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77篇
  15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71.
茶叶片阶段性返白过程中色素蛋白复合体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SDS-PAGE盘状电泳从温敏型阶段性返白的安吉白茶完全复绿叶中分离出2条叶绿素a蛋白复合物(CPⅠ)、2条叶绿素a/b捕光蛋白复合物(CPⅡ:LHCP1、LHCP2)和1条游离色素带,而全白期叶片中则未发现CPⅠ和CPⅡ,但有很少量CPⅡ的脱辅基蛋白和游离色素。此类叶片开始得绿时,CPⅠ、LHCP1和LHCP2同时出现,但寡聚形式(CPⅠa)的恢复稍迟些,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的含量均随绿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972.
螨病是一种由螨虫引起的非季节性、瘙痒性宠物皮肤病。此病可以发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尤其是家养宠物,偶尔会传染给与之接触的人类,并引起瘙痒和自限性皮炎。犬猫做为人类最主要的宠物,其皮肤可以藏匿几种螨虫,主要包括犬疥螨、猫背肛螨和姬螯螨,这些螨虫都是具有引发人兽共患病的潜在能力。与宠物密切接触的人一旦出现可疑皮肤病应该警惕螨病的存在。犬猫螨病的诊断应该基于直接发现螨虫,分析其形态和获取动物宿主临床症状。了解这些螨病的发病特点并做好适当预防是控制此类人兽共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3.
目的:分析谷氨酸兴奋下兵脑腹内侧核(NVM)引起升压反应的机制。方法:大鼠脑内或静脉注射不同药物,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①L-谷氨酸(Glu)兴奋NVM、P物质(SP)注入背内侧核(NDM)室旁核(NPV)或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均引起升压反应;②NVM升压反应可被双侧NDM、NPV或PVL内预先注射[D-Pro^2,D-Phe^7,D-Trp^9]-P物质(SP拮抗剂)衰减,但RVL内注射阿托品无此效应;③酚妥拉明(i.v.)也能使NVM升压反应减小,而心得安或甲基阿托品(i.v.)对该升压反应无影响。结论:兴奋NVM可通过NDM(SP受体),作用于NPV(SP受体)升压区和RVL(SP受体)-交感缩血管神经系统产生升压反应。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不参与该反应。  相似文献   
974.
采用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法,测定了宁夏地区种植的梭梭和白梭梭在离体脱水胁迫和光合日变化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以研究肉苁蓉寄主梭梭和白梭梭对地理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梭梭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性能,其光合电子传递活性(Fv/Fm)、光能转化效率(qP)和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等指标均高于白梭梭.离体脱水胁迫48 h,梭梭同化枝含水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各指标均显著高于白梭梭.梭梭和白梭梭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差异较大,且呈现“V”型变化趋势.推测梭梭对水分及光照等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白梭梭强,地理分布较广;白梭梭因受水分及光照等因子限制,地理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975.
目的利用基因缺失菌库研究转录因子敲除后对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利用药物敏感性差异菌株初步考察可能的耐药性调控机制。方法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点板法(spot assay)和生长曲线法验证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差异菌株中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MDR1的表达,并通过罗丹明6G外排实验测定外排能力。结果亲本菌SN250对氟康唑表现为耐药,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MDR1高表达,MIC80大于16μg/m L,大部分转录因子缺失菌与亲本菌SN250表现出相同的耐药性,但转录因子RPN4缺失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升高,MIC80降为0.5μg/m L;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MDR1的表达均降低,20 min和40min时对罗丹明6G的外排能力降低。结论转录因子RPN4有可能通过促进多药耐药基因CDR1和MDR1表达和菌株外排能力而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但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76.
贾彤  姚玉珊  郭婷艳 《生态学报》2020,40(13):4651-4658
以北方铜业铜矿峪矿十八河尾矿坝主要恢复植被白羊草为研究对象,分析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白羊草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研究各生长阶段白羊草AMF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白羊草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白羊草各生长阶段根际土壤中具有相同的优势科球囊霉科,但AMF群落组成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结构存在明显不同。白羊草各生长阶段主要AMF物种对生态因子的响应表现为:幼苗期根际土壤中球囊霉科主要受土壤养分和碳氮比的影响,分蘖期根际土壤中多样孢囊霉科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pH,成熟期根际土壤中,双型囊霉科双型囊霉科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显著相关,类球囊霉科与土壤脲酶显著正相关。总体看来,白羊草各生长阶段根际土壤AMF群落特征受到的生态因子影响具有明显差异。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污染环境下AMF的群落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为铜尾矿生态恢复过程中发掘和利用菌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矿区生态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977.
黑素皮质素受体1 (melanocortin-1 receptor, MC1R)基因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 鸟类羽色的变异与MC1R基因的变异有密切关系。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在我国东部沿海多地存在羽色多态现象, 有棕色型、黑色型和黑色白边型的分化。为了探究MC1R基因与棕背伯劳色型分化的关系, 本研究对分布于广东省的3种色型共计11只棕背伯劳的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和氨基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1) 11个实验个体的MC1R基因序列共有4种单倍型, 其中黑色型和黑色白边型共享单倍型H3。(2) 3种色型棕背伯劳MC1R基因编码区的第34-931位的899个碱基中共有47个碱基变异位点, 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共有18个变异位点, 这些变异位点与黑色表型无对应关系。(3)黑色型与黑色白边型个体基因型在第268-303位编码区出现了36个碱基的缺失, 对应着12个氨基酸的缺失, 该缺失与黑色表型相对应。因此推测棕背伯劳的黑化与MC1R基因碱基片段的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8.
王玉娟  孙克萍  冯江 《动物学杂志》2017,52(6):1069-1077
于2006年爆发的蝙蝠传染病白鼻综合症(WNS)使大量的蝙蝠物种面临死亡威胁。研究发现,蝙蝠白鼻综合症是由好寒性真菌锈腐假裸囊子菌(Pseudogymnoascus destructans)引起,通过侵染皮肤表面而使冬眠期蝙蝠表现出一系列异常行为,导致其储存的能量和脂肪提早耗尽,最终死亡。本文对白鼻综合症发病症状、传播规律、致病机理和免疫遗传反应等研究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79.
白茎绢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Krasch)Poljak)中初步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α-山道年(a-santonin,1),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3),乌苏酸(ursol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甙(daueosterol,6),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pentacos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7),硬脂酸(steraric acid,8)和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9),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80.
花背蟾蜍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赵振芳 《动物学杂志》1991,26(2):11-16,10
花背蟾蜍是最为常见的两栖类动物,本文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反复,细致地观察,制定出胚胎发育全过程时程表,并绘制了线条图和较详细地描述了各期发育时的形态特征。为花背蟾蜍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