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206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不同抚育措施对闽西毛竹林碳密度、碳贮量与碳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闽西永安市Ⅰ(挖笋+劈草+施肥+灌水)、Ⅱ(挖笋+劈草+施肥)、Ⅲ(挖笋+劈草)3种不同抚育措施的毛竹林为对象,对其碳密度、碳贮量及碳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各器官碳密度变动范围为0.3947~0.5619 g·g-1,碳密度高低排序为竹鞭>竹秆>竹枝>竹蔸>竹叶>竹根>鞭根;不同竹龄间竹秆、竹枝、竹叶、竹根碳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竹蔸碳密度差异不显著(P>0.1);随着竹龄增加,毛竹平均碳密度有下降趋势,1~6年毛竹平均碳密度为0.4579~0.4957 g·g-1。Ⅰ、Ⅱ和Ⅲ类毛竹林毛竹层碳贮量分别为76.74、64.30和55.91 t·hm-2;凋落物层碳贮量分别为2.59、3.01和4.88 t·hm-2;土壤层碳贮量分别为150.64、197.36和232.56 t·hm-2;总碳贮量分别为227.37、261.66和288.47 t·hm-2,其中土壤层碳贮量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6.25%、75.43%和80.62%,毛竹层碳贮量比例分别为32.61%、23.43%和17.69%,凋落物层碳贮量比例分别为1.14%、1.15%和1.69%。毛竹生物器官中,竹秆固碳能力最强,占年总固碳量比例为56.47%~59.66%,鞭根的固碳能力最弱,占年总固碳量的比例仅为2.52%~2.83%;毛竹林年固碳量排序为Ⅰ类型>Ⅱ类型>Ⅲ类型。  相似文献   
192.
2003年3月和12月,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分别在由菲律宾和印度驶抵中国秦皇岛港锚地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上采获输入性阿蠓,经分类鉴定共有3种,分别是棘刺阿蠓Alluaudomyia spinosipes Tokunaga、拟斑茎阿蠓Alluaudomyia psedomaculipennis(Carter,Ingram and Macfie)和新种船舶阿蠓Alluaudomyia fregata Yu,Li and Nie sp.nov..对船舶阿蠓新种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认为上述蠓类应是由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而来的输入性蠓种.模式标本均收藏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3.
蔡晓布  周进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2639-2645
利用网格采样法研究了藏北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变化及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0~10和11~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土层差异均为:轻度退化草地>正常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年变化速率则呈相反趋势,且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幅均明显高于其下层土壤.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0~10 cm土层有机碳年累积量为0.018和0.003 g·kg.-1,分别为11~20 cm土层年累积量的6.0和2.0倍;中度、严重退化草地0~10 cm土层年损失量达0.150和0.231 g·kg-1,分别为11~20 cm土层年损失量的2.3和2.2倍.中度、严重退化草地有机碳年损失总量为正常草地和轻度退化草地年累积总量的38倍,有机碳年损失总量达7.87×105 t C,且具有较大的潜在退化态势.土壤有机碳与5.0~1.0、1.0~0.5和0.5~0.25 mm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4.
韩珊  朱天辉 《菌物学报》2009,28(4):535-540
寄生隐丛赤壳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经液体培养,石油醚萃取其发酵液获得对板栗带叶嫩枝具有致萎活性的粗提物,以氯仿:石油醚:甲醇(6:2:2)作洗脱剂,粗提物经硅胶色谱分离,共得到3组纯组份,其中第1组份(Cp-I)对板栗幼苗致萎活性较高.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测定表明Cp-I分子量为278,化学式为C<,16>H<,22>O<,4>.  相似文献   
195.
经过若干年漫长的旅程,它来到一个幸福新娘的手指上,因为它是戒指上那颗最耀眼的钻石。一霎间,它变得如此高不可攀,人们看它的表情只有艳羡,殊不知,它本质上只是纯碳组成的矿物。  相似文献   
196.
