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5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122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状况,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2020年3月25日—2020年6月18日于定点医院就诊的18~50岁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包括可疑症状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饮食状况,计算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共纳入247人,其中可疑症状患者211人、无症状感染者36人。筛查患者水产类、蔬菜、水果、大豆类存在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畜禽类、蛋类摄入过量;膳食纤维、硫胺素、钙摄入不足;无症状感染者水产类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男性无症状感染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E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女性无症状感染者维生素E及钾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筛查患者蛋白质供能比及优质蛋白比例合理,无症状感染者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结论: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对其进行营养宣教,并根据人群特点调整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162.
摘要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无症状子宫小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回顾性研究,将2011年03月至2018年03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入院行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无症状的子宫小肌瘤患者设置为治疗组,将同期未经任何治疗的门诊随访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宫小肌瘤的体积较治疗前逐渐缩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对照组子宫小肌瘤的体积逐渐增大,并出现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24个月内的妊娠率分别为17.48%和8.42%,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孕龄期有生育要求的黏膜下或肌壁间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可行聚焦超声消融手术缩小病灶,维持子宫腔的正常形态,避免或延迟临床症状的出现,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对苄非他明进行结构修饰并保留抗原决定簇,将结构改造后的产物与载体偶联合成苄非他明抗原。方法: 苄非他明经化学修饰后,增加活性基团连接上一类可用的经化学修饰的连接臂,使用碳二亚胺法与载体蛋白偶联成苄非他明人工合成抗原。该抗原通过紫外吸收光光谱扫描技术、SDS-PAGE电泳法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偶联效果和抗原活性的鉴定。结果: 苄非他明半抗原结构与载体偶联成功,该抗原具有较高的纯度和活性,与苄非他明抗体反应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该方法合成的苄非他明抗原可用于免疫检测方法,也可作免疫原制备相关抗体。  相似文献   
164.
落叶松-杨栅锈菌是一种分布广且危害严重的林木病原真菌。了解基因组内发生的基因复制事件及基因组间的共线性关系,能为最终理解落叶松-杨栅锈菌适应性进化等生物学问题提供帮助。落叶松-杨栅锈菌全基因组水平上基因复制相关研究未见报道,共线性研究报道也较少。本研究利用落叶松-杨栅锈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复制模式。结果表明,落叶松-杨栅锈菌转座复制基因的数目远高于片段复制基因、串联复制基因及相邻复制基因。落叶松-杨栅锈菌基因组内不存在大规模的片段复制,且基因年龄法显示节点同义替换率分布图上没有峰形出现,推断该锈菌未发生全基因组复制。富集分析显示不同类型复制基因富集于不同的功能条目,如串联复制基因富集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代谢而转座复制基因富集于次生代谢物合成、代谢与分解。共线性分析显示落叶松-杨栅锈菌与松栎柱锈菌及小麦条锈菌的共线性程度均较低,3种锈菌间存在1个共同的共线性区域,该保守区域包含6个基因,其中1个可能编码小分泌蛋白的基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5.
邢峻嘉  王晓岩 《菌物学报》2021,40(9):2423-2432
多脂鳞伞是一种较为珍贵的药食用真菌。对其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UPLC-QTOF-MS法、电喷雾离子源(ESI)及负离子全扫描模式测定了人工栽培多脂鳞伞的化学成分组成;体外培养HepG-2、A549、Hela及MCF-7,用不同质量浓度多脂鳞伞乙醇提物处理细胞,应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毒性测试,并应用流式细胞术选择HepG-2细胞系以进一步评估其对HepG-2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表明:经UPLC-QTOF-MS分析,从多脂鳞伞子实体分析得到的化学成分与食药用菌成分数据库中的38种成分相吻合,其中棕榈酸与9E,12E-octadecadienoic acid含量最高,甾醇类化合物与多糖类化合物占比较高;多脂鳞伞乙醇提取物对HepG-2细胞毒性最强,其浓度为50μg/mL时凋亡率能够达到(23.71±1.59)%。多脂鳞伞具有多种功能性化学成分,并具有潜在的抗肿瘤应用价值,初步断定其抗肿瘤活性是功能性成分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6.
