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低浓度蒽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兴奋效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两种海洋微藻金藻 870 1(Isochrysisgalbana 870 1)和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m )为材料 ,研究了低浓度蒽 (1 5~ 6 μg·L-1)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一定浓度蒽作用下 ,两种微藻的生长均呈现出较明显的“兴奋效应” ,细胞密度有所增加 ,但达到最佳刺激作用的浓度与时间有所不同 .在刺激浓度作用下 ,两种微藻体内的蛋白质、叶绿素a(chla .)、类胡萝卜素 (car.)含量都有所增加 ,其变化趋势与细胞密度的变化类似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微藻体内清除活性氧的关键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其变化趋势类似于细胞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2.
《Acta Botanica Sinica》2009,(8):718-718
Since the very beginning of plant science, 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 (SPR) has proved an attractive and enduring topic for generations of botanis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a significant acceleration has occurred in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developmental mechanisms of plant reproductive processes, particularly the evolution of double fertilisation, signalling in pollen tube orientation,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of plant gametes, maternal to zygotic transitions and parental gene involvement in early embryogenesis. This is reflected not only by several recent high-ranking research papers, but also by the frequent conferences and workshops on these topics. These include the 2008 XX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PR in Brasilia and "Frontiers in SPR Ⅲ" in Tucson, as well as "Cell- Cell Communication in Plant Reproduction" held in 2009 in Bath. The continuing effor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indicate that SPR is still a fertile and flourishing field, with great expectations for the coming decade.  相似文献   
103.
经过若干年漫长的旅程,它来到一个幸福新娘的手指上,因为它是戒指上那颗最耀眼的钻石。一霎间,它变得如此高不可攀,人们看它的表情只有艳羡,殊不知,它本质上只是纯碳组成的矿物。  相似文献   
104.
燃料乙醇非粮化——我国发展纤维乙醇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燃料乙醇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以非粮原料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重要性,着重论述了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技术挑战,同时对我国纤维乙醇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5.
从胜利油田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有效降解模型化合物二苯并噻吩(DBT)的菌株。根据常规的形态分析、生理生化性状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UP3)。该菌不能以十二烷、十六烷、液体石蜡和萘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具有工业应用的潜力。对该菌株DBT降解能力的初步研究表明,54h内可将500mg/L的DBT降解至150mg/L。对降解产物的分析表明,根癌土壤杆菌降解DBT的途径与Kodama路线及4_S路线不同。  相似文献   
106.
李力  许平  史权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6):1080-1084
为了探讨咔唑降解菌在石油中的脱氮性能, 从研究咔唑降解菌Pseudomonas sp. XLDN4-9在双液相系统中降解咔唑的性能出发, 分别考察了XLDN4-9休止细胞体系对原油、润滑油及柴油的脱氮效果, 并借助于GC-MS分析了柴油中咔唑及其衍生物的降解状况。结果表明, 正十四烷-水系统有利于咔唑的降解; 以低氮柴油代替正十四烷, 2 g/L咔唑可在15 h内降解95.2%; XLDN4-9休止细胞体系对原油、润滑油、柴油均有显著脱氮效果。在柴油脱氮过程中, 发现3 天后, 99%的咔唑被降解, 四种单甲基咔唑的降解率为63.4%~87.6%, 二甲基咔唑共降解了15%。  相似文献   
107.
细河河水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的有机污染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了沈阳市细河河水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中石油类和美国环保局(USEPA)"黑名单"上的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有机污染现状,评价细河污染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细河河水中石油类浓度和16种PAH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31~1.819mg.L-1和0.026~0.384μg.L-1,平均浓度分别为1.007mg.L-1和0.151μg.L-1;细河沿岸地下水中石油类浓度和16种PAH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20~0.987mg.L-1和0.051~0.389μg.L-1,平均浓度分别为0.364mg.L-1和0.133μg.L-1;细河河水和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严重;河水中的PAHs浓度在流经规模较大的城镇或乡镇处出现高值点,苯并(b)荧蒽和苯并(k)荧蒽在河水与地下水中的检出率较高,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8.
分析了化石经济时代走入末路而将被生物炼制产业经济取代的必然性,生物炼制在原料来源和产品上显示了比石油炼制工艺的优越性,介绍了世界各国生物炼制产业发展状况及我国的现状,总结了生物炼制的基本过程,指出了我国生物炼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全球生物炼制产业做了展望,阐述了生物炼制利用可再生资源是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道路的唯一实现途径,它必将引发全球性的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109.
[背景]石油污染治理中的生物修复因无二次污染、处理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石油烃向环境中大量输入,导致环境中氮源的相对不足成为制约生物修复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筛选能够适应寡氮环境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目的]从辽河油田油藏水中筛选在不添加氮源培养基中生长的微生物,为石油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提供候选菌...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从污染环境中分离耐低温石油降解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摇瓶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得到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能源生长的细菌菌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降解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天津大港油田污染土壤和水体中分离到一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菌DSY171,该菌株能够在10℃条件下,以石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归属红球菌属。菌株DSY171在低温条件下(10~15℃)12 d的石油降解率显著优于常温条件(20~30℃),原油降解率为60%左右;菌株DSY171的pH适应范围较广,初始pH值为6~9时均能代谢生长,但在偏碱性环境下(pH7~9)的代谢生长好于偏酸性环境(pH6~7)。除了降解石油外,菌株DSY171对柴油、食用油等不同碳源也均能够降解代谢,具有一定的碳源利用广谱性。结论:耐低温石油降解菌DSY171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为生物学方法解决低温环境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高效菌种,在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