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8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安徽虫瘟霉对桃蚜的生物测定与时间-剂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安徽虫瘟霉(Zophthoraanhuiensis)对桃蚜(Myzuspersi cae)接种而进行定量生物测定(18℃,光周期为L∶D12∶12),包括10个剂量(1.5~197.7个分生孢子/mm2),每剂量处理蚜虫64~120头,逐日观察记载死亡数至第7d。接种后第3d在高剂量处理中始见少量死蚜,第4~6d为死蚜盛期。所获数据很好地拟合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由模型参数估计出该菌作用于桃蚜的时间效应随剂量增大而减小,在37.1~197.7个分生孢子/mm2的剂量范围内LT50值为4.5~6.7d;剂量效应在接种后随时间递减,第5~7d的LD50分别为86.8、43.7和34.1个分生孢子/mm2。结果表明,安徽虫瘟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杀蚜微生物,在寄主体内的潜伏期为4~5d。  相似文献   
992.
盾叶薯蓣根状茎的发育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盾叶薯蓣根状茎顶端的生长点由鳞片包被,其衍生细胞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散生的原形成层束,以后分化为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的维管束构成的初生结构。根状茎顶端下方的原表皮内存在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其细胞不断向内分裂和其衍生细胞的体积增大使根状茎能够迅速增粗。分化完成的根状茎主要由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的维管束构成。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基本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属于有限维管束。薯蓣皂甙主要存在于基本组织薄壁细胞中。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不含薯蓣皂甙,维管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韧皮纤维也无薯蓣皂甙的分布,韧皮部的生活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有薯蓣皂甙的积累。近顶端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内薯蓣皂甙不形成液滴,随着细胞分裂逐渐停止,细胞内开始形成含薯蓣皂甙的液滴,反映皂甙是在成熟细胞内积累。其中,有小型维管束分布的基本组织中薯蓣皂甙的积累与分布最丰富,两年生根状茎中薯蓣皂甙的含量比一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993.
盾叶薯蓣类原球茎发育的形态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盾叶薯蓣类原球茎形态建成的发育机理及植株移栽成活率高的原因,对盾叶薯蓣离体培养条件下形成类原球茎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形态学和石蜡切片组织学观察,并与不定芽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类原球茎是由愈伤组织中致密的卵圆形胚性细胞团分化出芽原基和鳞片叶,随后出现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维管束原),其类原球茎形态建成。不定根的发生为内起源,其维管组织与类原球茎的维管组织相连接,故移栽成活率高。而不定芽为愈伤组织表面的胚性细胞分裂产生的分生细胞团分化而来,其不定根通常发生在茎基部形成的愈伤组织表面,故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994.
神经生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负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鼠颌下腺分离所得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是分子量为130000的多肽,其沉降系数为7S,由三种亚基α,β,γ组成,化学式为α_2βγ_2,其中β亚基可以完全表现NGF的生理效应.NGF的生物学效应比较广泛,它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神经系统损伤后起修复、营养作用.另外,NGF对免疫系统、生殖系统也有一定作用.近年来,NGF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尤其  相似文献   
995.
最原始的真核生物蓝氏贾第虫虽已有五种组蛋白,但以微球菌核酸酶水解却得不到规则的DNA片段。鉴于贾第虫的特殊进化地位,探讨其是否具有核小体结构,对于研究核小体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改进的染色质铺展技术制备核小体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蓝氏贾第虫已有了直径约l0nm的核小体结构。作者认为核小体的形成可追溯到真核生物形成的初期甚至更早,核小体的完善则在真核生物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996.
王成树 《菌物学报》2012,31(3):305-306
我国从事虫生真菌基础及应用研究的人员众多,各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2012年“虫生真菌专刊”收集了国内关于虫生真菌资源、基因克隆及活性成分代谢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应加强致病基因功能和真菌-昆虫分子相互作用等研究,以提高真菌杀虫剂或药用虫生真菌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7.
【背景】研究珊瑚-细菌、虫黄藻-细菌的相互作用是解析珊瑚健康机理的关键。对珊瑚共附生细菌进行稳定荧光标记有助于原位观察细菌与虫黄藻或珊瑚的相互作用。当前,对于野生型珊瑚共附生细菌遗传操作体系的研究有限,限制了对细菌与珊瑚、虫黄藻原位互作模式的揭示。【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专性海洋细菌的遗传操作体系,利用其对珊瑚组织来源细菌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用于研究标记菌株与虫黄藻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电穿孔的方式将构建好的广宿主重组质粒转入供体菌(Escherichia coli WM3064),然后将供体菌与添加海水才可以生长的受体菌SCSIO 12696 (港口球菌科,Porticoccaceae;分离自鹿角杯形珊瑚组织)按供、受体菌细胞数比分别为4:1、2:1、1:1比例混合,在25℃和30℃下于改良LB培养基上接合转移。显微观察标记细菌与虫黄藻相互作用。【结果】改良的LB培养基适用于需海水才可生长的专性海洋细菌的接合转移实验。接合转移的效率与供、受体菌的比例及温度有关。确定优化的接合转移条件为:供、受体菌的比例为1:1,温度为30℃。利用建立的接合转移体系,构建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S...  相似文献   
998.
999.
本文记述了分布在山东省莒南县石泉水库附近淡水鱼苗培育池中的介甲目甲壳动物隐妇蚌虫属的一个新种——石泉隐妇蚌虫Caenestheria shiquanica sp.nov。并提供了新种的近似种川候隐妇蚌虫C.kawamurai(Uéno,1940)Hu,1988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之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索低盐驯化褶皱臂尾轮虫规模化培育的可行性,本实验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饵料,在饵料密度1.0×104、1.0×105、1.0×106、1.0×107和1.0×108 cells·mL-1下,采用单个体培养法,研究了盐度23及盐度6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生活史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饵料密度的升高,两组盐度轮虫的生殖期、平均寿命、产卵量、生命期望、净生殖率、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P<0.05);盐度6的轮虫在饵料密度1.0×106、1.0×107和1.0×108 cells·mL-1下的生殖前期显著小于饵料密度1.0×104和1.0×105 cells·mL-1下的生殖前期(P<0.05);盐度23的轮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