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8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目的:利用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了复方寒凉中药对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的影响.方法:用知母、石膏、龙胆草和黄柏制成水煎剂连续灌胃大鼠3周,用红外热扫描成像(thermal texture maps,TTM)系统测定了给药前、给药后及停药1周后大鼠全身各部位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复方寒凉中药灌胃后,大鼠的左前腋、右前腋、胸、上腹、中腹部温度明显降低,其中左前腋、胸、上腹、中腹部温度较给药前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右前腋温度较给药前差异具极显著意义(P<0.01).停药1周后各部位温度仍维持较低水平,其中胸、上腹、中腹部较给药前差异仍具显著意义(P<0.05),左前腋、右前腋部较给药前差异具极显著意义(P<0.01).大鼠左后腋、右后腋的温度在给药3周后降低不明显,但停药1周后的温度较给药前降低明显,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大鼠头、颈部温度在给药后及停药1周后均较给药前无明显改变.对照组大鼠三次实验测定的全身不同部位温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复方寒凉中药可降低大鼠全身多个部位的温度,降低程度依部位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22.
为了研究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ytosine deaminase gene,CD基因)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体内治疗效果,采用基因转导系统将慢病毒包装的CD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使其长时间、高效表达,然后移植到使用颅内立体定向接种法制作的40只SD大鼠胶质瘤模型中.按接种细胞类型将实验SD大鼠分为5组, 每组8只:① C6胶质瘤; ②C6+MSCs细胞(1∶1);③ C6+MSCs细胞(1∶2);④ C6+MSC-codA/eGFP细胞(1∶1);⑤ C6+MSC-codA/eGFP细胞(1∶2).瘤龄7天后腹腔注射500 mg/(kg·d) 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C),共14天.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监测肿瘤的体积并进行了大鼠存活期观察、常规病理分析、RT-PCR检测、HE 染色.结果显示,第①组瘤龄14天时病灶呈圆形,中心见坏死区,肿瘤平均246 mm3,均存活期15.3天,第②组平均生存期16.0天,第③组平均生存期16.6天,第④⑤组自然存活期均大于30天,14天时病灶平均体积分别为55 mm3、40 mm3,28天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7.24%、83.28%.MRI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与病理结果高度相关;MRI动态观察可证实携带CD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5-FC治疗系统治疗C6颅内胶质瘤有效;RT-PCR检测结果证实肿瘤组织内有胞嘧啶脱氨酶表达.  相似文献   
923.
王毅  鲍进  盛巡  李萍  马辉 《激光生物学报》2005,14(4):274-278
目的:用光学二次谐波成像的方法比较成熟皮肤与新生皮肤内不同种类胶原的含量,以及正常皮肤与创伤皮肤内胶原种类的变化。方法:用前向及背向二次谐波观察正常及创伤皮肤内的胶原,并与传统的天狼猩红染色法相对照。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二次谐波可以更快速,更灵敏地检测组织中的胶原。背向二次谐波信号强度随着切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光学二次谐波成像技术是一种灵敏、简单、快速检测皮肤组织内胶原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活体检测。  相似文献   
924.
邓培雁  刘威  韩博平  韩志国 《生态学报》2007,27(7):2983-2989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特定和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紫花地丁 (V. yedoensis)不同叶龄(幼叶和成熟叶片)叶片纵向(叶基、叶中部、叶尖)间的光合异质性特征。特定光化光照射下,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Fv/Fm、ΦpsⅡ、qP、PS/50和Abs在叶尖、叶中部、叶基间呈依次降低趋势,NPQ/4和q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Fv/Fm、ΦpsⅡ和Abs在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NPQ/4和qN均显示宝山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存在显著差异;但NPQ/4和qN分别显示紫花地丁成熟叶和幼叶叶片的叶尖和叶基处差异显著。qP的显著差异只存在于宝山堇菜幼叶的叶尖和叶基处,PS/50在两种植物幼叶纵向间均有显著差异。快速光曲线的变化中,两种堇菜α由叶尖向叶基下降幅度不明显,幼叶纵向间Pm差异显著,成熟叶叶尖处Pm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两种堇菜成熟叶叶尖处Ik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宝山堇菜幼叶纵向间Ik差异显著,而紫花地丁幼叶纵向间Ik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反映出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Fv/Fm和ΦpsⅡ具有较高的均质性,Fv/Fm和ΦpsⅡ的下降受到NPQ/4、qN、qP、PS/50和Abs的综合影响,但Fv/Fm和ΦpsⅡ的变化与NPQ/4、qN、qP、PS/50的显著变化并不一致。叶龄对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α影响不显著,对Pm影响显著,α的小幅下降反映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捕光能力基本相同。叶片纵向间Ik的显著差异受叶龄和植物种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25.
