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云南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表天南星属(天南星科)一新种苍山南星Arisaema cangshanense X.D.Dong,通泉草一新变种,白花通泉草Mazus japonica(Thunb.)O, Kuntze var.leucanthus X.D.Dong和光叶蔷薇一新变种,重瓣光叶蔷薇Rosa wichuraiana Crep.var.multipetala X.D.Dong  相似文献   
72.
云南新植物     
董晓东  李继红 《植物研究》2003,23(2):133-133
发表短葶飞蓬一新变种,白花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var. leucanthus.)和藏象牙参一新变型,白花藏象牙参(Roscoea tibetica Bat. form. alba)。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var.radiat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其提取物中分离多烯炔类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4个多烯炔类化合物,分别为5-acetoxy-2-phenyl-ethinyl-thiophene(1)、1-phen...  相似文献   
74.
苜蓿花叶病毒提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自于白车根草(Trifolium repens)上的一个苜蓿花叶病毒分离物AMV-SY为材料,比较了3种以差速离心为主结合PEG沉淀和超速离心提纯病毒的方法,对提纯病毒进行紫外吸收测定、电镜检查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的结果显示:以交替使用含有0.1mol/LEDTA和0.1mol/L MgSO4的磷酸缓冲液作为病毒悬浮介质的提纯程度最为理想,该方法提取苜蓿花叶病毒的得率为47.6mg/100g昆诺藜鲜病叶,该病毒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分子量为29kD。该方法的病毒得率较高、杂蛋白较少、病毒粒子完整,是比较理想的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75.
一株PCBs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针对一株多氯联苯的高效降解菌,考察其对多氯联苯(PCBs)的降解特性,并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不同浓度的2,4,4′-TCB与3,3′,4,4′-TCB为唯一碳源,研究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n)对不同多氯联苯的降解转化能力,并进行发酵条件优化以及共代谢试验。【结果】接入菌株转化7 d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该菌对2,4,4′-TCB的降解能力呈下降趋势。在最低浓度1.0 mg/L时降解率最高,为93.3%;而在最高浓度50.0 mg/L时为65.1%。对于较难降解的四氯联苯3,3′,4,4′-TCB,菌株在最低浓度1.0 mg/L时降解率为56.2%,最高浓度25.0 mg/L时为22.8%。在温度30°C、pH 7.0、接种量4.5 mL、装液量25 mL时,获得菌株转化10.0 mg/L 2,4,4′-TCB的最优发酵条件,7 d的降解率由原来的54.8%提高到83.6%。柠檬烯、香芹酮及甘露醇作为共代谢底物也可较好地提高菌株降解效果。【结论】苜蓿中华根瘤菌对PCBs有很好的降解效果,研究结果对PCBs的微生物降解及环境中PCBs的生物修复具有较好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印度梨形孢促进蒺藜苜蓿生长及其提高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印度梨形孢定殖对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生境下植物的根长、根鲜重和茎鲜重,以及体内抗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的表达,确定印度梨形孢对蒺藜苜蓿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初步阐释印度梨形孢诱导植物耐盐性的机制。【结果】印度梨形孢能在蒺藜苜蓿根部定殖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效缓解盐胁迫造成的生长抑制。印度梨形孢能提高植物体内抗氧化物酶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并诱导BADH基因的表达。【结论】印度梨形孢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因子可以用来提高植物耐盐性,实现盐碱土壤的间接改良。  相似文献   
77.
汪堃  南丽丽  师尚礼  郭全恩 《生态学报》2021,41(19):7735-7742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根蘖型公农4号杂花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幼苗期干旱胁迫下各根型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根型苜蓿的Chao1和ACE丰富度指数均在中度胁迫下最大,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均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类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干旱胁迫均显著增加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但类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先提高后下降。统计学分析显示,幼苗期干旱胁迫显著影响各根型苜蓿生长发育,随胁迫程度增加,其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系活力、根体积、根系总长均显著降低,根冠比先增加后下降且在中度胁迫时达到最大值。重度胁迫下,清水苜蓿的株高、根系活力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而根冠比、根系干重显著小于其他品种;陇东苜蓿的根长、根尖数均显著大于其他品种;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表面积各根型苜蓿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植物的抗干旱胁迫以及提高各根型苜蓿在干旱胁迫下的水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0.5%NaCl抑制愈伤组织生长,处理后期(第21天和28天检测)24kD蛋白含量明显增加。1.0%,2.0%和3.0%NaCl处理的愈伤组织不生长,未检出24kD蛋白增加,但36~42kD蛋白大量增加,并且有随处理的盐浓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 在1.0%NaCl适应愈伤组织(简称S-1)中24kD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而36~42 kD蛋白含量下降到对照水平。~(35)S-Met体内标记表明,增加的24kD蛋白是新合成的。S-1回到无盐5代后,仍保持提高的耐盐性和24kD蛋白含量。24kD蛋白含量的增加不受甘露醇胁迫的诱导。初步离心分离的细胞亚组分表明,24kD蛋白主要位于胞质和细胞器膜。在烟草S-1细胞中也发现24kD蛋白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9.
为明确苜蓿中被蓟马为害后诱导的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抗蓟马苜蓿R-1和感蓟马苜蓿I-1为材料,以每枝条0 头为对照,研究牛角花齿蓟马不同虫口密度(每枝条1、3、5、7 头)下苜蓿叶片中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蓟马为害7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简单酚含量无显著差异;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为害14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简单酚含量无显著差异;木质素含量升高,且每枝条7 头密度下显著高于对照.为害21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木质素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在每枝条7 头密度下达到最高;R-1简单酚含量变化不显著,I-1简单酚含量显著升高.R-1和I-1叶中缩合单宁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抗感苜蓿中酚类物质与木质素含量在蓟马为害后均升高,R-1总酚、单宁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加率均高于I-1.表明蓟马为害对苜蓿植株的总酚、单宁及木质素含量具有诱导效应,可以作为苜蓿抗蓟马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0.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原理,以新冠病毒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 Mpro)为靶标,建立并应用Mpro小分子抑制剂FRET高通量筛选模型,以期快速筛选新型Mpro小分子抑制剂。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与分离纯化高活性的Mpro,再以FRET法进行比活力测定。基于FRET原理,以7-甲氧基香豆素-4-乙酸(7-methoxycoumarin-4-acetic acid, MCA)与2,4-二硝基苯酚(2,4-dinitropheno, Dnp)标记的多肽作为Mpro水解底物,通过优化反应缓冲液、Mpro反应浓度、反应温度与时间及DMSO耐受浓度,建立并应用Mpro小分子抑制剂FRET高通量筛选模型进行苗头化合物的筛选。利用大肠杆菌实现了高活性Mpro的原核表达与分离纯化,且比活力不低于40 000 U/mg。通过一系列优化实验,使用0.4μmol/L Mpro与5μmol/L底物建立了Z′因子值为0.79的Mpro小分子抑制剂FRET高通量筛选模型,且反应体系中含有的二硫苏糖醇(1,4-dithiothreitol,DTT)是影响FRET筛选模型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天然产物化合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白花丹素与银杏酸在体外对Mpro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建立了基于FRET原理的Mpro小分子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初步证实了白花丹素与银杏酸是一类新型苗头化合物,为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与发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