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5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710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年多以前,我们报道了一种引致人类原发性皮肤毛霉病的病原真菌Rm6并定名为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 Zheng & G.-q. Chen)。最近我们又发现了它的另外一个变种Rm7。它是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王端礼教授分离的,原编菌号4873。Rm7的病人和Rm6的情况很相近。她也是一个女病人,来自农村,患的同样是原发性皮肤病而没有患有其他的毛霉病或其他疾病,她的病也没有传染给她的家人。不同的是,她来自我国北部的河北省而不是南部的江苏省;她的病史更长,达16年之久;她的病部在脸上而不是在手上,并造成进食困难。Rm7和Rm6的培养物相似,也是亮黄色,但比较低矮。它与Rm6一样是非高温真菌,最适、最高、最低温度同样分别是24-30, 38,和9℃形态上的亲缘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两者都有匍匐菌丝和较发达的假根;孢子枝也是假轴分枝;孢子囊壁也是缓慢消解;有很不规则形状的囊轴;有明显的囊领;都有大量厚垣孢子。Rm7与Rm6的主要区别在于:(1)假根只从匍匐菌丝和气生菌丝上长出而不从孢子枝、孢子囊或囊轴等各处长出;(2)孢子枝可连续分枝达7次之多;(3)孢子枝在分枝处往往有一个隔膜;(4)往往在10天以上的培养物中才出现不规则形状的囊轴;(5)从未见有囊托;(6)孢囊孢子形状较规则,较短而不超过11 μm;(7)孢子囊和囊轴均较小,直径相应不超过70及30 μm.因此,我们将Rm7鉴定为Rm6的一个变种,并定名为较规则多变根毛霉新变种(Rhizomucor variabilis var. regularior Zheng & G.-q. Chen var.nov.)。这样,在根毛霉属内可以承认的共计5种6分类群。  相似文献   
52.
槭乳菇Lactarius acerrimus,乳菇中仅有的具有双孢担子的物种,曾经在中国被多次报道。我们在研究了该种的馆藏凭证标本后并未证实它在中国的分布,而是在中国发现了它的近缘种李玉乳菇L. liyuanus (新种)。李玉乳菇的典型特征为:菌盖黄褐色具环纹、边缘具短毛,菌柄具窝斑,乳汁白色、不变色、具辣味,孢子具尖而高的条脊。它的担子为4孢,孢子较小具高而尖的条脊,这两点与槭乳菇明显不同。文中提供了该种的条形码ITS序列、其他多基因序列和详细的形态描述,同时给出了对国内馆藏槭乳菇标本的重新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53.
陈鹏  宋佳  郭璞  冀瑞卿 《菌物学报》2023,42(1):297-311
蜜环菌属Armillaria真菌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由于蜜环菌的生长发育过程较复杂,还未完全实现商业化栽培,野生资源的供应受到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采自东北地区蜜环菌属的3个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物的形态特征及分子标记确定菌株JG19016为奥氏蜜环菌A. ostoyae,菌株JG19017为高卢蜜环菌A. gallica,菌株JG19018为中国蜜环菌生物种C。奥氏蜜环菌JG19016最适生长温度为25 ℃,高卢蜜环菌JG19017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 ℃,中国蜜环菌生物种C JG19018则在22-25 ℃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3个菌株最适pH为5-6。奥氏蜜环菌JG19016对葡萄糖和蔗糖利用率较好,高卢蜜环菌JG19017对葡萄糖利用率较好,中国蜜环菌生物种C JG19018对葡萄糖和淀粉利用率较好;蛋白胨对3个菌株促进作用最强,为最适氮源。培养基中加入VB1,对3个菌株的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奥氏蜜环菌JG19016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蛋白胨3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1.5 g,VB1 10 mg,琼脂20 g,水1 L。在木屑基质中培养,其配方的最优碳氮比为38:1,最佳木屑粗细比为3:1以上。出菇条件探索结果显示,菌丝及菌索长满菌袋(17 mm×33 mm×5 mm丝聚乙烯袋)需要50-60 d,之后在18 ℃、60%湿度和12 h散射光的环境中,10 d左右可观察到原基产生。增加菇房湿度到90%-95%,2-3 d可观察到1-3 cm的幼子实体,7 d左右菌柄和菌盖完全分化,10 d左右观察到菌盖展开。  相似文献   
54.
