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4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目的:探究决明子水煎液复合4周游泳训练对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天灌胃20 ml蒸馏水,连续4周;运动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干预;决明子组每天灌胃20 ml剂量为1 mg/ml的决明子水煎液;决明子运动组在决明子组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干预,运动干预为4周的无负重游泳训练。观察小鼠的力竭游泳运动时间、RMR、SOD、MDA和GSH-Px水平。采用One-Way ANOVE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多重比较采用S-N-K法。结果:小鼠的RMR、SOD、MDA和GSH-Px水平在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力竭游泳运动时间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 0.01);力竭游泳运动时间、GSH-Px和SOD水平在不同组间的排序为对照组<运动组<决明子组<决明子运动组,MDA水平的排序为决明子运动组<决明子组<运动组<对照组,RMR的排序为决明子组<决明子运动组或对照组<对照组或运动组(P<0.05)。结论:决明子的药物作用和运动训练的刺激都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单一手段干预时决明子优于4周游泳训练,复合干预总体上优于单一手段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952.
为提高细脚棒束孢中N 6-(2-羟乙基)腺苷(简称HEA)的提取效率,在超声时间、提取液pH、料液比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细脚棒束孢中HEA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料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液pH,超声时间因素影响最小。响应面法优化后,细脚棒束孢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31min、液料比22:1(mL/g)、pH 4.88,Box-Behnken模型预测值为0.86mg/g,实际值为(0.86+0.03)mg/g,二者偏差为0.10%,说明响应面优化超声提取细脚棒束孢中HEA工艺稳定可行。该研究所得提取工艺适用于不同虫草类真菌腺苷类成分的提取及分析,具有省时高效、节约能源的优势,可用于虫草的质量评价及开发等研究。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6月淮安市淮阴医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小板(PLT)和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8、IL-6、TNF-α水平及PLT、FI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P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可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54.
目的:通过探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保存在豆浆中对其细胞活性的影响,评价豆浆作为脱位牙保存液的可行性。方法:将因口腔正畸而拔除12-18岁青少年的前磨牙进行细胞分离,选用分离出来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将其分别置于ViaSpan、DMEM高糖培养基、豆浆、自来水、牛奶、Hank平衡盐溶液这6种液体中进行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其在不同保存液中1h、2h、4h、8h、24h五个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结果:豆浆组1h、2h、4h、8h、24h细胞残存率都显著高于自来水组(P0.01);豆浆组1h、2h、4h、8h细胞残存率与DMEM组、ViaSpan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24h时的细胞残存率显著高于DMEM组和ViaSpan组(P0.05);豆浆组2h、8h细胞残存率和牛奶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牛奶组1h、4h、24h细胞残存率显著高于豆浆组(P0.05);豆浆组1h、2h、4h、8h、24h细胞残存率和HBSS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豆浆在保存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活性效果等效于Hank平衡盐溶液,是一种有效的脱位牙保存液。  相似文献   
955.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捷、灵敏、有效筛选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方法,用于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检测筛选。【方法】将以微晶纤维素(Avicel)或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底物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平板筛选法常用的刚果红或碘液浸泡染色改为碘液熏染,减少碘液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建立以对硝基苯酚-β-1,4-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将两方法串联用于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结果】建立了分别以CMC和Avicel为底物结合碘液熏染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平板筛选法和以pNPG为底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从56株真菌中筛选出了8株纤维素酶活性水平为++++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从后者筛选出4株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结论】将以CMC和Avicel为底物结合碘液熏染的平板筛选法和以pNPG为底物的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串联,可快捷、灵敏、有效地用于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相似文献   
956.
程永波  邓子新  刘天罡 《微生物学报》2015,55(11):1458-1467
摘要:【目的】监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主代谢通路上蛋白表达状况及中间代谢物变化,为代谢工程改造提供基础性数据及检测方法。【方法】利用Skyline软件靶向设计主代谢(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混合酸发酵途径及脂肪酸合成途径)目标蛋白质label-free (MRM)方法对其相对定量监控;在相同质谱平台(Triple Quad 4500)上利用LC-MS/MS(MRM)方法对目标中间代谢物绝对定量监控。【结果】实验表明不同生长时期内(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及衰亡期)大肠杆菌主代谢蛋白质表达表现出4种不同的变化现象,某一代谢通路上的单一蛋白不能反映该通路的表达状态;磷酸戊糖途径、混合酸发酵途径以及三羧酸循环途径中较多的蛋白质在衰亡期表达量最高,但几种目标中间代谢产物(ATP、ADP、AMP、NAD+、NADH、NADP+、NADPH、CoA、acetyl-CoA)的积累量与对数生长期相比,稳定期及衰亡期都相应减少(除了acetyl-CoA以外)。【结论】该文中使用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大肠杆菌体内代谢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957.
