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38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81.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is a new pathogenic microspordia isolated from the silkworm larvae.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method,we amplified a fragment of the core sequence of the 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 SSUr-RNA) of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The SSUrRNA fragment was inserted into pMD18-T Vector and then cloned.It had a length of 1230 nucleotides and a percentage GC content of 51.3%.The accession number in Genbank is gill 181769|AY009115.The secondary structure model of the SSUrRNA of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was constructed both on the bases of the sequence alignment and RNAFOLD program of the PC-GENE package.The secondary structure model revealed that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lacked many cukaryotic hclices.such as heli10,helix 11.helix 18,helix 43 and helix 46,but it has V4 region and has more of prokaryotic character.Analyzed by Blast,Endoreticulatus bombycis.Endoreticulatus schubergi and pleistophora sp.(Sd-Nu-IW8201) have a high similarity,over 98%,Phylogeny tree of Endoreticulatus and Pleistophora species showed that Endoreticulatus and Pleistophora sp.(Sd0Nu-IW8201) was in a group and the other Pleistophora species were in another group[Acta Zoologica Sinica 49(3):414-420,2001].  相似文献   
82.
本文探讨了具有肿瘤抑制功能的cDNA克隆P14-6(即人白细胞介素6核转录因子NF-IL6的3’非翻译区)的RNA转录物与回复相关蛋白BNF的相互作用,发现该RNA与BNF的相互作用位点为其3’侧的富U序列内的1个24核苷酸片段;并发现BNF系一群蛋白质,它们可能先相互结合成1个蛋白质复合物,然后再与RNA位点作用.其中可能只有1个蛋白质(R62)直接与该RNA结合。  相似文献   
83.
反义RNA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义RNA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包括:a.番茄和其他水果的成熟控制;b.植物的抗病性;c.改变花卉的颜色;d.植物淀粉合成的控制;e.油料植物种子中脂肪酸合成的控制;f.杂交种子生产中雄性不育性的控制;g.其他.  相似文献   
84.
噬菌体短肽库的构建及其随机短肽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短肽库是将随机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通过与单链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融合,从而将随机短短肽表达于噬菌体的表面,将体外随机化学合成的寡聚核苷酸序列重组到单价噬菌体表达载体,构建了噬菌体短肽库,证明其库容为2×10^7集落形成单位,重组率为93%。  相似文献   
85.
本文记述了短痣蚜科1新属——环短痣蚜属KrikoanoeciaZhangetQiao,gen.n.及1新种——环短痣蚜KrikoanoeciacirculaQiaoetZhang,sp.n.,并探讨了该属的分类地位。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内。环短痣蚜KrikoanoeciaZhangetQiao,新属模式种:环短痣蚜KrikoanoeciacirculaQiaoetZhang,sp.n.根据环短痣蚜新属腹部有缘瘤,有翅蚜前翅中脉分岔一次等特征,该新属应归于短痣蚜亚科内,与伪短痣蚜属AiceonaTakahashi,1921明显不同,而与短痣蚜属AnoeciaKoch,1775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不同则在于:新属次生感觉圈环形(后者卵圆形或椭圆形);原生感觉圈有睫(无睫);体背毛少(体背毛多);体背无大型褐色斑纹(有);前翅翅痣狭长,近长平行四边形(近三角形或椭圆形)。就次生感觉圈的形状,原生感觉圈有无睫,跗节I毛数的进化方向(Shaposhnikov,1981),认为新属较短痣蚜属更为进化。分布:甘肃岷县(西寨2300m)。正模:有翅孤雌蚜No.8733-2-1-1,甘肃岷县(西寨2300  相似文献   
86.
铽离子与RNA的荧光反应及RNA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7.
栝楼核糖核酸酶(RNase TCS)对U碱基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在无脲、pH3.5、50℃时,它几乎都在-NP ↓ U-处裂解RNA.它与RNase T1,U2和有限的碱水解一起,可用于直接的酶法RNA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88.
核仁小分子R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9.
为制备用地高辛精(Digoxigenin,Dig)标记的酶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RNA探针,本研究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重组质粒PGEMTHI,即分别将携带T7和Sp6启动子的PGEM-3zf质粒和携带TH基因的PKSTH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并行分离纯化,得到带T7和sp6启动子的DNA片段和TH基因片段;经T4DNA连接酶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得到pGEMTH1重组克隆。经小量提取质粒井用酶切分析检测,证实其确有TH基因且方向正确。将此质粒再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则得到线状DNA片段,用T7RNA聚合酶转录合成带有Dig标记的高比活度的单链RNA探针;经斑点杂交试验证实该探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这将为基因治疗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的疗效检测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0.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 ̄(45)Ca ̄(2+)示踪技术及光敏生物素标记cDNA探针杂交方法,观察了维拉帕米、黄芪、地塞米松等药物对感染柯萨奇B_3病毒(CVB_3)的大鼠培养心肌细胞Ca ̄(2+)内流及细胞中CVB_3-RNA复制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病毒感染48h,上述三药均可显著减少感染细胞及正常对照的心肌Ca ̄(2+)内流(P<0.01和P<0.05);若在病毒感染后即加入上述药物,经48h培养后,黄芪组细胞中的CVB_3-RNA含量显著少于病毒对照组(P<0.001),维拉帕米则显著增加(P<0.01).而地塞米松对其无影响。提示黄芪与地塞米松具有一种与维拉帕米相似的减少病毒感染心肌Ca ̄(2+)内流的作用,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Ca ̄(2+)损伤;但三种药物对感染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有不同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