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10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何文兴  李洪梅  陈放 《生态学杂志》2008,27(12):2079-2082
在川西北高原沙化生境中,应用6种禾本科牧草进行了不同种群组合处理,研究其群落特征与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随均匀度增加而减小(相关系数为0.94);在构建的13种人工群落中,垂穗披碱草+多花黑麦草+紫羊茅+沙生冰草群落具有较高的盖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适合恢复川西北地区的退化、沙化草原植被;在所有供试物种中优势度最大的3种牧草分别是川草2号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和沙生冰草。  相似文献   
912.
哈尔滨市街道绿化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街道绿地组成与结构对城市环境和小气候的影响,对城市街道绿地的绿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别在2006年春、夏、秋不同季节,调查了哈尔滨市南直路、长江路、上坞路3条新建宽域街道与绿化相关的生态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新建街道的绿化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中,街道绿化树种的生态效应在不同街道、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段分别达到各自的极值;长江路夏季12:00-14:00达到降温极值、春季16:00-18:00出现遮光度极值、7:00-8:00出现负离子增加极值、11:00-13:00达到增湿极值,秋季16:00-18:00出现CO2吸收量极值、11:00-13:00达到噪音衰减量极值,南直路秋季11:00-13:00出现滞尘量极值;在不同季节生态效应的关联规律中,3条街道都在夏季表现出最佳总体绿化生态效应.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街道的总体绿化生态效应不同,以上坞路的总体绿化生态效应最为显著.街道绿化形式与模式不同,其生态效应也显著不同,街道绿地组成与结构对街道生态效应的发挥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13.
分别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洱海鱼腥藻水华暴发时期,分离优势种,获得藻株EH-A、EH-B和EH-C,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了藻株的种类.选用藻丝的形态、气囊的存在与否、异形胞和孢子的位置、各种细胞的形状以及营养细胞、异形胞和孢子的大小等传统的分类特征描述藻株的形态.依据形态特征,初步判断这3个藻株可能为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或 A.crassa株系成员.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邻接树分析了藻株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藻株EH-A、EH-B和EH-C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且与A.circicular 和A.crassa藻株组成一个群(cluster),其藻株间的序列相似度高达100%,进一步说明藻株EH-A、EH-B和EH-C为相同的物种,且均为卷曲鱼腥藻(A.circinalis)或A.crassa.  相似文献   
914.
游客密度对动物园中黇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20日-10月10日,以江苏省扬州市茱萸湾公园半散放鲇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研究了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黇鹿日行为时间分配.并探讨了游客密度对鲇鹿日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游客高峰期与低峰期,雄性取食、观望行为,雌性观望以及幼鹿取食、观望和修饰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游客低峰期,雄性与雌性取食、反刍、卧息行为,雄性与幼鹿观望、其它行为,雌性与幼鹿取食、卧息、观望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游客高峰期,雄性与雌性取食、卧息,雌性与幼鹿取食、卧息、观望及移动行为均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和幼鹿观望行为差异显著(P<0.05).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游客活动对鲇鹿的取食、观望具有显著影响,当游客密度达到6人·min-1以上时,雄性观望行为显著增加,当达到16人·min-1以上时,雄性取食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此时雌性和幼鹿观望行为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在旅游管理中,应将游客密度限制在16人·min-1以下,以减少对鲇鹿日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915.
植被-大气相互作用中的气孔导度及其尺度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孔导度是衡量植物和大气间水分、能量及CO2平衡和循环的重要指标,探讨气孔导度在叶片、冠层及区域尺度间的尺度转换及累积效应,对更好地认识植被与大气间的水热运移过程,合理评价植被在陆面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叶片尺度气孔导度模拟、气孔导度在冠层尺度的累积表现、冠层到区域尺度转换研究及气孔导度累积效应在陆面过程模型中的作用等4个层次总结了近期国内外研究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异质性等问题,并就今后应加强多尺度间的同步观测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6.
P波离散度(P Wave Dispwersion,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中的P波最大(长)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的差值.是近年提出的一种预测房扑及房颤患者的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它可以预测房扑及房颤的发生.也可以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917.
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太子参在GAP实施过程中产地加工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乙醚回流-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分别提取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运用GC-MS-DS联用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对晒干和烘干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用GC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8%和0.13%.晒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87.19%)的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烘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15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77.34%)的成分是2,6-二(1,1-二甲乙基)-4-甲基苯酚,两者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18.
本文以马油为检材,进行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中的游离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马油中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以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为最丰,油酸和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之和超过50%.本文还利用微弱发光检测技术对马油中主成分油酸在体外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功能,马油中油酸的含量高达47.5 mg/g,由此可见,马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也会具有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19.
经过A8 1.398中性蛋白酶水解,75%乙醇低温提取得到的醇溶性丝胶肽是相对分子量小于500 Da的寡肽混合物,采用非极性的DA201-C大孔吸附树脂同时进行脱盐处理和初步分离,得到3个提纯的组分.它们均有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并且经过DA201-C大孔吸附树脂提纯后的组分随着分子疏水性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说明丝胶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与其疏水性有关.以多巴(L-DOPA)为底物,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推断醇溶性丝胶肽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应属于反竞争性抑制类型.  相似文献   
920.
大保高速公路老营段路域植被生态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域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不仅是道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也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大保高速公路老营段路域植被生态系统为对象,对比分析了8种植被恢复模式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恢复时间内,自然恢复的植物群落中本土植物的比例相对较高,自然恢复是该区路域植被恢复的理想模式之一.随着恢复演替时间的推移,所有群落中木本植物的比例不断增加,草本植物的比例不断下降,植物群落分层现象明显,植物群落向原生植被发生进展或偏途演替.补播本土植物是促进植被恢复演替进程的主要途径之一,不仅可以增加乡土物种的比例、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而且随着恢复时间的推移,可以形成层次明显、功能群组合合理的植物群落.人工蓝桉经济林不仅降低了植物群落及各功能群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还表明,植物群落中当地物种的比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的盖度可以作为植被恢复成功与否的重要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