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347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为材料,从生理及分子层面研究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对拟南芥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CQDs能被拟南芥根部吸收并连续运输到叶片,对种子萌发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促进幼苗主根伸长和株重的增加。幼苗叶片叶绿体中色素含量随CQDs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随CQDs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CQDs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抗氧化酶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叶片内源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随CQD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与其他纳米材料处理不一样的是,硫同化及胁迫相关基因在CQDs处理后表达量下调,这可能与CQDs粒子本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2.
大鼠侧脑室注射精氨酸加压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由侧脑室注射精氮酸加压素(AVP)后,大鼠痛阈升高33.6%~68.5%,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痛阈提高202.4%~302.7%。脑室注射抗精氨酸加压素血清,动物痛阈虽无明显变化,但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削弱,痛阈仅增加41.6%~71.0%。注射抗β-内啡肽血清和抗强啡肽A血清并不阻断AVP增强针刺镇痛效应。本工作的结果提示,脑内AVP参与针刺镇痛,这种作用与脑内内源性β-内啡肽和强啡肽的关系不甚密切。  相似文献   
63.
经甘氨酸溶液浸叶处理的黄瓜幼苗光下对NO_3~-的吸收和还原明显受到促进,地上部氨态氮积累增加,硝态氮减少,而根部硝态氮和氨态氮均增加。  相似文献   
64.
基于InVEST模型的疏勒河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洋  张军  周冬梅  马静  党锐  马靖靖  朱小燕 《生态学报》2021,41(10):4052-4065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的关系,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和CA-Markov模型,探究并预测疏勒河流域1990-2015及2015-2040年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碳储量分别为7.994×108、7.996×108、7.998×108、8.038×108、8.064×108、8.071×108t,呈逐年增加趋势,累计增加7.7×106t。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未利用地向耕地和草地转化有利于碳储量增加,而草地向耕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化则导致碳储量减少。疏勒河流域碳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格局,碳储量较高区域呈现"北部点状-中部带状-南部点状片状"特征,这种分布格局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紧密联系。预测表明至2040年疏勒河流域碳储量为9.128×108t,较2015年增加13.1%,主要原因是草地、耕地和林地面积较大幅度增长,提高了流域内的碳储量。  相似文献   
65.
韩美玲  边禄森  姜宏浩  安琪 《菌物学报》2020,39(8):1538-1550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材料,研究简单碳氮源及木质素纯品诱导条件对其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源培养基和氮源培养基对糙皮侧耳漆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且对糙皮侧耳菌丝生物量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以蔗糖作主要碳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漆酶活性;以果糖作主要碳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菌丝生物量的积累;以葡萄糖作主要碳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木聚糖酶活性。以酵母浸粉作主要氮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漆酶活性和菌丝生物量的积累;以硝酸钾作为主要氮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以硫酸铵作为主要氮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木聚糖酶活性。碱性木素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漆酶活性,但不利于菌丝生物量的积累。与此同时,碱性木素的存在对糙皮侧耳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并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2017年~2019年常见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参照CLSI 2017版判读药敏结果。结果:收集2017年7月~2019年6月临床分离菌共22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62株,占81.2%,革兰阳性菌430株,占18.8%。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占25.7%。主要分离于尿液标本(55.9%)、血液标本(12.2%)和痰液标本(10.8%)。金黄色葡葡球菌中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1.4%和74.4%。MRSA主要分布于普外科、神经外科和骨科。未检出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16株肺炎链球菌,其中3株对青霉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率为14.5%。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为76.9%。铜绿假单胞菌为19.3%。14株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5.7%(5/14)。结论:2017年~2019年我院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科室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防耐药菌株的流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7.
湿地土壤有机碳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对于准确评估湿地固碳增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 选择六种景观类型(湿地洲滩景观包括受人工控制的碟形湖泊常湖池、半人工控制的碟形湖泊蚌湖、不受人工控制的洲滩前缘泗洲头以及岗地景观包括林地、田地和菜地), 湿地洲滩景观在各1 m高程(泗洲头和蚌湖采样高程10-17 m, 常湖池采样高程12-17 m)内的浅土壤采取3个土壤样品, 岗地景观浅层土壤各采取3个土壤样品, 分析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鄱阳湖不同景观类型的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性显著。湿地洲滩浅层土壤(特别是0-10 cm土层)的有机碳随高程梯度变化呈现倒U型变化, 即低海拔与高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较中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低, 泗洲头洲滩土层0-10 cm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13-14 m高程, 其中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1.56-12.29 g·kg-1, 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0.96-8.19 g·kg-1; 蚌湖洲滩土层0-10 cm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14-15 m高程, 其中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6.36-23.32 g·kg-1, 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4.14-8.88 g·kg-1; 常湖池洲滩土层0-10 cm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16-17 m高程, 其中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6.51-18.91 g·kg-1, 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3.83-10.05 g·kg-1。岗地浅层土壤有机碳(特别是0-10 cm土层)田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 菜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比较六种景观类型的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泗洲头洲滩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 蚌湖洲滩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六种景观类型的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一致的现象是土层0-10 cm的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土层10-20 cm的有机碳含量, 说明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富集在土壤浅层的特征。土壤pH值对湿地土壤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性, 而土壤含水量、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约71%,其中84%的海洋水深超过2000米。深海巨大的热容量和碳储量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调节器,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以说,我们若要在中长期尺度上对地球气候系统加以预测,就需要加强深海大洋巨大热容量及热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约71%,其中84%的海洋水深超过2000米。深海巨大的热容量和碳储量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调节器,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9.
全球变化因子(如增温和氮沉降)可能会影响生物入侵,但是这些因子如何影响入侵物种的表现并进一步调节入侵物种与本地竞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本文通过为期五个月的温室实验,研究了增温(开顶式增温箱,+0.62°C)和氮添加(4.2 g N m−2)对入侵物种北美 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原产地和入侵地种群与本地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竞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增温及其与氮添加处理(W × N) 的相互作用下,P. virginica的入侵种群(PV-In)和原产地种群(PV-Na)在与本地竞争者P. asiatica竞争时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其中,PV-Na在与P. asiatica竞争时增加了地下生物量,而PV-In增加了地上生物量。我们还发现,P. virginica对增温和氮添加比P. asiatica的反应更强 烈。增温显著降低了P. virginica的竞争能力,这表明P. virginica比P. asiatica对增温的响应更为敏感。同样,在竞争条件下,氮添加及 其和增温交互作用减少了PV-In地下生物量,但增加了PV-Na地上和总生物量。这些发现表明,P. virginica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生物量分配 策略,PV-In展示出更具弹性的竞争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特别是增温)。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我们预测气候变化下的植物入侵并制定相应的 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0.
莽草酸是大肠杆菌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中间代谢物,也是抗流感药物"达菲"的重要合成前体。合成莽草酸需要截断莽草酸途径,导致芳香族氨基酸无法合成,因此面临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的问题。使用动态调控策略通过将细胞生长和莽草酸的合成相互分离,可以提高菌株的生产性能。通过使用生长偶联型启动子和降解决定子(Degrons),组建动态分子开关。利用该动态分子开关实现细胞生长与莽草酸合成分离,在5L发酵罐中经过72h发酵得到了14.33g/L的莽草酸。结果表明,这种动态分子开关可以通过调控靶蛋白丰度来改变碳流量平衡,使菌株获得更优秀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