碱性磷酸酶是属于磷酸酶系列酶中的一类,它能够有效的对应底物分子起到去磷酸化的作用,通俗的讲就是在水解磷酸单酯的作用下将底物分子上存在的磷酸基团除去,进一步生成自由的磷酸根离子,并在底物分子中引入羟基。这类底物分子主要包括:核酸、生物碱、蛋白等成分。与激酶的作用正好相反,激酶属于磷酸化酶,可以在充分利用ATP等能量分子的基础上将磷酸基团加到对应的底物分子上。碱性的磷酸酶能够在碱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活力,AKP有来源于细菌的,它最适合的生长环境是p H值为8.0的碱性环境;AKP有的来源于牛,它最适合的生长环境是p H值为8.5的碱性环境。因此,碱性磷酸酶在碱性环境中完全可以水解成各种天然、人工合成的磷酸单酯化合物底物分子中的磷酸基团,脱去磷酸基团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磷酸化、脱磷酸化。  相似文献   
958.
黄树辉  曾光辉  吕军 《生态学报》2007,27(3):1248-1253
模拟稻田土壤在加入不同量的(NH4)2SO4和双氢按(DCD)抑制剂的溶液后先进行淹水培养,然后让土壤自然蒸发变干,直至土壤产生裂缝到裂缝稳定,最后在裂缝稳定后的复水的连续培养试验。通过模拟对土壤进行复杂的、动态的水分含量变化过程中试验,探讨双氢胺抑制剂对其N2O释放的影响。每天监测土体释放的N2O通量,以及渗漏液中溶解的N2O浓度和pH值。这些监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分管理条件下,土壤中没有氮肥加入,只有DCD加入的A处理释放N2O气体最少,其平均释放通量为340.91μgm^-2h^-1;土壤中有高剂量的氮肥和DCD加入的E处理释放N2O最多,其平均释放通量为9280.23μgm^-2h^-1。裂缝产生稳定后的复水能减少N2O向空气中的释放。渗漏液中的N2O浓度都是过饱和的。当土壤中肥料(NH4)2SO4加入量(每千克土壤中外加N≤3g)相对较少的情况下,DCD抑制剂能抑制裂缝产生过程中的N2O释放;当土壤中肥料(NH4)2SO4加入量(每千克土壤中外加N≥6g)相对较多的情况下,DCD抑制裂缝产生过程中的N2O释放效果不明显。此外还得出(NH4)2SO4和DCD的加入量比是10:1时,其抑制N2O排放的效果比(NH4)2SO4和DCD的加入量比分别是10:1.5和10:2要好。土体释放的N2O通量和渗漏液中溶解的N2O浓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土体释放的N2O通量和渗漏液中的pH值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但是渗漏液中的N:O浓度和pH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9.
基因组改组技术快速提高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产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快速提高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的产量。采用经过多代诱变的碱性脂肪酶产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FS8486以及分离自新疆火焰山口土样的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FS-132作为出发菌株,经过两轮基因组改组,得到数株优良子代。其中一株酶活较出发菌株FS8486提高317%。对亲本与子代菌株的形态型、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多态性和脂肪酸组成分析初步确定筛选获得的菌株为亲本的改组子代。首次将基因组改组技术成功应用于真核微生物基因组改造,短期内使目标代谢产物获得提高,这对于在真核微生物育种中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0.
氮磷对水华束丝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滇池分离得到水华束丝藻藻株,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在(25±1)℃,光照强度20μE/m2.s,光/暗周期为16h:8h的培养条件下,水华束丝藻的生长周期约为28d,以光密度(OD665)为指标的生长曲线符合典型的"S"型;在实验浓度范围内,N、P的浓度变化均对水华束丝藻的生长产生影响,在一定范围内([NO3--N]:1.6—245.1 mg/L;[PO43--P]:0.3—1.4 mg/L),高浓度的N、P有利于水华束丝藻的生长,但浓度过高([NO3--N]>245.1 mg/L;[PO43--P]>6.9 mg/L)时,则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作用;N、P在缺乏和浓度很低时可对水华束丝藻光系统Ⅱ活性(Fv/Fm)产生显著影响(p<0.01);本实验结果还表明,N、P浓度的改变可影响水华束丝藻硝酸还原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低N、P浓度下,水华束丝藻的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显著高于正常BG11培养时的活性(p<0.05)。这一结果表明,在低N、P营养环境中,水华束丝藻可通过调节自身的酶系统来提高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满足自身生长和细胞增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