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1.
目的:我们在中国尝试使用超快反应聚合物光纤氧感受器置入整体活体动物动脉血管,再通过光电转换测定系统以记录活体动物颈动脉PO2(PaO2)连续动态的快速变化,为完善整体整合生理学理论体系中循环参与呼吸调控和呼吸循环代谢一体化调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超快反应氧感受器制作、性能及其测定系统标定:在实验室加热总长2 m光纤的...  相似文献   
92.
丛枝菌根共生建成的信号识别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时季  陈保冬  张莘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12):2693-2699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共生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互惠共生现象,对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AM共生体的建立需要AM真菌和宿主植物间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识别、交换和传导。本文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从AM共生体形成前期及AM共生体形成期两个阶段,分别综述了信号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调控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希望有助于进一步认识AM共生体建成过程,同时通过分析当前研究工作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动向,期望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3.
准确的灌溉耕地位置分布信息是地球系统科学和气候变化等研究领域的基础,它关乎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对水循环、能量循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灌溉耕地制图研究主要分为局地研究、区域研究和全球研究三类。目前,基于遥感的灌溉耕地制图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局地尺度上,其中,目视解译法和数字图像分类法是在局地尺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在区域尺度上,最常见的手段是使用中等分辨率的卫星图像进行多时段的时间序列分析,从而实现灌区地图的绘制;当前全球尺度的灌溉位置分布研究工作,由于在数据获取方面受到的的客观限制,使其在灌溉分类结果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灌溉产品,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灌溉产品存在精度不高、分类不可靠等问题。然而,由于技术的进步,数据融合技术、微波遥感技术及大量其他辅助数据在大区域绘制灌溉地图方面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为此,极有必要系统回顾灌溉耕地识别制图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当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灌溉耕地制图方法研究和提高灌溉识别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林丽群  汪正祥  雷耘  李亭亭  王俊  杨敬元 《生态学报》2017,37(19):6534-6543
针对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基础研究中乔木树种大范围分布数据难以获取问题,尝试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分层次实现树种识别。首先采用冬季Landsat8/OLI数据根据物侯特性分层提取常绿、落叶林的地域范围;进而依据夏季Worldview-2高分遥感影像的实地乔木样本的光谱特征分层次完成常绿树种(巴山冷杉、华山松、青$、刺叶栎)和落叶树种(红桦、日本落叶松、米心水青冈、漆树、锐齿槲栎、椅杨)的识别;并通过实地植被样方及专家知识通过高程数据完成分类结果的修正;最后结合GIS对主要优势树种的地形及地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空间分析。实验精度表明常绿林中巴山冷杉、华山松、刺叶栎、虫害华山松整体精度较高,落叶林中红桦、漆树等识别精度相对较高,部分树种如椅杨、锐齿槲栎识别精度较低;总体上常绿树种的精度要优于落叶树种。从植物地理学、遥感、GIS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将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与物种物候特性、专家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出了一种乔木树种识别的方法(1)提供了复杂山地环境的主要乔木优势种识别途径,且具有通用性;(2)完成了物种物候特性与遥感数据特性的整合利用,有效降低数据成本费用;(3)配合地面样方及专家知识修正结果,避免了过分依赖光谱特征引起的误判。这将为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5.
近缘细菌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亲缘识别是细菌细胞间竞争与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细菌通过亲缘识别分辨自我细胞和非自我细胞;非同类的细菌细胞相互分离或被排除,而亲缘种群内的细菌细胞进行群体运动、生物膜和子实体形成等社会性合作行为。细菌的自我识别机制可能有助于不同亲缘类群在混杂的自然系统中的共存。近些年来,细菌亲缘识别及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工作成为热点,本文总结了近缘细菌细胞间相互识别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
线虫是一类低等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因为线虫通常生活在土壤或寄生物中,没有适宜的视觉或听觉系统,接收环境信号的重要途径就是借助于其精细的化学感受系统。研究表明,线虫能够通过识别挥发性物质来引导一系列行为:取食、交配、产卵和驱避有毒物质、避免高种群密度等。目前,对线虫化学感受机制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综合近年来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发育调控机制、寄主识别机制、化学感受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系统的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和线虫防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固有免疫是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宿主通过胚系基因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监测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病毒核酸等),迅速启动免疫应答反应。宿主自身的核酸如果错误地出现在细胞质中,也会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引发自身免疫疾病。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是最近鉴定出的内质网接头蛋白,可以动态监控细胞内DNA以及环二核苷酸(cyclic dinucleotides,CDNs)的异常存在,发挥承上启下的抗微生物感染的枢纽功能。该文概述STING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前沿进展,并对有待突破的科学问题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8.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首次对非洲爪蟾短型肽聚糖识别蛋白(xePGRP-S)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对其在胚胎发育和成年爪蟾各组织中的表达状况进行了分析。xePGRP-ScDNA全长720bp,开放阅读框为549bp,编码18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xePGRP-S与其他物种PGRP-S的序列相似性在42.4%-50.5%之间。RT-PCR显示在非洲爪蟾胚胎发育至3d时可以明显检测到xePGRP-S的表达,之后呈持续性表达,且在所检测的心、肝、脾、肺、肾、肠和胃这7种组织器官中呈组成型表达。    相似文献   
99.
研究动物的行为反应是神经生理学的基础,采用神经系统较为简单的低等动物(如两栖类动物等)来研究视觉形成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探讨一些与视觉反应有关的神经生理基础就成为入手之处.简单描述了研究蟾蜍视觉形成与背景关系的实验方法,通过使用示波器记录了蟾蜍视觉中枢(视顶盖)与所视目标之间的电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0.
S-RNase在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HV区段被认为是雌蕊与花粉间特异识别的关键部位。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蔷薇科植物的S-RNase序列分析,并对HV区段一级结构邻近区和空间邻近区作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发现HV区C端的一段氨基酸序列符合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的特征;HVP区也是一个多态性区段,可能参与分子识别过程。因此,蔷薇科植物中,S-RNase与花粉S基因产物的作用方式可能为S-RNase的HVC区与花粉S基因产物先非特异性结合,再以HV区和HVP区进行分子间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