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两种方法预估红松立木含碳量的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淋  李凤日  贾炜玮  董利虎 《生态学报》2014,34(24):7365-7375
森林碳储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准确估计立木各器官(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含碳量是其基础。基于黑龙江省44株人工红松各器官生物量和含碳量的实测数据,采用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构建了相容性立木生物量和含碳量模型,比较了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估计红松立木含碳量的精度。直接法是通过构建各器官相容性含碳量模型,直接预估立木各器官含碳量。间接法是由各器官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合3种形式的含碳率(平均含碳率0.5、林木实测平均含碳率,各器官实测平均含碳率)来预估树木各器官含碳量。研究结果表明:相容性生物量和含碳量模型的相关指数R2为0.76—0.99,模型的拟合效率(EF)为0.80—0.98。直接法中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和总量的含碳量预估精度分别为91.03%、80.02%、70.24%、87.10%、93.08%;间接法中采用平均含碳率0.5的预估精度与直接法相比,各器官及总量分别下降1.39%、1.5%、0.13%、1.09%和2.2%,而采用另外两种形式的含碳率其预估精度降幅在0.3%以内。依据文中推导的相对误差积累公式可知,间接法的预估精度主要与Ci%/珔C%(Ci%为单木各器官含碳率,珔C%为实测平均含碳率)有关。显然,直接法是预估红松立木含碳量的最佳方法。通常使用的碳含量转换系数0.5与实测含碳率有明显差异,因此间接法中采用0.5的含碳率其预估精度最低,而使用各器官实测的含碳率可以明显提高预估精度。  相似文献   
52.
免疫相关抗原T细胞表位的鉴定与筛选是疫苗开发的关键之一。目前,基于对天然MHC配体或合成肽与MHC分子结合特性的分析,若干计算机算法已被用于MHCI/Ⅱ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表位的预测。而且,基于对蛋白酶体裂解片段的分析,开发了预测蛋白酶体酶切位点的算法。为进一步证实预测的表位肽在体有效性及免疫原性,若干实验技术也被相继开发和应用。同时,若干方法也被用于检测活化T细胞针对表达特定抗原靶细胞的免疫识别和T细胞活化后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产生。该综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表位筛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我们利用经美国FDA批准成为临床使用材料的聚己内酯为主要原料,发明了一种可吸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添加的辅料偶联剂为烃氧基硅烷;多官能团单体选自含2个到3个烯键的有机酯,如季戊四醇三烯酸酯等;填料选用含有活性钙离子的化合物,如磷酸氢钙等,均为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可吸收的材料(专利号:200610023175).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对该生物降解可吸收记忆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实验采用3T3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然后将细胞接种到两组载体上—生物降解可吸收记忆聚合物组和裸皿培养组,建立不同的3T3细胞培养系统.利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及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方法观察体外培养3T3细胞在生物降解可吸收记忆聚合物载体上的活力、增殖及DNA合成情况,研究生物降解可吸收记忆聚合物载体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在生物降解可吸收记忆聚合物和裸皿中培养时,3T3细胞的活力、增殖和代谢等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别.结论:体外细胞学实验表明这种生物降解可吸收记忆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4.
以乳酸发酵——溶剂萃取耦合过程为背景,研究了十二种有机溶剂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不同浓度水平,对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Ius delbreuckii)生理活性的影响。根据乳杆菌生理活性随溶剂浓度变化的特征,将有机溶剂与乳杆菌的相容性分为四种类型,对比溶剂在水中溶解度与溶剂对乳杆菌特征毒性浓度的相对大小,对四种类型作了定性描述。  相似文献   
55.
安玉艳  梁宗锁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2):2522-2531
以3种梯度恒定干旱胁迫(土壤水分分别控制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55%和35%)为对照,人工模拟持续自然干旱(干旱15~54 d后复水),研究黄土丘陵区广泛分布的乡土灌木杠柳(Periploca sepium)的形态、耗水、生长、生理在持续干旱、极端干旱以及旱后复水时的变化,探讨长期恒定胁迫及极端干旱下植物的适应性策略。结果表明:(1)在恒定干旱胁迫下,杠柳可调整生长和生理状况使其达到适应有限水分供应的新稳定状态;植株冠层减小,叶片可溶性糖积累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是杠柳适应长期恒定干旱胁迫的重要机制。(2)在长期自然干旱胁迫下,杠柳的形态与生理状况均持续变化。在叶片死亡脱落前,叶片中大量积累的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提高了杠柳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杠柳叶片加速衰老死亡、以休眠芽形式进入相对休眠状态。(3)复水后根系和茎复苏长出新芽并补偿生长,新芽中高含量的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以及高活性状态的SOD和POD表明新芽活跃的生理状态是其补偿生长的重要机制,即杠柳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具有落叶相对休眠-复水后复苏型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下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应用3%TritonX-100对SD大鼠的下颌下腺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制备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将该材料的浸提液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全身反应.将该材料植入Wistar鼠肌内进行体内植入试验,不同时间观察支架材料与组织反应.用传代培养的第2代下颌下腺细胞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第7 d时进行MTT检测,观察支架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体内植入试验2、4、8 W时光镜下表现与对照组基本相似,MTT检测结果,细胞相对增长率为91.66%,支架材料的毒性为0级.结果可见,经3%TritonX-100脱细胞处理后所制备的下颌下腺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7.
细胞相容性溶质对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SOD活性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娟  李德全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6):1312-1317
分别用脯氨酸,甜菜碱,蔗糖,甘露醇饲喂玉米根系,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测定外源相容性溶质对根系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溶质对水分胁迫下玉米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大小顺序为:甘露醇>蔗糖>甜菜碱>脯氨酸。饲喂植株的MDA含量明显降低,降低程度的大小顺序同SOD活性一致。胁迫过程中SOD活性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有力地说明了SOD在干旱胁迫下对活性氧的清除和细胞膜结构的保护作用。细胞相容性物质可促进保护酶活性升高,提高植物的干旱适应性。  相似文献   
58.
羧甲基壳聚糖膜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玻璃流延法制备不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膜,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对象,利用膜的浸渍液培养及膜表面直接培养法研究比较了两种多糖膜的细胞相容性.实验发现两种多糖膜的浸渍液对细胞均无毒性效应,生物安全性是小分子质量膜好于大分子质量膜,羧甲基壳聚糖膜好于壳聚糖膜.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壳聚糖膜上的生长受到抑制,生长一段时间后细胞有聚集和脱落现象,而羧甲基壳聚糖膜上细胞能很好地贴附、生长,没有聚集和脱落现象.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膜具有比壳聚糖膜更优越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59.
从南极深海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中性嗜盐菌Chromhalobacter sp.NJS-2,以该菌株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ectABC基因,基因全序列大小为2378bp。OMIGA软件分析该基因序列上含有三个阅读框,大小分别为576bp、1272bp和393bp,预测其分别编码二氨基丁酸乙酰转移酶(EctA)、二氨基丁乙酸转氨酶(EctB)和四氢嘧啶合酶(EctC)。将二氨基丁酸乙酰转移酶ect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克隆至表达载体pET-his,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his-ectA,并经酶切、PCR鉴定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其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SDS-PAGE分析,出现大小约21kDa的目的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60.
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复合生物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和聚乙醇酸各自的结构性能特点;总结了两者通过复合有望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的可降解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最后展望了这类复合生物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