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2010年8月24日6∶40,在黑龙江省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3号环志点(49°05′39″N,125°15′24″E,海拔298 m)捕到1只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色、贯纹黑色、眉纹黄色、趾下鲜黄色的柳莺,经查阅相关文献,鉴定为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该鸟体  相似文献   
332.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中Myf-5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共同性外斜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病人获得的内直肌段为斜视组,共16例。另选同期行球摘除或角膜移植供体取得的内直肌为成人对照组(共6例)。所有的内直肌段固定切片后行Myf-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Myf-5在外肌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两组间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Myf-5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斜视组0.024±0.041,对照组0.233±0.02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肌中Myf-5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斜视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33.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在快动睡眠状态下皮层脑电和基底节场电位的异常变化。方法: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并经阿扑吗啡注射诱发旋转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多导宏电极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正常大鼠和6-OHDA大鼠PD模型进行苍白球场电位和皮层M1、M2区脑电的多部位24小时同时记录。功率谱分析和相干分析用于揭示快动睡眠状态下各记录位点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不N记录位点神经元集群之间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在REM期间的皮层脑电在臼和y频段上都有变化:初级运动皮质M1区的θ频段成分消失,辅助运动区M2的θ频段成分略有增加,患侧苍白球的θ频段成分增大显著;M1区的γ频段成分增大,而γ频段成分在苍白球基本没有变化。结论:6-OHDA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可造成大鼠双侧皮层M1区θ节律的消失和γ节律的增强,以及对侧M1-M2区之间在γ节律上的同步被显著增强,而γ节律在苍白球没有变化。这些异常电活动可能是由于VTA受损引起从而与帕金森病的快动睡眠行为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34.
目的:探讨实验材料性质和专业背景等因素对四卡片推理问题解决的影响。方法:使用ASL-504动记录仪,以1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材料性质)×2(专业)的二因素被试间设计。结果:材料性质主效应不显著,但材料性质在相对注视时间、相对注视次数和瞳孔直径上呈现显著差异;专业因素主效应显著,专业因素在平均注视时间和平均跳距离上差异显著,二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如果子句"和"那么子句"在所有动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抽象程度高的材料在理解四卡片问题时需要更多的加工,包括条件句及其组成部分;(2)不同专业背景对理解条件句有不同的影响;(3)条件句各组成部分在理解时得到同等重要的加工。  相似文献   
335.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在快动睡眠状态下皮层脑电和基底节场电位的异常变化。方法: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并经阿扑吗啡注射诱发旋转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多导宏电极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正常大鼠和6-OHDA大鼠PD模型进行苍白球场电位和皮层M1、M2区脑电的多部位24小时同时记录。功率谱分析和相干分析用于揭示快动睡眠状态下各记录位点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不同记录位点神经元集群之间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在REM期间的皮层脑电在θ和γ频段上都有变化:初级运动皮质M1区的θ频段成分消失,辅助运动区M2的θ频段成分略有增加,患侧苍白球的θ频段成分增大显著;M1区的γ频段成分增大,而γ频段成分在苍白球基本没有变化。结论:6-OHDA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可造成大鼠双侧皮层M1区θ节律的消失和γ节律的增强,以及对侧M1-M2区之间在γ节律上的同步被显著增强,而γ节律在苍白球没有变化。这些异常电活动可能是由于VTA受损引起从而与帕金森病的快动睡眠行为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36.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中Myf-5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共同性外斜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病人获得的内直肌段为斜视组,共16例.另选同期行球摘除或角膜移植供体取得的内直肌为成人对照组(共6例).所有的内直肌段固定切片后行Myf-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Myf-5在外肌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两组间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Myf-5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斜视组0.024±0.041,对照组0.233±0.02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肌中Myf-5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斜视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37.
借助于光具座及自制的“晶状体”,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突破了“模拟球成像的过程”和“探究近视的形成原因”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338.
记述采自中国浙江蚱科突蚱属Ergatettix Kirby,1914 1新种,浙江突蚱Ergatettix zhejiangensis sp.nov..新种同突蚱Ergatettix dorsifera(Walker,1871)近似,其区别特征为:头顶宽大于复宽;前胸背板中隆线明显呈波状,具8个波;颜面隆起纵沟两侧隆线平行;后足股节长为最宽处的3.0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339.
韭菜迟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在湖北江汉平原韭菜集中产区危害严重。在湖北荆州地区于2013-2014年对韭菜迟蕈蚊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该害虫一年发生春(3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9月中旬至翌年1月)2个危害高峰,但秋季危害高峰的危害期长且发生严重;夏季适温多雨导致韭蛆危害;幼虫最喜栖息和危害韭菜第一球茎,但秋季对白色茎的危害性增加;成虫可以在田间扩散,扩散时飞行高度主要在50 cm以上。因此,韭蛆在江汉平原地区韭菜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冬初。  相似文献   
340.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的发生过程, 结果显示: 胭脂鱼的发育经历了原基形成期、囊形成期、视杯形成期、晶体板形成期、晶体囊形成期、角膜原基形成期、角膜上皮形成期、视网膜细胞增殖期、晶状体成熟期、色素形成期以及成型期等11个时期。视网膜发育最早, 起始于原基的形成, 直至成型期分化完成, 形成了厚度不一的8层细胞, 由内向外依次为神经纤维层、神经细胞层、内网层、内核层、外网层、外核层、视杆视锥层和色素上皮层, 且发育历时最长, 约264h。晶状体的发育在视网膜之后, 始于晶体板的形成, 于出膜前期成熟, 发育历时最短, 约74h。角膜发育最晚, 始于角膜原基的形成, 出膜1 d分化为透明的成熟角膜, 发育历时约96h。出膜4 d仔鱼色素沉积明显, 视网膜各层分化明显, 晶状体内部完全纤维化, 的形态结构基本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