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青海肉果草属一新变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肉果草属一新变型 .  相似文献   
92.
乳苣一新变型——白花乳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乳苣属(Mulgedium)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L.)DC.]的一个新变型即白花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L.)DC.f.albi florum Q.Zhu],该变型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花冠为白色.  相似文献   
93.
2004年8月份,我们在巴颜喀拉山南坡考察时,在四川省的壤塘县发现了甘西鼠尾草的一个白花变型,生境为海拔3350m的沟谷林缘灌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利用田间实验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Thunb.)Steud.]与白花泡桐[P.fortunei(Seem.)Hemsl.]正反交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F1无性系的22个自然接干性状具有广泛而明显的遗传变异和变异差异,其中接干高、全干高、接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材秽全干材积、通直度和丛枝病等级是变异最大的7个自然接干性状(CV〉30);在6个正交F1无性系间和5个反交F1无性系间,绝大多数自然接干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毛泡桐与白花泡桐正交F1无性系和反交F1无性系间,22个自然接干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5.
白花前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生物学特性。方法:野外调查和栽培观察。结果:讨论了白花前胡生长发育节律及其无性生殖现象。结论:白花前胡特殊生长年限的掌握对药材质量控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背景】人参菌核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目的】探索白花蒲公英内生菌(Endomelanconiopsis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机理。【方法】采用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抑制效果;采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变化,通过电导率和核酸含量的变化测定细胞膜通透性,通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的变化测定膜脂过氧化程度。【结果】内生菌E.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最小抑菌浓度为3.75 mg/mL,培养6 d后抑制率为76.22%。该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孢子萌发,15.00 mg/mL时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0.69%。提取物影响菌丝形态,增加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造成菌丝内含物外渗,7.50 mg/mL处理10 h后电导率和核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0.11%和62.85%。同时提取物显著增加人参核盘菌MDA含量和SOD、POD、CAT活力,7.50 mg/mL处理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结论】内生菌E.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改变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加剧膜脂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含物流失,显著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97.
王秋萍  沈微  张坤  王焕冲 《广西植物》2019,39(12):1724-1728
该文报道了中国大陆新发现的两种归化植物:菊科的白花猫儿菊 [Hypochaeris albiflora (Kuntze)Azevêdo-Gonç. & Matzenb.]和茄科的黄果龙葵(Solanum diphyllum Linn.)。白花猫儿菊原产于南美洲,在中国的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发现归化,其与同属种类的区别在于基生叶全缘或有尖齿,有时羽状浅裂至深裂,茎生叶线形,头状花序圆筒形或狭钟状,小花白色,瘦果有4棱。黄果龙葵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在中国的云南省勐腊县发现归化,其主要识别特征为多年生常绿小灌木,上部叶常双生,大小显著不相等,成熟浆果呈亮黄色。此外,该文还简要评估了这两种归化植物的危害和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98.
报道了陕西红门兰属(Chusua)1新变型--白花广布红门兰(Chusua nana f.alba Z.H.Wu & Q.H.Yang).新变型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花白色,苞片和花序轴绿色;而原变型的花为紫红色或粉红色,苞片和花序轴通常为紫色.  相似文献   
99.
陈蒂 《植物研究》1994,14(1):80-80
本文发表了鸭跖草属-新变型,即白花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f.alba Ti Chen f.nov.  相似文献   
100.
刘建林  罗支铁  杨红 《植物研究》2000,20(3):254-254
发表了爵床属一新变型即白花爵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