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41.
钙、锌和六磷酸肌醇的含量是反映农作物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以两年生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 植株根状茎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钙、锌以及六磷酸肌醇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盾叶薯蓣根状茎中钙的平均含量为424.24 mg/100 g干重;锌的平均含量为12.73 mg/100 g干重;六磷酸肌醇的平均含量为4460.19 mg/100 g干重;六磷酸肌醇对钙和锌的吸收有影响.盾叶薯蓣根状茎的淀粉平均含量为32.84 g/100 g干重;最大还原力为0.931,最大自由基清除效应为22.83%,表明其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这些结果表明盾叶薯蓣根状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642.
在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发现寄生蚧壳虫的层束梗孢属真菌gzuifr-hym201307jk。主要特征为孢梗束灰白色单生,1417 mm×0.9 mm,产孢细胞柱状向上收缩变尖,顶部具有117 mm×0.9 mm,产孢细胞柱状向上收缩变尖,顶部具有13个叉状的产孢小颈,大小10.83个叉状的产孢小颈,大小10.814.0×4.314.0×4.35.4μm;分生孢子梭形,7.65.4μm;分生孢子梭形,7.610.8×4.310.8×4.35.4μm。经鉴定该真菌为中国新记录种——Hymenostilbe furcata。  相似文献   
643.
记述美盾蚧属Formosaspis 1新种:桂林美盾蚧F.guilinensis sp.nov.,模式标本采自广西桂林市七星岩的一种观赏竹(Bambus sp.)的竹杆和分枝上。其鉴别特征是中臀叶发达,突出体末端,两叶间距宽于臀叶基部宽度的1.5倍,其间有2根刚毛;第二对臀叶骨化程度低:第三臀叶可见,末端有齿列。缘管腺2-3个,背管腺特别少且小,腹管腺小而多。二龄若虫中臀叶发达,第二对臀叶顶端双分,第三臀叶缺乏。  相似文献   
644.
刺毡蚧属Aculeococcus为Lepage氏于1941年所建立,直至目前只知一个属模种,且半世纪来未作形态重描,是一个世界有名的古老疑难属。Lepage当年发表时,未能确定科位,直至Ferris[1]氏在1957年取得一个标本加以研究后,由其第一龄若虫具有像实状体刺而判定应属毡蚧科Eriococcidae,以后Hoy[2](1962:6)和Morrisons[3](1966:3)等均沿其说,然而对其在科内的地位,文献中却从未触及。我们最近整理此科历年所存标本,发现一新种已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存在,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山西农业大学蚧虫标本室。1本届…  相似文献   
645.
云南双蜡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云南双蜡蚧Dicyphococcus bigibbus Borchsenius(同翅目:蚧科)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该虫的若虫与成虫分泌的蜡质从蜡腺排出初期均为湿蜡,在体外凝结形成质地稍硬而脆的玻璃状干蜡壳,蜡壳具有均匀脊和横层。幼期和雄性蜡壳小,船形,周缘带有蜡角,中央隆起。雌成虫蜡壳大,元宝形。蜡泌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密集,峰型尖锐,种的特征明显。用红外光谱特征推断蜡泌物的主要基团和化学构成在GC/MS检测中得到印证。用甲酯化和非甲酯化两种处理方法检测证明,该虫蜡泌物主要成分是一系列高级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的烃、脂肪酸及酯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从C14~C40,大部分为偶数个,特别是碳链长度在C30~C40的酯类化合物种类多,比例大。还将该蚧虫蜡泌物的特征与蚧科内近缘的蜡蚧属种类及瘤坚大球蚧、朝鲜毛球蚧、背刺毡蜡蚧、白蜡虫等作了对比,阐述了蜡泌物在蚧虫分类、系统学及防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6.
角蜡蚧和日本龟蜡蚧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映平  薛皎亮 《昆虫学报》2005,48(6):837-848
采用扫描电镜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角蜡Ceroplastes ceriferus (Fabricius) 和日本龟蜡蚧C. japonicus Green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这2种蜡蚧分泌蜡质和形成蜡壳的过程基本相似。在1、2龄期分泌的蜡质为“干蜡”,蜡壳为星芒状,虫体周缘的蜡芒均为2大节,与其2个龄期发育相对应,每一个大节又分为若干小节。同时,虫体背面中央蜡质堆积成帽状,也分为均匀的多层。由此说明泌蜡过程具有节律性。虫体周缘与蜡芒对应的突起区上分布着密集的刻点状腺孔,每一个腺孔分泌1根蜡丝,这在以往玻片标本中是观察不到的。雌性第3龄幼虫和成虫期,虫体分泌“湿蜡”,形成龟背状蜡壳,泌蜡腺孔主要为三格腺和四格腺。在肛突区发现了密集的泌蜡腺孔,排列为纵条纹状。从角蜡蚧蜡泌物甲酯化处理样品中检测到14个组分,从直接测试 (未经甲酯化处理) 样品中检测到14个组分;而从日本龟蜡蚧则分别检测到10个组分和25个组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高级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的烃、脂肪酸、脂肪醇、酯类、醛类以及杂环、多环或大环状化合物。对它们可能的生物生态学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7.
松突圆蚧种群耐寒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过冷却点、低温暴露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等指标评价不同季节松突圆蚧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各季节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波动在-22.4~-3.1 ℃之间,以冬季雌成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14.83 ℃),显著低于夏季雌成虫、冬季1龄若虫和初孵若虫(P<0.01),但其它发育阶段在冬、夏季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冬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和种群总体在-20~0 ℃下的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均明显低于夏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和种群总体的致死中低温累积与季节性平均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R>R0.05=0.950,n-2=2),但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与其致死中低温累积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松突圆蚧冬季种群耐寒性最强,夏季种群最弱;该虫耐寒性的这一季节适应性并不依赖于过冷却点,而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8.
肉桂泡盾盲蝽的生物学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旭勋 《昆虫知识》1997,34(4):222-225
  相似文献   
649.
宽缘唇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学难  郅军锐 《昆虫知识》1995,32(4):218-220
  相似文献   
6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