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47例(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和B组43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情况、围术期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B组的优良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其中闭合复位在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减少术中失血量方面更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9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切开复位)和B组(n=48,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78.00%(39/50),高于B组的58.33%(28/48)(P<0.05)。两组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二次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Ⅰ型、Ⅱ型的例数均多于B组,Ⅲ型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虽损伤较大,但其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8),A组给予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B组给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对比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腿痛评分、临床指标、滑脱距离、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椎间孔高度、并发症及螺钉松动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VAS、ODI、JOA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椎间融合率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滑脱距离、滑脱率均下降,且B组小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虽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椎间高度及腰椎滑脱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睾丸的发育是一个高度复杂而精密的过程.为了从转录组水平研究睾丸正常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实验选取了出生后6日龄、4周龄和10周龄的3组小鼠,分别代表其幼年期、青春期以及成年期.应用超高通量的新一代测序技术(RNA-seq),获得了2.11亿条长度为35bp的序列,鉴定出18837个基因,并且发现表达量最高的基因均与精子发生相关.同时,也发现6日龄小鼠睾丸的基因表达谱明显有别于4和10周龄,表明4周龄小鼠已进入性发育期.本文分析了睾丸发育过程中大量与精子发生和体细胞发育相关的基因,找到了MAPK,Hedgehog和Wnt等信号通路在睾丸不同发育阶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睾丸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的认识.本研究也表明新一代测序技术在转录组研究中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每组30例。闭合复位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水平均升高(P0.05);与闭合复位组相比,切开复位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评分水平较高(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水平较高(P0.05),临床治疗的优良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相比,切开复位能够明显恢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但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多,临床疗效较好,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铈(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 CeO2NPs)对48 h睡眠剥夺小鼠生精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36只6周龄雄性健康清洁级ICR小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睡眠剥夺对照组、CeO2NPs低、中、高剂量组。CeO2NP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4 mg/kg、8 mg/kg和16 mg/kg灌胃1 m L的纳米氧化铈溶液,溶剂对照组和睡眠剥夺对照组灌胃等量溶剂,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30 d。第31天,采用单平台水环境法进行48 h睡眠剥夺。继之,测定小鼠每日精子生成量、睾丸组织内标志酶(G6PDH,LDH和ACP)及抗氧化指标(CAT, MDA和T-AOC)。与溶剂对照组比较,48 h睡眠剥夺使小鼠睾丸每日精子生成量降低,睾丸标志酶G6PDH、ACP和LDH活力下调,睾丸组织CAT活力和T-AOC水平降低,小鼠睾丸MDA含量升高。与睡眠剥夺对照组比较,CeO2NPs低、中、高剂量组均改善了48 h睡眠剥夺小鼠的每日精子生成量,其中中剂量组的改善更为明显,且在调节睡眠剥夺小鼠睾丸标志酶G6DPH、LDH和ACP活力、提高睾丸组织内CAT活力、T-AOC水平及降低MDA含量方面最为显著。纳米氧化铈可以改善睡眠剥夺雄性小鼠的生精能力,这可能与提高了睾丸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了氧化应激损伤并调节了能量消耗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并且缺乏蛋白质编码潜能的RNA分子。最初lncRNA被认为是由RNA聚合酶Ⅱ转录的副产物,且无生物学功能。随着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lncRNA被鉴定出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基因印记、基因组重排、染色质修饰、细胞周期调控、转录、剪接、mRNA降解和翻译。lncRNA异常表达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尤其是增生性疾病,包括胃癌、肝癌和直肠癌等。其中,睾丸相关的高度保守的致癌长非编码RNA(testis-associated highly-conserved oncogenic long non-coding RNA,THOR)是一种非常保守的非编码RNA,在睾丸中特异性表达,并广泛存在于人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如肝癌、胃癌、鼻咽癌、肾细胞癌、骨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舌鳞状细胞癌中,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鼻咽癌、肾细胞癌、骨肉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舌鳞状细胞癌中,THOR主要通过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binding protein 1,IGF2BP1)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在肝癌中,THOR分别通过PTEN/AKT和β-联蛋白信号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肝肿瘤干细胞的扩增。在胃癌和骨肉瘤中,THOR主要通过提高SOX9的表达增强癌细胞的干性。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THOR主要通过提高c-myc的表达促进癌细胞增殖。在鼻咽癌中,THOR主要通过提高YAP的表达增强癌细胞的干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R)及其类似物J7对糖尿病大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组,其中10只作为正常(NC)组,余50只通过高脂饮食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再分为4组:糖尿病(DM,n=12)组、姜黄素治疗(CUR,n=10)组、J7高剂量治疗(J+,n=10)组、J7低剂量治疗(J-,n=10)组。CUR组大鼠每天予以姜黄素20 mg/kg灌胃治疗,J+及J-组分别予以J7 20 mg/kg、10 mg/kg灌胃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测量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羟胺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tNrf2、pNrf2、CAT、NQO1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CAT、NQO1、HO1 mRNA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睾丸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Nrf2及CA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M组血糖、MDA水平升高(P<0.05),体重、SOD活性、pNrf2/tNrf2、CAT、NQO1蛋白及CAT、NQO1、HO1 mRNA水平均有下降(P<0.05);光镜下见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减少、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显示Nrf2蛋白核周表达量下降,CA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经姜黄素及J7治疗后,三个治疗组的MDA水平均下降(P<0.05),SOD活性、pNrf2/tNrf2、CAT、NQO1蛋白及NQO1、HO1 mRNA水平均上升(P<0.05),J+及J-组血糖显著下降(P<0.05),J+组CAT mRNA水平显著上升(P<0.05);J+组pNrf2/tNrf2比值明显高于CUR组及J-组(P<0.05),J+组CAT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J-组(P<0.05),其余指标在三个治疗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光镜下见三个治疗组睾丸形态学病变减轻;免疫组化显示Nrf2蛋白核周表达量上升,CA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提示高剂量J7抗糖尿病大鼠睾丸的氧化应激损伤的能力较强。结论: 姜黄素及J7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糖尿病大鼠睾丸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rf2-ARE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从青海和甘肃采集高原型藏羊(Ovis aries)和小尾寒羊睾丸各20枚,用血管铸型技术和扫描电镜方法,研究两品种绵羊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显示,两品种绵羊的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走形呈一定程度的弯曲,其中睾丸小叶内离心动脉、离心小动脉及向心小动脉均呈"树枝"状分布。研究发现,与低海拔地区的小尾寒羊相比,高原型藏羊睾丸的绳结状动脉具有更密集的螺旋状排布,小动脉分支也较多,并且向心动脉、绳结状动脉、离心动脉、附睾头微动脉的管径也较粗。此外,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和附睾头微动脉表面的"梭形"压痕较浅,而小尾寒羊的则较深;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的表面缢痕较多且密集,而小尾寒羊的则相对少而稀疏。研究认为,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的超微形态特征,有利于血管的收缩、睾丸供血及高原环境下精子的成熟,是睾丸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探讨黄毛鼠(Rattusrattiodes)胴体重与体重、胴体重与睾丸发育的关系。证实黄毛鼠的胴体重与体重是同步增长的,两者呈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平均胴重率为0.7362±0.0078;全年整个种群的睾丸随胴体重增加而同步发育,它们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4664+0.0211x),睾丸平均增长率为0.02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