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3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178篇 |
专业分类
8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822.
陈玉梅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6,6(1):82-83
可以将所希望的DNA序列插入到多拷贝质粒中,然后在克隆的寄主中扩增质粒来建构含增加特定基因拷贝数的微生物菌株。 相似文献
823.
824.
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BA)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淀粉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1年12月~2023年7月我院诊治的BA患儿,共纳入80例,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A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恢复进度及治疗期间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次数,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肺功能、血清CRP、SAA、PCT、FeNO水平,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B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A组的77.50%(P<0.05)。相比于A组,B组咳嗽缓解时间以及消失时间均更短;治疗期间,B组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次数均低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升高,且相比于A组,B组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CRP、SAA、PCT、FeNO水平均降低,且相比于A组,B组更低(P<0.05)。治疗期间,B组和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22.50% vs 17.50%,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可显著促进BA患儿哮喘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缓解,提高患儿肺功能,并减轻患儿炎症反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25.
以银杏(Ginkgo biloba L.)核用品种‘七星果’、‘马铃’和‘龙眼’不同发育天数的胚乳为材料,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胚乳细胞内淀粉体的积累规律和发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银杏胚乳形态差异显著,‘七星果’呈梭形、‘马铃’呈椭圆形、‘龙眼’呈卵圆形;3种银杏胚乳早期均为嫩绿色,后期为黄色;授粉后65~125 d是胚乳体积快速增长时期。淀粉体的积累规律为:在胚乳组织内,淀粉体由糊粉层-外胚乳-内胚乳逐渐积累;在单个胚乳细胞内,淀粉体由细胞壁边缘向内部逐渐充实。银杏淀粉质体起源于类叶绿体质体,淀粉粒最初在类叶绿体质体的内膜上发生。淀粉体通过出芽、缢缩以及出芽和缢缩同时进行的增殖方式产生新淀粉体,成熟淀粉体形态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属于单粒淀粉。研究结果表明银杏淀粉体在胚乳组织内具有由外向内的空间积累规律,淀粉质体起源于类叶绿体质体并通过出芽、缢缩、出芽和缢缩同时存在的方式增殖。 相似文献
826.
环脂肽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从解淀粉芽孢杆菌Q-426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环脂肽单体,并对分离得到的环脂肽C-15 Bacillomycin D和C-16Bacillomycin D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首先,联合使用酸沉淀和双树脂层析去除大量杂质,然后通过制备型HPLC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两种环脂肽,经ESI-MS/MS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确定为C-15Bacillomycin D与C-16 Bacillomycin D。其次,将两种环脂肽单体及其1:1混合液(摩尔比)按不同浓度梯度作用于人癌细胞(Hela、MG、Hep-G2、HT-29),结果表明环脂肽对Hela与MG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长链环脂肽的抑制率较短链环脂肽略高。最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PI染色法考察了C-16 Bacillomycin对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C-16 Bacillomycin D可有效影响细胞的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性,且阻滞细胞G_0G_1期。 相似文献
827.
3-羟基丁酮(Acetoin)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香料和平台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为改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3-羟基丁酮生产能力,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和~(60)Coγ射线进行复合诱变,以3-羟基丁酮产量为分析指标,筛选获得最优突变株B.amyloliquefaciens H-5,3-羟基丁酮产量为68.2 g/L。为进一步实现3-羟基丁酮的高效生产,对此突变株进行5 L发酵罐水平的培养条件优化,并于30 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培养,最终3-羟基丁酮产量达85.2 g/L,较出发菌株B.amyloliquefaciens FMME088提高了26.8%。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RTP和~(60)Coγ射线复合诱变能够有效获得高产菌株,该突变株具有较高的工业化微生物发酵生产3-羟基丁酮的潜能。 相似文献
828.
本文旨在对黄曲霉拮抗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10-6-1的脂肽类抗生素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对其所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进行组分分离,对有抑菌活性的脂肽类抗生素进行结构鉴别。以解淀粉芽孢杆菌B10-6-1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对ItuA、ItuB、ItuC、ItuD、FenA、FenB、FenD、Sfp、bmyA、bmyB、bmyC合成基因进行DNA扩增。将该菌发酵液经过离心、酸沉淀、甲醇抽提等步骤得到脂肽类抗生素的粗提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对收集的洗脱峰组分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对有抑菌活性的组分进行液质(HPLC-ESI-MS)分析。PCR扩增检测结果显示黄曲霉菌拮抗菌B10-6-1能扩增出ItuA、ItuC、ItuD、FenA、FenD、Sfp、bmyA、bmyB、bmyC合成基因,未能扩增出ItuB、FenB合成基因。高效液相色谱法收集到7种组分,体外抑菌试验证明组分5和7有抑菌活性。经液质测定,组分5和组分7分别为脂肽类抗生素C14Bacillocnycin D和C15Bacillocnycin D。本研究探明了黄曲霉菌拮抗菌B10-6-1所产生的天然抑菌活性成分,为该菌用于黄曲霉菌的生物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29.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解淀粉芽胞杆菌TF28产抗菌脂肽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产量。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抗菌脂肽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葡萄糖、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显著组份的最佳水平。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组份为葡萄糖42.37 g/L,酵母膏2 g/L,牛肉膏2 g/L,硫酸铵2 g/L,硫酸镁2.11 g/L,氯化钙0.1 g/L,硫酸锰0.1 g/L,磷酸二氢钾1.5 g/L,磷酸氢二钠3 g/L,经3次平行试验验证,抗菌脂肽产量为1.7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5.25倍。该研究优化了解淀粉芽胞杆菌TF28提高抗菌脂肽产量的培养基,为抗菌脂肽的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0.
【目的】以标志链带藻(Desmodesmus insignis)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氮源及其浓度对该藻生长、总脂和淀粉(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为该藻在生物能源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硝酸钠、碳酸氢铵或尿素为氮源,5个氮浓度(3、6、9、12和18 mmol/L)的BG-11培养基培养标志链带藻,采用干重法测定生物质浓度、重量法测定总脂、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碳水化合物和淀粉的含量。【结果】标志链带藻在3种氮源下均能很好的生长。最高油脂含量出现在3 mmol/L硝酸钠实验组,达到32.61%(d.w)。当18 mmol/L碳酸氢铵作为氮源时,总碳水化合物与淀粉的含量以及产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56.54%(d.w)和55.33%(d.w)、0.24和0.23 g/(L·d)。以尿素为氮源时,其生物质浓度和各组分含量与其它氮源实验组差别不大,均有利于该藻的生长及各生化组分含量的积累。【结论】以该藻种生产生物能源的成本等综合考虑,以18 mmol/L碳酸氢铵和尿素为氮源培养标志链带藻最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