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白藜芦醇在联合治疗鼠艾滋病中可能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潜在的抗HIV药物,在体外与AZT、3Tc、ddI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用时表现出很强的协同增强作用。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在Friend-MuLV病毒感染的BALB/c鼠艾滋病模型(MAIDS)上研究了用白藜芦醇、AZT、3Tc不同组方及白藜芦醇单独使用治疗后的抗逆转录病毒作用,分析白藜芦醇在联合治疗中可能的潜在协同增强作用。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9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未感染和未治疗),病毒对照组(感染但未治疗)和7个其他药物治疗组(感染病毒后并用白藜芦醇、AZT、3Tc不同组方治疗)。药物通过口服给药方式在病毒感染4 h后给药,每天一次,每周7 d,持续3周。感染后3周,所有实验组处死,对表现疾病病理特征的一些指标进行检测评价。结果表明:在体内鼠艾滋病模型上,单独运用白藜芦醇仅仅只有部分能够减少疾病的进展,未表现出所预期的显著的抗逆转录病毒作用(只有20.78%的脾肿抑制率)。白藜芦醇和AZT3、Tc的联合用药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减少白细胞数83.34%,脾肿抑制率91.79%,升高CD4 /CD8 比值等)。然而,这些结果与AZT和3Tc联合给药的结果是重叠的,AZT和3Tc联合给药有类似的结果(脾肿抑制率87.65%和白细胞数减少82.25%),排除了AZT3、Tc和白藜芦醇可能的协同增效作用。因此在MAIDS模型中白藜芦醇和AZT3、Tc之间没有协同作用,AZT、3Tc并不会因为和白藜芦醇的联用而提高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132.
《生命世界》2012,(2):30-31
葡萄成熟过程中芳香物质变化特征研究果树生理与遗传规律研究组以葡萄研究为主,是国内著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单位。近5年来,围绕100余份重要的葡萄种质资源(不同种与品种),对糖、酸、花色苷、香气、白藜芦  相似文献   
133.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pH示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葡萄成熟期果皮花色苷和白藜芦醇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者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花色苷含量和白藜芦醇含量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以揭示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的调控机制,为筛选富含花色苷和白藜芦醇的酿酒葡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在花后112d达到最高值(0.77mg/g),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在花后126d达到最高值(30.87μg/g)。(2)花色苷和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中,CHSs、CHI、STS、UFGT、MybA1、MybA2基因的表达量除花后98d下调外,其余时间均呈上调表达,而Myb5a则始终呈上调表达。(3)相关分析表明,STS基因表达量与CHS1、CHS2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MybA1、MybA2基因表达量与CHSs、CHI、STS、UFGT基因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yb5a基因表达量与CHS3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部分结构基因的表达与花色苷和白藜芦醇的变化不同步,MybA1和MybA2可能调控花色苷合成途径中多个结构基因的表达,花色苷与白藜芦醇的关系并不固定,而是处在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134.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但其在癌前阶段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研究白藜芦醇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initrosamine, DEN)诱导大鼠肝癌前阶段的作用及机制。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RES处理组、DEN处理组和RES-DEN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DEN处理大鼠8周时,肝细胞的总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升高至2倍(P<0.05),核内PC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至3倍(P<0.001),而RES-DEN处理组大鼠肝细胞总PCNA(P<0.05)和核内PCNA蛋白表达水平(P<0.001)降低。结果提示,RES可显著抑制肝细胞恶性增生。通过非靶向代谢物组学及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RES-DEN处理大鼠的肝细胞中,虽然磷酸戊糖途径向糖酵解途径的转变增强,但相较于DEN组大鼠,糖酵解水平并未出现显著提高,提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乳酸这条代谢途径被抑制。进一步验证发现,这条代谢途径上的关键酶M2型丙酮酸激酶(M2-type pyruvate kinase,PKM2)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A)蛋白质表达水平被抑制(P<0.05)。RES可通过调节糖代谢重编程,在肝癌的癌前阶段抑制DE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的过度增殖,为RES预防肝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5.