目的:研究超声评分法及肾动脉阻力指数(RRI)对胎儿肾积水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将从2016年1月2019年1月经我院超声检查发现的孕晚期肾积水胎儿210例纳入研究,测定其肾实质厚度(RPT)、肾盂前后径(APD)以及肾盂肾盏形态,对上述各项超声检测指标进行评分,累计计算分值。此外,对所有胎儿的积水肾脏肾门部位的RRI值进行测定,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评分法与RRI值诊断胎儿肾积水预后类型的价值。结果:所有胎儿出生1年内分别行超声检查以及临床诊断,结果显示210例胎儿,共计420只肾脏,共发生285只肾积水,包括病理性肾积水84只(病理性组),非病理性肾积水201只(非病理性组)。病理性肾积水胎儿超声评分为13分的肾只数占比显著低于非病理性胎儿(P<0.05),而79分的肾只数占比显著高于非病理性胎儿(P<0.05)。病理性肾积水胎儿的平均RRI值为0.74±0.05,显著高于非病理性肾积水胎儿的0.6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63,P=0.000)。超声评分法与RRI联合诊断病理性肾积水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超声评分法或RRI单独诊断(P<0.05)。结论:超声评分法及RRI诊断对胎儿肾积水预后评价具有较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7.
为获得大孔树脂纯化岩高兰多酚的最佳工艺,以岩高兰的地上部分为原料,通过考察6种不同类型树脂(HPD-100、X-5、AB-8、D101、HPD-600、NKA-II)的含水率、吸附率和解吸率的大小,筛选出一种最适合纯化岩高兰多酚的树脂。在此基础上,选择对纯化工艺影响较大的4种因素(上样浓度、乙醇浓度、洗脱流速、洗脱体积),进行响应面法分析得到最佳工艺。结果表明:HPD-600型大孔树脂对岩高兰多酚的纯化效果最佳,其最优工艺参数为:上样浓度0.84 mg·mL-1;乙醇浓度62.15%;洗脱流速0.67 mL·min-1;洗脱体积2.71 BV。该条件下,岩高兰多酚的提取率为229.18 mg·g-1,岩高兰多酚的纯度由8.11%提高到22.56%,回收率为67.78%。本研究为岩高兰多酚的纯化工艺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也可为岩高兰提取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8.
为了探究科研调查中不同昆虫采集方法的采集效率差异,在北京珍珠泉乡不同的生境类型中,采用样线法、马氏网法、灯诱法、陷阱法(糖醋液)4种采集方法进行昆虫采集,按生境类型对不同采集方法采集的昆虫进行统计分析.在实验中共采集昆虫3996头,隶属12目87科,其中在昆虫种类数量上,鳞翅目最多,其次是半翅目和鞘翅目;在数量上,半翅目昆虫数量最多,依次是双翅目和鳞翅目.样线法共采集到昆虫61科72种、灯诱法共采集到45科95种、马氏网法共采集到39科41种、陷阱法共采集到14科25种.在调查中,不同方法在不同生境采集昆虫种类数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采集方式间除马氏网和样线法采集昆虫的种类相似度为中等不相似(q=0.436),其他方法间均为极不相似.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可以采集到更多的昆虫种类.马氏网法是最优选的采集方式,马氏网采集昆虫最方便,节省人力;样线法采集的效果最稳定;灯诱法的采集效果好,但是应用较为复杂;糖醋液陷阱法采集昆虫效率对比其他三种方法,既不能采集到大量昆虫也没有采集到特定种昆虫,如无特别需求可以考虑减少或者放弃使用.  相似文献   
169.
应用响应面优化设计法优化固体培养基配方,增大红色诺卡菌的固体培养细胞生物量。首先用Plackett-Burman法从现有培养基组分中找到影响红色诺卡菌细胞生物量的关键因素,再通过最陡爬坡法确定细胞生物量最大的配方,用作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实验的基础起始值,拟合数学模型方程,最后找到最优组分的组合。优化的配方转移至企业实施放大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各组分中影响红色诺卡菌细胞生物量的关键因素为蛋白胨、NaCl、牛肉膏;最优固体培养基配方:蛋白胨42 g/L、牛肉膏8 g/L、NaCl 1.2 g/L、甘油10 mL/L、Na_2HPO_4·12H_2O 0.3 g/L、琼脂20 g/L。在细胞生物量方面最优固体培养基配方比原配方高104%。响应面优化设计可用于提高红色诺卡菌细胞生物量固体培养基的优化,也为红色诺卡菌培养条件、液体发酵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0.
以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Lam.)的根为实验材料,以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检测指标,应用响应面法对飞龙掌血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当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4.76%、料液比20∶1和提取时间32.87 min时,飞龙掌血提取物中总生物碱的理论含量值可达11.09 mg/g,总生物碱含量达到最高值。按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验证,3次平行实验的均值为(10.74 ±0.18)mg/g,与理论值差异较小,表明利用响应面法来优化飞龙掌血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模型拟合良好,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