ的KS结构域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8%、99%和98%;16S rDNA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它们均与Bacillus的同源性最高.[结论]紫菜藻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复杂,通过多条途径调节藻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PKS Ⅰ途径可能是温州病烂紫菜外生菌Bacillus表现抑菌活性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9.
闵连秋  王秀清 《蛇志》2000,12(2):36-37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6例发病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和既往史积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似,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降纤酶10u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给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10IU静脉滴注,隔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动态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降纤酶具有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160.
刘胜智  吴美丽 《蛇志》2000,12(2):54-54
蕲蛇酶具有抗凝、降脂、去纤、溶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鉴于此,我院于1991年开始使用蕲蛇酶治疗血栓性血管疾病,同时对使用蕲蛇酶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观测,现将我院使用蕲蛇酶治疗血栓性血管疾病63例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63例患者全部为住院病人,采取随机抽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12例,糖尿病肢端坏疽7例,静脉血栓形成35例。1.2 临床用药 蕲蛇酶注射液(福建三明制药厂)0.5~0.75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需做药敏试验,或加入地塞米松5mg),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