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6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21.
1964年J.Holub建立马尾杉属Phlegmariurus(Herter)Holub之后,植物学界有各种不同的反映。 本文在研究中国种类基础上将这个属看作不同于石杉属Huperzia Bernh.的独立的属,其特殊性尤表现 在附生习性和热带分布两方面。本文将该属中国种类划分为三个组,列出其分组检索表。对其中新组 拟石杉组Sect. Huperzioides(sect. nov.)作了分类学研究,共记载了该组植物13种,内含4个新组合: Ph.petiolatus(Clarke)H.S.Kung et L. B.Zhang,Ph.cryptomerianus (Maxim.)Ching,Ph.ovatifolius (Ching)W. M. Chu, Ph. nylamensis (Ching et S. K. Wu)H. S. Kung et L. B. Zhang; 7个新异名: Hu- perzia formoana Holub [ = Ph. taiwanensis Ching], H. austrosinica Ching [ = Ph. petiolatus ], Lycopodi- um minchegense Ching [ = Ph. mincheensis Ching ], Ph. mincheensis var. angustifolius C. Y. Ma [ = Ph. mincheensis ], Ph. longyangensis C. Y. Ma [ = Ph. fordii ], Ph. nanus C. Y. Ma [ = Ph. fordii ], Ph. yangdongensis Ching et C. F. Zhang [ = Ph. fordii ]; 以及1个中国分布新记录种: Ph. hamiltonii。  相似文献   
122.
正2013年4月20日,在湖南省宜章县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子石片区高山矮林(24°58'603″N,112°58'314″E,海拔1 500 m)林下一处岩石旁采集到1条游蛇科(Colubridae)幼蛇标本。依据形态学特征(赵尔宓2006,李操等2009),该蛇鉴定为方花丽斑蛇(Maculophis bellus),这是该蛇种自1982年在莽山大塘坑首次记录报道(梁启燊等1982)以来第2次在湖南省境内发现,也是在湖南省发现的第2号该蛇标本,该标本现存于莽山自然博物馆。此方花丽斑蛇幼体体重12 g,体全长345 mm,尾长50 mm。头背有镶黑边的黄白色"Y"形斑;体背部紫红色,  相似文献   
123.
采用形态学及ITS-rDNA序列分析法,对具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蛇足石杉内生菌株JR14进行鉴定,确定为无柄盘菌Pezicula sp.。开展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的分离,从Pezicula sp. JR14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及质谱技术将其鉴定为behenic acid (1)、himeic acid B (2)、secalonic acid A (3)和palmitic acid (4)。采用改进的Ellman比色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himeic acid B (2)具有较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IC50为205μg/mL(0.64mmol/L)。  相似文献   
124.
以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inn.)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ore)及其3个杂交后代品系'中山杉405'('Zhongshansha 405')、'中山杉406'('Zhongshansha 406')和'中山杉407'('Zhongshansha 407')2年生盆栽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对株高和地径的年增长量、总叶面积、株高和地径的增长量动态变化、株高和地径的生长期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根据地径增长量分析了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年株高增长量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但无显著差异,而三者的年地径增长量和总叶面积则明显高于父本和母本.墨西哥落羽杉与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期均一致,分别为5月11日至10月5日和6月1日至11月9日;而落羽杉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期分别为5月11日至8月10日和6月8日至11月16日.5月份至10月份,墨西哥落羽杉的株高持续增长,而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株高不连续增长,落羽杉的株高则在8月10日之后停止生长;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地径增长量均高于父本和母本;秋季3个杂交后代品系均能快速进行地径生长,而此时父本和母本的地径增长量均下降.除夏季的少数时间段外,'中山杉405'在整个生长季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而'中山杉406'和'中山杉407'在整个生长季总体上表现出杂种优势,且它们的杂种优势最大值均出现在生长后期,说明供试的3个杂交后代品系在秋季也能快速生长.研究结果显示:供试的3个杂交后代品系均遗传了落羽杉地径生长迅速和墨西哥落羽杉株高生长期长的特性,秋季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地径和株高增长量总体上均高于父本和母本,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5.
瘤背石磺的形态、习性和生殖行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2003年5月~2004年5月研究了上海崇明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别对其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等六大系统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瘤背石磺生活在潮间带高潮区滩涂的芦苇丛里,摄食泥滩上的有机质和单胞藻类;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生。生殖系统包括生殖器和雌、雄交接器三部分:生殖器由两性腺、卵黄腺和蛋白腺组成;雄性交接器由输精管、附性腺、阴茎、刺激器等组成,雄性生殖孔位于右侧第一触角中部;雌性交接器由输卵管、受精囊、阴道等组成,雌性生殖孔位于肛门右侧约5.0mm处的腹足与外套膜的交界处。本文并详细描述了石磺的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126.
背散射电子成像 (BackscatteredElectronImaging,简称BSE),是依托扫描电镜的一种电子成像技术,它的成像原理和特点非常适合用来研究那些表皮尚存的各类笔石标本,是二次电子成像 (SEM)无法替代的。文中简要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它对我国早奥陶世和中奥陶世部分笔石的始端发育和分枝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当前BSE图象显示了许多以往其他途径无法观察到的笔石微细结构,特别是笔石复杂的始端发育特征,结果验证了Psigraptusjacksoni的二分岔式和Rhabdinoporaflabelliformisparabola的四分岔式原始分枝的观点,显示它们都具有最原始的等称笔石式(isograptid type)始端发育型式。此外,BSE图象还显示,底栖固着的树形笔石Airograp tusfurciferus的胞管排列和分枝方式与奥陶纪最早期的漂浮笔石非常相似,表明二者可能存在祖 裔演化关系,或者至少是原始性状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7.
利用扫描电镜对原鉴定为cf. FrenelopsishoheneggeriSchenk的青海化隆早白垩世河口群的标本重新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并与我国已知的有关的掌鳞杉科化石以及Frenelopsishoheneggeri的波兰 (模式产地 )标本做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青海标本的表皮构造与Frenelopsishoheneggeri完全不同,而与Pseudofrenelopsispapillosa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8.
中国裸齿角石蛾属三新种(毛翅目,齿角石蛾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裸齿角石蛾属3新种,即脊状裸齿角石蛾Psilotreta vertebrata sp.nov.(广东)、方背裸齿角石蛾Psilotreta cuboides sp.nov.(云南)和凹入裸齿角石蛾Psilotreta excavata sp.nov.(江西)。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29.
刘桂英 《蛇志》2003,15(2):60-61
我院外科自 1 986年 9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对经中西医久治不愈的 2 0 0例复杂性肾结石 ,采用肾实质切开术治疗。其中肾背侧实质切开取石 1 5 3例 ,肾下极切开取石 2 0例 ,肾下极切开取石并肾部分切除 2 7例。 2 0 0例均获良好效果并保存了患肾 ,无 1例发生出血、尿瘘、感染等并发症 ,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 一般护理  肾脏是一质脆、血液循环极为丰富的器官。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中在肾盂内留置有肾盂造瘘管 ,肾切开处放置有一多孔橡胶引流管和烟卷引流 ,因此患者术终回病房后 ,应将各引流管接于无菌袋中 ,严防脱落与扭曲 ,并须保持各…  相似文献   
130.
超临界CO2萃取石香薷挥发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香薷(Molsa chinensi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文首次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条件对石薷挥发油收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压力15MPa,温度45℃,CO2流量25kg/h和90min,得率为3.56%,水蒸气蒸馏提取得率为1.62%,石油醚提取得率为1.87%,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比后二者质优,收率大大提高,萃取时间短,无溶剂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