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旨在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花生毛状根株系生物量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花生的叶片,诱导毛状根,利用PCR技术检测毛状根。使用5种培养基(1/2MS、MS、MS+500 mg/L羧苄西林钠、B5和N6)分别培养同一个株系的花生毛状根,4周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毛状根生物量和白藜芦醇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培养基对花生毛状根株系生物量的积累有显著差异,1/2MS培养基和MS培养基有利于花生毛状根株系生物量的积累。不同培养基对花生毛状根株系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有显著差异,B5培养基和N6培养基有利于花生毛状根株系中白藜芦醇的积累。  相似文献   
62.
白藜芦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余慧琳 《生物学通报》2005,40(11):12-13
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虎杖、藜芦、决明等植物中的活性物质,也是红葡萄酒的主要保健成分,具有保肝、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生物学作用。综述了白藜芦醇的生理功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白藜芦醇甙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内钙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甙(polydatin,PD)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应用Bom比浊法和Grynkiewicz方法分别测定PD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PD在体外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lrasphate,ADP)诱导的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5.13及10.0μmol/L;5、10和20mg/kg的PD静注均明显降低兔血小板聚集率,且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PD明显减少兔洗涤血小板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本实验说明PD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机制与其降低血小板内钙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虎杖中白藜芦醇与大黄素的综合提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及大黄素进行了综合提取,通过各单因素实验及进一步的正交实验,确定出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在超声波功率50W,pH值为4,料液比为1:20,温度40℃下,用体积分数80%的乙醇+丙酮(两者体积比1:1,以下同)超声提取30min.提取得率白藜芦醇与大黄素分别为3.34%与2.89%.  相似文献   
65.
建立了葡萄果皮中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的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以甲醇提取目标组分,以高效硅胶GF254为固定相,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对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进行分离纯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波长为306 nm.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12%、97.23%;方法的精密度较高.并用该方法测定了酿酒红葡萄品种蛇龙珠不同生长时期的反式白藜芦醇和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  相似文献   
66.
Wang R  Xiao L  Ma HJ  Zhang LH  He RR  Wu YM 《生理学报》2008,60(2):279-283
本文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下丘脑脑片室旁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下丘脑脑片上观察白藜芦醇对静息状态下室旁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29张下丘脑脑片室旁核神经元放电单位给予白藜芦醇(O.05,0.5,5.0 μmol/L)2 min,有28张脑片(96.6%)放电频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2)预先用0.2mmol/L的L.glutamate灌流8张下丘脑脑片,8张脑片(100%)放电频率显著增加,表现为癫痫样放电,该放电可被白藜芦醇(5.0 μmol/L)灌流2 min抑制:(3)预先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0.1μmol/L)灌流8张下丘脑脑片,8张脑片(100%)放电频率显著增加,该放电可被白藜芦醇(5.0 μmol/L)灌流2 min抑制;(4)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50μmol/L灌流8张下丘脑脑片,7张脑片(87.5%)放电频率显著增加,该放电可被白藜芦醇(5.0 μmol/L)灌流2 min抑制.以上结果提示,白藜芦醇抑制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可能通过降低心血管中枢的活动性而产生中枢保护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L型钙通道、减少钙内流有关,与NO释放无关.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白藜芦醇(RSV)对高脂胁迫团头鲂特定生长率、抗氧化能力、非特异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影响,试验设计5组饲料:正常脂组(脂肪水平5%)、高脂组(脂肪水平11%)以及在高脂组中分别添加0.04%、0.36%、1.08% RSV。养殖试验持续10周,在采样结束后,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记录攻毒后96h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和日均采食量在添加1.08% RSV组出现最小值,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且团头鲂的饲料效率表现出相似趋势。长期高脂饲喂可导致团头鲂血浆GSH含量显著下降,血浆MDA和NO含量显著升高,形成氧化应激。而长期氧化应激状态,可使团头鲂血浆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显著降低,肝脏中HSP70和HSP90应激调控基因表达上调,TNF-α炎症反应基因表达也上调。添加0.04% RSV组显著降低了血浆中SOD活性;添加0.36%和1.08% RSV组显著降低血浆MDA和NO含量,显著抑制了血浆SOD和CAT活性,且添加1.08% RSV组显著增加了鱼体血浆GSH含量。添加0.04%、0.36%和1.08% RSV组均显著提高了团头鲂血浆补体C3含量和溶菌酶活性,显著下调了高脂胁迫团头鲂肝脏中HSP70、HSP90与TNF-α mRNA的表达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团头鲂的成活率显著受到RSV的影响,并且在1.08% RSV添加组成活率最大。综上结果表明,团头鲂摄食高脂日粮之后,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导致鱼体非特异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而添加适宜剂量的RSV能够改善机体这种氧化应激的状态,提高鱼体的非特异免疫力和抗病力,其中以1.08%的添加量最优。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6-羟基多巴引起的细胞损伤的内在保护机制。方法:以SN4741细胞系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6-羟基多巴处理组和白藜芦醇预处理、6-羟基多巴处理组组。MTT法测定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DJ-1表达水平。ROS检测反映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和线粒体损伤情况。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反映细胞线粒体功能。结果:白藜芦醇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提高6-OHDA诱导的SN4741细胞的存活率。白藜芦醇预处理显著逆转6-OHDA诱导的SN4741细胞DJ-1水平的下降,降低6-OHDA引起的氧化应激水平和线粒体损伤。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能够保护6-羟基多巴所致的SN4741细胞损伤,可能与提高DJ-1的表达,减轻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去卵巢大鼠抗氧化能力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DES,0.03mg/kg)、RES 5、15、45mg/kg组,处理90d,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实验中期和末期的变化。结果:实验45d和90d,白藜芦醇各组的总SOD活力(分别为210.41±5.78、200.98±12.25、211.84±9.47和179.32±4.86、182.02±8.66、182.08±8.81NU/mL)高于模型组(分别为178.84±10.41、164.60±9.64N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231.30±12.43、227.96±6.22NU/mL)(P<0.05)。血清MDA含量(分别为2.86±0.55、2.76±0.34、2.64±0.67和3.81±0.45、3.60±0.66、3.27±0.41nmol/mL)则都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4.11±0.66、4.72±0.73nmol/mL)(P<0.05),而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70±0.64、3.43±0.35nmol/mL)(P>0.05)。各组SOD和MDA实验45d与90d前后比较,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增加去卵巢后大鼠血清中SOD活力,减少MDA浓度。  相似文献   
70.
RP-HPLC法同时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立了国内首次用RP-HPLC同时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含量的方法,并详细考察了2个指标成分的稳定性。对不同产地的虎杖药材、不同采收期的虎杖根及根茎以及虎杖的不同部位共25个样品中的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进行了含量测定,考察了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产地、采收期及部位的关系,为虎杖资源的合理采收利用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