聚焦林业碳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30日,广西环江县兴环营林有限责任公司与生物碳基金托管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签订了一项碳减排量购买协议,标志着“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97.
《生物技术世界》2009,(2):91-9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6日发表公报说,该组织下属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日前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在摩纳哥举办海洋酸化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由于吸收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海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酸化,这一现象已经威胁到了海洋生态系统和几千万人的生计。  相似文献   
198.
邓斌  曾德慧 《生态学杂志》2006,25(4):449-455
碳-养分平衡假说(carbon-nutrient balance hypothesis,CNBH)认为,植物组织中次生代谢物浓度受环境碳-资源有效性控制;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物按照化学计量的要求进行分配;资源分配给防卫物的必要条件是资源供应量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后仍过剩。CNBH自提出以来,其适用范围不断受到限制,解释与预测研究结果的能力逐渐显现不足。期间,对CNBH进行过优化和修改,设置了多种限制条件,以期能使CNBH得到补救,继续成为指导植物-草食动物间相互作用和植物体内资源分配的相关理论。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CNBH被证实缺乏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CNBH不能满足假说本身的发展要求,缺乏明确可行的量化指标体系,也没有明确地标识出理论预测范围与可测试范围之间的界限。研究表明,CNBH的基本假设本身是错误的;随着人们对植物-草食动物间相互作用的认知能力加强,更深刻地认识到资源在植物体内的分配模式,意识到CNBH假说的严重缺陷。在现有的植物防卫理论中,生长-分化平衡假说(growth-differentiation balance hypothesis)较为成熟,不但具有CNBH的优点,而且更具有植物生理学和进化...  相似文献   
199.
基于HNSOTER的海南岛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海南岛1∶200 000土壤 地体数字化数据库(HNSOTER),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对海南岛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标准剖深下(0~100 cm),海南岛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78×108 t.2)0~20 cm剖深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在0.3~18.8 kg·m-2之间,其中1.0~5.0 kg·m-2密度区占总分布面积的81.2%,按面积加权均值为3.3 kg·m-2.0~100 cm剖深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在1.0~32.1 kg·m-2 之间,其中2.0~14.0 kg·m-2密度区面积比重占89.7%,按面积加权均值为8.4 kg·m-2.不同地形、岩性及土壤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有较大变异.3)从中部山地向外至沿海平原,土壤有机碳密度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但不同剖深下其分布格局仍有一定差异.0~20 cm剖深下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值区(丰富度指数大于1)主要分布于山地以及北部玄武岩台地,0~100 cm剖深下,有机碳密度高值区(丰富度指数大于1)趋向集中于中东部山地、台地区,且其分布重心较前者明显的向东偏移.  相似文献   
200.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结构体有机碳库的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分别从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分层(0~20 cm、20~40 cm和40~60 cm)采集22个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有机碳库在不同结构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所有结构体,从表层向下有机碳含量和贮量皆呈递减趋势;而各土层,从>5 mm、2~5 mm、1~2 mm到0.25~1 mm结构体有机碳含量呈递增趋势,而从0.25~1 mm到<0.25 mm呈下降趋势,以0.25~1 mm结构体中有机碳含量最高.由于不同大小结构体所占比例不同,因此不同结构体中的有机碳贮量与含量并不完全一致:从>5 mm、2~5 mm到1~2 mm结构体中有机碳贮量呈递减趋势,而从1~2 mm、0.25~1 mm到<0.25 mm呈递增趋势,以1~2 mm结构体有机碳贮量最低.有机碳含量除土垫旱耕人为土在<0.25 mm结构体中最大外,干湿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简育干润均腐土在0.25~1 mm结构体中最高;但有机碳贮量在干湿砂质新成土和黄土正常新成土中以<0.25 mm结构体所占比例最大,在简育干润均腐土和土垫旱耕人为土中以>5 mm结构体所占比例最大.在不同植被下有机碳含量、贮量不同,表现为自然林地>裸地>人工林地>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