采用液相色谱研究白藜芦醇在紫斑牡丹、花生和巨峰葡萄几种经济植物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籽和果荚的含量远高于花生和巨峰葡萄。花生白藜芦醇含量最低。紫斑牡丹、花生和巨峰葡萄各部位白藜芦醇分布情况如下:紫斑牡丹叶、紫斑牡丹侧枝、紫斑牡丹茎和紫斑牡丹根中均不含有白藜芦醇,而紫斑牡丹籽和紫斑牡丹果荚中含有白藜芦醇,其中紫斑牡丹籽白藜芦醇含量为0.87‰,紫斑牡丹果荚白藜芦醇含量为0.26‰。花生叶、花生胚乳和花生胚芽中均不含有白藜芦醇,而花生侧枝、花生壳、花生皮、花生茎、花生侧根、花生主根中含有白藜芦醇含有白藜芦醇,其含量为花生侧枝3 mg·kg-1、花生茎11 mg·kg-1、花生壳12 mg·kg-1、花生皮15 mg·kg-1、花生侧根5 mg·kg-1、花生主根10 mg·kg-1。经检测发现葡萄肉,葡萄皮,葡萄籽,葡萄蒂四部分中含有白藜芦醇,其中葡萄肉白藜芦醇含量为0.017‰,葡萄皮白藜芦醇含量为0.028‰,葡萄籽白藜芦醇含量为0.005‰,葡萄蒂和其邻近枝白藜芦醇含量为0.12‰。检测说明这几种植物中花生皮、花生壳、葡萄皮、葡萄籽、葡萄蒂、牡丹籽、牡丹荚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6.
<正>存在于多种水果中的白藜芦醇,近年来被发现对人群的健康有各种好处。许多媒体广泛宣传吃含白藜芦醇多的水果对健康有益,而含大量白藜芦醇的红葡萄酒也被宣传为与其他酒不一样,是好酒。但是,最近几年,有些研究者注意到白藜芦醇的生物学作用并不像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有些作用被夸大甚至误导。这里选取几篇研究文章供读者参考。一组德国研究者探讨了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是否能起到防止乙醇致癌作用的问题。他们运用  相似文献   
137.
对虎杖中的白藜芦醇先酶解再提取,提取液采用一种新树脂进行纯化分离。考察了酶解物、不同树脂、上柱量、洗脱量等因素对白藜芦醇提取纯化的影响,确立了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纯化条件:用酿酒曲于35~40℃将原药材先酶解24 h,再用75%乙醇提取,提取液经回收乙醇后上XC-7大孔树脂柱,先加10%乙醇洗脱,然后再用60%乙醇洗脱并收集洗脱液,浓缩,真空干燥即可,产品中白藜芦醇含量达85%,白藜芦醇转化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38.
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花生茎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花生茎中白藜芦醇含量,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酸(8∶2∶0.35)为展开剂,狭缝尺寸为3 mm×0.45 mm,在335 nm处进行扫描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在46.4~104.4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7.446X 2890.328相关系数R为0.9970。该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平均回收率为103.46%,相对标准偏差为0.66%(n=3)。  相似文献   
139.
酶解法提高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提高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方法:采用酶解法使虎杖中白藜芦醇甙转化为白藜芦醇.对影响酶解的虎杖颗粒度、浸润用水量、酶解温度、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得出了最佳的酶解工艺. 结论:最佳酶解工艺是,虎杖粗碎至3 mm~10目、用3倍量的水浸润后、在(45±0.5) ℃下酶解2天.酶解后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提高了2.72倍.  相似文献   
140.
分别以0μmol/L (对照组)、10μmol/L (低剂量组),20μmol/ L (中等剂量组),50μmol/L, 100μmol/ L (高剂量组)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处理体外培养1~3日龄健康仔猪前体脂肪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及增殖状况;油红O染色化学比色法定量分析细胞内脂肪生成及细胞分化程度;RT-PCR法分析Sirt1 (sirtuin1) mRNA 表达情况,探讨Sirt1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脂肪细胞经RES处理后,各组MTT和油红O染色测得的光密度值(OD值)均低于对照组, 50μmol/L, 100μmol/L组在96~120h作用极显著(P<0.01),与中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以20μmol/L,100μmol/L RES处理细胞后,Sirt1 mRNA表达量随细胞分化的进行而逐渐升高,100μmol/L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μmol/L组(P<0.05)。RES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高剂量RES (50μmol/L和 100μmol/L)可显著减少细胞内脂肪的合成、抑制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 Sirt1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是RES抑制细胞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