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67篇
  11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光暗周期(L∶D)条件下培养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研究了光暗周期对生长繁殖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2种藻对温度的变化敏感,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7~25℃,最适温度20~22℃,低于10℃和高于30℃不能生长;锥状斯氏藻的光饱和点是400 μmol·m-2·s-1,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光饱和点是650 μmol·m-2·s-1, 都属于喜高光强的微藻;2种藻对pH值的变化极其敏感,适宜的pH值范围很小,为7.0~9.0, 最适pH值7.5~8.0, 与其生活的海洋环境一致,pH值高于9.5时, 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pH值10.0可致全部细胞死亡;在一定范围内,2种藻的生长速率(μ)和生物量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呈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圆盘电泳,分析比较了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16个菌株和光帽鳞伞(Pfioliota nameko) 9个菌株的胞外漆酶同工酶酶谱。经多批次重复, 得到了所有菌株的恒定酶谱。依照这些酶谱及各酶带等电点(pT)值的不同,确立了它们的漆酶标志位点相似系谱。16株黑木耳被区分成4种类型9个组。9株光帽鳞伞被分成两种类 型3个组,但各组内之菌株间仍有异同。试验结果表明,把漆酶同工酶谱应用于菌株鉴别将是一种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以中亚热带马尾松林和苦槠林为对象,原位收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树木不同生态功能的根系,开展15℃、25℃、35℃和45℃恒温培养模拟试验,采用密闭气室碱液吸收法测定53 d内CO2释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不同温度下土壤矿化CO2释放速率的根际效应介于1.12 ~3.09,且培养前期高于培养后期;15℃下马尾松林和苦槠林差异不显著,25℃和35℃下前者低于后者,45℃下则相反.不同培养温度下两树种吸收根分解的CO2释放速率均高于过渡根和贮存根,且马尾松均低于苦槠.两种森林类型CO2释放的Q10值均为土壤(1.21 ~1.83)显著高于根系(0.96 ~1.36).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矿化CO2释放的Q10值差异不显著,而马尾松根系分解CO2释放的Q10值高于苦槠.推断全球变暖导致的土壤矿化CO2释放的增量将远远高于根系分解,且马尾松林高于苦槠林;地带性顶极群落应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强于先锋树种群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双黄连粉针剂加入活性炭处理前后的变化。方法在双黄连粉针剂中按工艺规程加入活性炭处理,按照成品质量标准项下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监控指纹图谱,同时监控溶液颜色变化。结果有效物质含量几乎无变化,加活性炭前后三批药液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9;溶液颜色有轻微变浅的趋势,但不明显。结论双黄连注射剂配剂过程中,活性炭处理对主要化学成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福建和河南三个生态烟区大田种植,自烟叶生理成熟期起至工艺成熟期,分4次采集中部(第11叶位)烟样,对烟叶的δ13 C值、总碳、全氮、光合色素等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生态烟区烤烟δ13 C值的分布、生理生态适应性及品质特征。结果表明:(1)三个生态烟区烟叶δ13 C值、总碳、碳氮比、比叶重、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云南福建河南,全氮含量则为河南云南福建,叶绿素b含量为云南河南福建,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河南福建云南,其中的δ13 C值、总碳、碳氮比、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福建和云南烟区间较为接近。(2)烟叶δ13 C值与总碳含量在云南呈正相关,在福建、河南呈负相关关系;三个生态烟区烟叶δ13 C值与全氮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δ13 C值与光合色素含量在云南、河南烟区均呈正相关关系,在福建烟区均呈负相关关系;δ13 C值与烟碱、氮、钾、氯呈负相关关系,与总糖、还原糖呈正相关关系。(3)云南烤烟香韵丰富,刺激性中等,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河南烤烟香气量较高,刺激性较大;福建烤烟在香气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方面表现较差。研究发现,烟叶δ13 C值与烟叶的生理特征、品质特征存在紧密联系,用烟叶的δ13 C值、生理指标、化学品质可区分不同生态烟区烤烟香气风格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五种酵母催化乙酰乙酸乙酯生成(S)-3-羟基丁酸乙酯的能力,筛选出催化性能较好的菌株酿酒酵母,并以该酵母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出催化性能更优良的菌株LY7;另外还对菌株LY7催化乙酰乙酸乙酯生成(S)-3-羟基丁酸乙酯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200g/L蔗糖作为碳源,初始乙酰乙酸乙酯浓度为0.25mol/L,初始细胞浓度为150g/L,反应温度为36℃时所得产物得率和对映体过剩值最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比色测定中以吸光值的算术值查标准曲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生理生化实验中 ,光学分析技术是分析测定生化物质的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此种技术是根据生化物质本身或其参与某种化学反应后的生成物有吸收特定光波的特性 ,通过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 )对该生化物质进行测定 ,亦即通常所说的比色测定。在这类实验中 ,普遍的做法是将标准  相似文献   
19.
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云南黄连生物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海拔(2 100~2 700 m)下,野生和人工栽培云南黄连的生物量、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结果表明: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栽培云南黄连根茎生物量平均值在海拔2 600 m和2 700 m处分别为87.5 kg·hm-2和97.0 kg·hm-2,显著高于海拔2 300 m处(34.8 kg·hm-2,P<0.05),且海拔2 300、2 600和2 700 m的人工栽培云南黄连根茎和根生物量均大于野生云南黄连,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野生云南黄连的根茎和根生物量均与全株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小檗碱含量在海拔2 700 m处最高,分别为4.60%和1.93%; 根茎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根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600~2 700 m处最高;根巴马汀含量在2 300 m处最高.人工云南黄连根茎和根小檗碱含量在海拔2 600 m处最高,分别为4.41%和1.90%; 根茎巴马汀含量,根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600~2 700 m处最高;根茎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300 m处最高.海拔2 600~2 700 m处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中各有效成分产量显著高于海拔2 100和2 300 m处(P<0.05). 野生云南黄连分株的根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叶生物量、总生物量、高度和冠幅沿海拔梯度呈先升后降趋势.增大种植密度和加强人工管理可以提高云南黄连生物量和主要有效成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