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构建的重组质粒pLEX—C中高保真PCR获得编码登革2型病毒43株C基/E/(D2C)DNA片段,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6/V5-His获得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2C。经电穿孔的方法转染BHK21细胞后,分别通过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的蛋白。结果重组蛋白在BHK21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的蛋自主要存在于胞浆中,并具有较好的抗原性,能够被抗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此研究为深入了解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在病毒复制及组装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MAGE-3 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RT PCR方法扩增MAGE 3cDNA ,以pcDNA3 1+为载体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 1 MAGE 3。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鼠B16细胞 ,经RT PCR、细胞免疫染色及免疫印迹法鉴定转化细胞中MAGE 3的表达。以 10 0 μg质粒剂量肌肉注射接种小鼠 ,间隔 10天 ,共 3次 ,以空载体和PBS为对照。结果 ,重组质粒免疫的小鼠 ,其脾淋巴细胞对MAGE 3阳性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 51 0 8± 7 41% ,与空载体组 (8 44± 1 89% )及PBS组 (5 76± 1 75%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对MAGE 3阴性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8 2 1± 1 65% ,7 68± 1 56%和 5 13±1 42 % ,其差异无显著性 ;MAGE 3DNA疫苗组免疫血清 1∶15稀释时能检测到抗MAGE 3抗体 ,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 γ、IL 2水平明显升高 ,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也提高 ,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1)。说明MAGE 3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3.
To construct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HIV-1 gp120 gene and observe its expression in vitro, 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pVAX1GP120 was constructed by inserting the gp120 gene into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VAX1. The pVAX1GP120 was transfected into Vero cells by lipofectamine and the expressed product wa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 scence.Restriction enzymes digestion analysis and sequencing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pVAX1GP120 has been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Th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 showed green fluorescence on the membrane of transfected cells. The constructed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HIV-1 gp120 can be expressed in vitro, which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HIV-1 DNA vaccine.  相似文献   
44.
将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2基因的全长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MV启动子下游,构建成重组质粒pCNS2。用脂质体Lipo Vec^TM转染Huh-7细胞,转染细胞内可检出NS2的mRNA和蛋白质,表明构建的pCNS2可在Huh-7细胞内成功表达;把不同剂量的pCNS2质粒DNA与报告质粒pNF-κ B-Luc共转染Huh-7细胞,48h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与pCNS2共转染的细胞中pNF-κB-Luc表达出的荧光素酶的活性比对照细胞降低了约2—4倍,并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表明HCV NS2对NF-κ B激活转录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HCV慢性持续性感染的致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古生菌是一类区别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第三域生命形式 ,转录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系统中的一个中心环节。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 ,古生菌的转录系统具有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的融合特征 :古生菌的基本转录装置包括RNA聚合酶、基本转录因子、启动子元件等与真核生物相似 ;而古生菌的转录调控机制却更加类似于真细菌 ,在古生菌中发现并鉴定了许多类似于真细菌的转录调控蛋白。另外古生菌还具有某些独特的转录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46.
中国真蛞蝓类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研究(柄眼目:腹足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岷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3):447-452
对我国真蛞蝓类物种的分布特点和多样性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真蛞蝓物种多样性具有从中南向南北分别递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从温湿多雨区向干旱区递减的总体特点,其分布类型为:Deroceras laeve分布于各类可能存在真蛞蝓自然分布的地区,而Deroceras altaicum分布上介于高山型和丘陵平原型之间。Anadenus属为高山型分布;Meghimatium属为丘陵平原型分布;Limax属和Lehmannia valentiana在各不同地区均间有分布。  相似文献   
47.
中国水域瓶鼻海豚的mtDNA控制区序列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季国庆  杨光  刘珊  周开亚 《动物学报》2002,48(4):487-493
测定了30头中国水域瓶鼻海豚(Tursiops sp.)mtDNA控制区5′端424bp的序列,结合已发表的中国水域其它瓶鼻海豚的mtDNA控制区序列,共发现5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7种单元型。中国水域瓶鼻海豚的两个形态型之间没有共享单元型,且具有8个鉴别位点。基于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的系统发生分析均把单元型聚类为分别代表两个形态型的支系。形态型之间的核苷酸歧异度为5.58%,超过了其它海豚类种间的序列歧异水平,支持把这两个形态型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种,即T.truncatus和T.aduncus的观点。虽然两种瓶鼻海豚的分布区在台湾海峡一带出现重叠,但相互之间缺乏基因流动,提示两者可能已出现了显著的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48.
T7噬菌体RNA聚合酶显著的特点是只识别其自身DNA序列中特定的启动子[1] ;而T7噬菌体启动子属于组成型的启动子 ,又只能被相应的T7噬菌体的RNA聚合酶 (约 10 0kD的单链蛋白质 )所识别 ,并且被T7RNA聚合酶所启始的转录非常活跃[2 ,3] ,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所进行的转录根本无法同其竞争 ,这样宿主细胞中几乎所有的转录都被T7RNA聚合酶所操纵。另外 ,T7RNA聚合酶几乎能完整地转录在T7启动子下游的所有DNA序列。基于这些优点 ,1986年Studier和Moffat建立了一套新的原核表达系统———T7RNA聚…  相似文献   
49.
50.
研究不同采摘时间干、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的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分别对干、鲜道真洛龙党参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鉴定,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干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角鲨烯等。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角鲨烯、亚油酸甲酯、棕榈酸、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和1-柠檬烯等。11月中旬采摘的干、鲜道真洛龙党参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最高。干和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差异不大,但含量差异较为明显。不同采摘时间干、鲜道真洛龙党参共有挥发油成分差异均不大,但其余挥发油成分差异明显。本研究首次对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报道,以期为道真洛龙党参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