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9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缩胆囊素和促胰液素对豚鼠离体胃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8个肌槽同时记录豚鼠胃不同部位肌条的收缩活动,以观察八肽缩胆囊素(CCK-8)和促胰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CK-8能(1)增高各部位纵行肌和环行肌的张力;(2)加快胃体纵行肌,胃窦纵行肌、环行肌和幽门环行肌的收缩频率;(3)增大胃窦环行肌收缩波平均振幅和(4)增加幽门环行肌收缩波运动指数,但减少胃体和胃窦纵行肌收缩波平均振幅。上述作用均不能被阿托品和消炎病所阻断。而促胰液素对各部位肌条的收缩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73.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1,(1):34-37
本文对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原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资源分布的概况作了扼要介绍,附花形态特征鉴别图和分种检索表,并对开展臭牡丹原植物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4.
冯伟业   《广西植物》1981,(3):45-48
<正> 斯里兰卡橄榄(Elaeocarpus serratus L.)为杜英科植物。原产斯里兰卡,分布于孟加拉、马来亚一带,现亚热带地区已有栽培。六十年代初引入我国广东、云南、福建等省试种,我所于1964年从海南岛引种,生长良好。具有耐寒性强,适应性广,速生,早产,丰产及果实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热带果树及绿化树种。现将我们引种情况作如下报导。  相似文献   
75.
甜茶,悬钩子属一新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树刚   《广西植物》1981,(4):17-19
本文报道蔷薇科悬钩子属的一个新种,Rubus suavissimus。 、  相似文献   
76.
在15只麻醉开胸犬中,用在体器官恒流灌注法研究了骨胳肌、皮肤、肾和心脏的血管在5-HT 诱发的主动脉区化学感受性升血压反射中的反应,同时还观察了5-HT 对这些器官血管的直接效应。左心房注入5-HT(200μg)后,在动脉血压急剧上升的同时,股薄肌、皮肤(后爪)和肾脏的灌流压明显增加,其增值分别为43±8.47±5和56±27mmHg(P<0.01),而冠脉灌流压无明显改变。用阿托品和/或心得安阻断骨胳肌、皮肤和心脏灌流区域的 m 和同β-受体后,上述效应无进一步变动。向灌流环路直接注入5-HT(10—50μg),可引起皮肤和肾脏的血管收缩,而股薄肌和心肌的血管则扩张;后一效应不被心得安阻断。以上结果提示:1.在5-HT 诱发的主动脉区化学感受性升血压反射中,骨胳肌、皮肤和肾脏呈现明显的交感性缩血管反应,而并不伴有交感性扩血管活动;2.在外周血管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5-HT 受体,一种主要分布在皮肤和肾脏,引起缩血管效应;另一种主要分布于骨胳肌和冠状血管,引起扩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77.
王文采   《广西植物》1983,(2):77-80
<正> 伏毛苎麻 Boehmeria strigosifolia W. T. Wang, sp. nov.——B. holosericea Bl.var. strigosa W. T. Wang in Act. Bot. Yunnan (云南植物研究) 3 (4):404. 1981, non B. strigosa Bl. Proxima B. dolichostachyae W. T. Wang, quae foliis margine utrinsecus deatibus paucioribus circ. 16 majoribus 7—9 mm longis praeditis differt.  相似文献   
78.
中国吊石苣苔属校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文采   《广西植物》1983,(4):249-284
<正> 英国学者D. Don于1822年根据Lysionotus serratus D. Don建立了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 D. Don。到了1883年,另一英国学者C. B. Clarke 在A. de Candolle主编的《Monographiae Phanerogamarum》中发表了苦苣苔亚科 Cyrtandroideae专著《Cyrtandreae(Gesneriacearum tribus)》,在此书中将Lysionotus D. Don属放在芒毛苣苔群 Trichosporeae 中,并列举了3个种(L. serrafus D. Don, L. Confertus Clarke, L. pauciflorus Maxim.)。从那时一直到现在,据《Index Kewensis》及有关  相似文献   
79.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83,(2):83-85
<正> 兴安马银花 新种(图) 小乔木,高7米,树皮灰色。小枝近于圆形,中等纤细,当年生小枝紫色或淡紫色,近于无毛,去年生小枝灰色。叶近于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9(-11厘米),宽2—3(-4.3厘米),顶端渐尖或罕为突然锐尖,基部近于圆形或钝形,边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肋在上面稍凹陷,在下面微凸起,侧脉和小脉通常不明显;叶柄长1—1.5厘米,有稀疏的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花单生,花梗长1.5—2厘米,初被稀疏而具腺的刚毛,其后无毛;花萼裂片卵形,淡绿色,长8毫米,宽6毫米,具睫毛,无腺体;花冠紫色,具5裂片,裂片倒卵形,长2.5—8厘米,宽1.8-2厘米;雄蕊5枚,较花冠  相似文献   
80.
高粱泡的生长调控与结实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粱泡(Rubus lambertionus Ser.)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野生果树资源。其优点为:(1)结果早,产量高,亩产量可达500kg以上;(2)适应性广,耐瘠薄,是开发利用低山丘陵的优良资源植物;(3)果实营养丰富,酸味纯正,尤其是所含红色素稳定性好,是加工果汁饮料的优质添加剂;(4)果实采收期在11月中旬到12月底,此时气温低,有利于浆果加工和贮藏,并可利用农闲季节的劳动力。上述特点表明,高粱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但本种在野生状态下蔓生性强,多刺,并具有枝顶生根的习性,因而树形紊乱而松散,栽培时搭架困难,植株占地面积大,而单位面积产量不易提高。为了便于操作管理和提高产量,减少栽培成本,增进经济效益,我们于1990~1991年进行了生长和株形调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