目的比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方法1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接受FLAIR和DWIMRI检查评价病变的显示范围,边界及对比度并计算病变区。结果FLAIR序列和DWI对病变的显示范围,均优于常规T2WI,以DWI对病变显示更佳。结论FLAIR和DWI在急性脑梗塞中均有用,以DWI最好,且能对急性脑梗塞作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926.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口腔鳞癌A4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方法:合成特异性靶向到肿 瘤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近红外荧光分子对比剂EGF-Cy5.5,验证试剂合成的靶向特异性。口腔鳞状细胞癌 A431 细胞系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 滋M,0.5 滋M,2.5 滋M和5.0 滋M的三氧化二砷溶液中0,24 h,48 h和72 h。共聚焦显微镜、流式 细胞仪及免疫组化证实EGFR的表达水平,上述实验均测量三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EGF-Cy5.5 靶向荧光对比剂的标记率为 68%~70 %。对比对照组,越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处理的肿瘤细胞其获得的细胞荧光信号强度越小,这与药物浓度越高细胞表面表 达EGFR 的量越少相一致。流式细胞仪显示,在72 小时,作用于细胞的三氧化二砷药物浓度分别为0.5 滋M,2.5 滋M,和5.0 滋M, 其相对应获得的细胞EGFR 表达量分别为57.28± 3.2 %(P<0.05), 29.91± 2.2 %(P<0.01) 和10.73± 2.4 %(P<0.01),明显低于对照 组的细胞EGFR 表达量74.42± 1.8 %,(P <0.05)。结论:本研究应用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的方法体外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A431 的 EGFR表达水平,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砷对其EGFR 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 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2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988-2008年马铃薯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2007-2008年加密观测和1957-2008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957-2008年,研究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13.359 mm·(10 a)-1;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239 ℃·(10 a)-1;作物生长季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102 ·(10 a)-1.从播种后第96 天开始,马铃薯块茎由缓慢生长转为迅速生长,在播种后第110天,马铃薯块茎的生长速度达最大;从播种后第124 天开始,马铃薯块茎从迅速生长又转为缓慢生长.从播种至出苗期的间隔日数为每10年缩短1~2 d,花序形成至采收期和全生育期的间隔日数均为每10年延长9~10 d.气候变暖导致马铃薯生育前期的营养生长阶段缩短以及生殖生长阶段和全生育期延长.  相似文献   
928.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木村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以中青年男性患者多见,病灶位于耳周2例、颊面部1例、颌下区1例,腮腺区1例、头皮下1例,均表现为无痛性肿块。3例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等或略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密度均或不均,边缘清楚或局部欠清,伴邻近皮下组织受累;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3例MRI表现为对比邻近肌肉信号,病灶在T1WI上为等、稍高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大部分病灶中等至明显强化。本组6例病变均伴有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伴病侧局部皮下脂肪层萎缩。结论:头颈部木村病的CT、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木村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29.
摘要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及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DF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纳入研究,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94例单纯DF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进行CTA以及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DF下肢动脉病变的检出情况。此外,比较两组基础疾病以及生化指标水平,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MRA检查对DF下肢动脉病变的检出率为98.94%(93/94),高于CTA检查的91.49%(86/94)(P<0.05);MRA检查对DF下肢动脉病变轻度狭窄的检出率为43.62%(41/94),高于CTA检查的28.79%(28/94)(P<0.05)。研究组高血压、肥胖症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且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高血压、肥胖症以及FBG、2hPG均是DF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OR=1.195、2.331、5.391、3.274,P<0.05)。结论:MRA检查对DF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且高血压、肥胖症及FBG、2hPG水平的升高均可增加DF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30.
活性氧参与-氧化氮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用氧化还原敏感的特异性荧光探针(DCFH-DA和DHR123)直接研究了一氧 化氮供体S-亚硝基-N-乙酰基青霉胺(SNAP)诱导未成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细胞胞浆、线粒体 中活性氧水平的变化,发现神经细胞经0.5mmol/LSNAP处理1h后,细胞胞浆及线粒体中活性氧水平大大增 加.一氧化氮清除剂血红蛋白能够有效抑制细胞胞浆、线粒体中活性氧的产生,防止细胞凋亡.外源性谷胱甘 肽对细胞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当细胞中谷胱甘肽的合成被抑制后,一氧化氮的神经毒性大大增强.实验 结果表明一氧化氮通过促进神经细胞产生内源性活性氧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而谷胱甘肽可能是重要的防止一 氧化氮引发神经损伤的内源性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