历经几代真菌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真菌志》目前已出版65卷,其中子囊菌类有35卷、担子菌类26卷、接合菌类1卷、卵菌1卷、黏菌2卷;上述卷册记录923属9 228种及种下分类群。编研涉及大型和小型的类群、腐生菌、食药用菌、菌根真菌、作物和林木病原菌、捕食性真菌、虫生菌、菌生真菌以及毒菌等。编研过程中发现并发表了大量新分类群,丰富了对菌物物种多样性的认知。归纳已有成果,已立项卷册应加快编研和出版进度;资源调查与分类学研究需进一步加强,按分类群(专科、专属)继续开展编研工作,注重拟参编类群的前期研究积累;以下分类群值得在后续工作中予以关注:水霉目等部分卵菌、壶菌类、座囊菌纲部分类群、盘菌纲和锤舌菌纲中尚未参编的主要类群、伞菌纲中具有小型子实体的类群等。由于分类系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已出版卷册中使用的部分名称和分类地位的处理需依据被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分类系统给予适时的订正。期待建设一支继往开来的菌物分类学研究队伍,不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编研成果,为我国菌物资源利用和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西洋参细胞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不同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的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细胞生长、皂甙和多糖合成,以及细胞内和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生理效应。悬浮培养的西洋参细胞经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nicoltianae)丝体诱导子处理后,总皂甙产率可由对照的296mg/L增加到679mg/L(约占细胞干重的(16.3%),比对照提高约1.3倍,而且总皂甙的85%排放在培养液中;经黑曲霉(Aspergillusnigran)诱导子处理后,细胞多糖含量可达到11.79%(细胞干重),比对照增加1倍多。初步纯化的刺盘孢菌丝体诱导子和尖孢镰刀菌(Fusuriumoxysporum)滤液诱导子在诱导处理前期能明显促进西洋参细胞生长,同时细胞内及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随时间延长,细胞生长和酶活性逐步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6.
综述了各种脱落酸产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不同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并对脱落酸的定量分析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7.
龙血树真菌群及其对血竭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茎杆中分离到303株真菌,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占总分离频率的52%,其次是短梗霉(Aureobasidium)和枝孢霉(Cladosporium)。通过活体接种对血竭产生的影响试验表明,对血竭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龙血树变种(F.graminumvar.dracaena)等4株红色镰刀菌,可使血竭形成量提高66%-120%。  相似文献   
58.
59.
抗白粉病小麦染色体组型的分子标记与生化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雯  王二明 《遗传学报》1997,24(6):524-530
应用与小麦第六同源群有关的分子和生化标记,包括DNA探针pSc5·3H3和pSR167以及同工酶Est-5和a-Amy-1,对来自六倍体小黑麦Beagle与普通小麦科冬58杂交后代F1花粉植株的抗白粉病株系M24.M09及M17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24、M09及M17不同程度地含有黑麦染色体成分,而且电泳谱带差别较大,据此推断,M09为6RL的易位系。因此,生化和分子标记不仅可以用于确定外源片段的存在,而且可以帮助确定染色体组型和外源片段的位置  相似文献   
60.
张文吉  程会文 《昆虫学报》1995,38(3):257-265
采用敏感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L.)及由5种不同光学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选育的抗性家蝇中胸足离体标本,观测五种药剂对足感觉神经纤维冲动发放的影响。各种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均可引起感觉神经纤维发放的增加,然后逐渐降低,直至完全阻断。以阻断时间和加药剂量为参数,求出神经敏感度。结果表明:五种药剂作用于敏感家蝇的神经敏感度与室内生物测定的LD50值(μg/头)无相关性,而与供试药剂中反α体与顺α体的比例有关,反α体所占比例越多的药物,神经敏感度越高。抗性家蝇的神经敏感度与敏感 家蝇相比大幅度下降,可以认为神经敏感度降低是家蝇对氯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抗性家蝇中,氯氰菊酯品系(RC1)的抗生水平最高,但它的神经敏感度较其它抗性品系也高,由此推测,RC1,的抗性机制与其它晶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