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4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312篇 |
专业分类
6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61.
盐胁迫条件下杨树盐分与甜菜碱及糖类物质变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抗旱耐盐性强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和非抗盐的群众杨(P.popularis 35-44')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盐分与甜菜碱,还原糖,蔗糖以及水溶性糖等细胞相容溶质的动态变化,两种杨树在盐处理期间表现出明显差异;群众杨下部叶片首先表现出盐害症状,处理后两周苗木上部叶片也出现盐害并脱落,而胡杨在试验期间仅下部叶片发黄脱落,盐处理15天后落叶量仅为16%,群众杨盐害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叶片中盐离子的大量累积所致。与之比较,胡杨拒吸Na^ 的能力及控制Cl^-转运的能力均优于群众杨。另外,胡杨的耐盐性强于群众杨也与其有机溶质的变化有关,受到盐胁迫后胡杨根叶中甜菜碱浓度显著提高,在处理后15天达到最高值,特别是叶片中甜菜碱的浓度提高了243倍,达到1899.8umol/L,根中甜菜碱含量也增加了9倍,此外,盐处理后胡杨叶和根中的还原糖,水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在第4天和第15天达到峰值,与胡杨相反,耐盐性弱的群众杨在盐胁迫期间,叶中甜菜碱和糖含量并无显著提高,根中糖分水平还明显降低,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胡杨渗透调节能力高于群众杨,是其耐盐性强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2.
本文报道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能下行系统的脊髓末梢以及脊髓内的α受体在吗啡镇痛机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皮下注射6mg/kg 吗啡可使脊髓中的 NE 代谢终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硫酸盐(MHPG·SO_4)含量升高,提示脊髓 NE 的更新加速;反复多次注射吗啡引起吗啡镇痛耐受的动物,该反应消失。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可部分对抗全身注射小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选择性的α_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或α_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有类似作用。阻断脊髓α_1或α_2受体对脊髓蛛网膜下腔直接注射微量吗啡的镇痛作用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下行 NE 能系统在吗啡镇痛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3.
衰老与线粒体功能衰退和氧化还原失衡紧密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线粒体的DNA丰度和蛋白质的合成不断的下降,线粒体代谢过程中的副产物自由基增加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的氧化损伤不断累积。衰老相关的线粒体功能的下降和氧化还原失衡影响运动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因而对于调节寿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线粒体可能是决定寿命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证实长期运动训练可以很大程度预防和改善衰老相关疾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线粒体生成和激活内源性抗氧化防御体系而提高线粒体功能和调控氧化还原平衡。因此,长期的运动训练预防衰老相关疾病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很可能是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和氧化还原平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4.
165.
166.
167.
以携有结合转座子Tn916的Enterococcus faecalis JH2-2为供体,脱卤脱亚硫酸菌HSS1(Desulfitobacterium dehalogenans,Sm抗性突变株)为受体,在厌氧条件下,通过滤膜杂交、结合转移,将Th916转移并插入到受体菌的染色体上,其转移频率为:1.1×10-7~3×10-8。 在丙酮酸/乳酸-3-氯-4-羟基苯氧乙酸、Tc、Sm培养基上,筛选脱氯呼吸的缺陷型突变株,并用反向PCR(I 相似文献
168.
目的:牛胰核糖核酸酶是一种用于蛋白折叠研究的经典模式蛋白,在折叠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分离检测不同阶段的蛋白折叠中间体。高效液相色谱具有自动化、分离效果好、样品可回收等优点,同时也存在检测通量较低、仪器设备较为昂贵等不足。AUT凝胶电泳简便、快捷、检测通量较高,本文尝试将其应用于牛胰核糖核酸酶的折叠研究。方法:使用AUT凝胶电泳、酶活性检测、质谱对牛胰核糖核酸酶还原变性过程及产生的折叠中间体进行检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折叠中间单体进行分离检测,并分别进行AUT凝胶电泳检测以解析各折叠中间单体在电泳中的条带位置;通过AUT凝胶电泳和酶切后质谱鉴定各折叠中间单体的二硫键配对方式。结果:AUT凝胶电泳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条件下的牛胰核糖核酸酶还原变性过程,检测结果与酶活性、质谱结果相符,并可以很好地区分牛胰核糖核酸酶还原变性过程折叠中间体。高效液相色谱将牛胰核糖核酸酶还原变性过程折叠中间体分离为13个色谱峰,并与AUT凝胶电泳中的11个条带位置进行匹配。确认牛胰核糖核酸酶还原变性过程折叠中间单体的二硫键配对方式,并与AUT凝胶电泳条带进行匹配,Cys58-Cys110和Cys26-Cys84构象熵减作用强于Cys40-Cys95和Cys65-Cys72。结论:AUT凝胶电泳适用于检测牛胰核糖核酸酶折叠中间体,可以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检测技术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牛胰核糖核酸酶的折叠研究。 相似文献
169.
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累积及其在缺铁时被利用的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在不同程度的缺铁条件下,大豆(Glycinemax(L.)Merr.)根系质外体铁库累积与利用的规律,及其在缓解植物缺铁胁迫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缺铁处理下,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不断被再利用直至枯竭,根系还原力与过氧经物酶活性呈升降有序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缺铁胁迫,延缓植株缺铁症状的出现,新叶叶绿素和活性铁含量缓慢下降,而低铁条件下(供应10^-6mol/LFeE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