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宽背虫属Bathynotus (Hall, 1859)广泛分布于劳伦古大陆、中国华南地区、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 为寒武纪第二世末期最重要的标志性三叶虫之一,已成为寒武系划分的重要指示化石。其模式种B. holopygus以其狭长的颊刺、胸轴宽, 第11节肋刺巨大, 第12、13节肋刺不发育为主要特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仅分布于华南和北美, 在华南主要见于寒武系扬子区与江南区之间过渡区的黔东地区。B. holopygus产出地层延限较窄, 仅见于寒武系第二统第四阶顶部。本文所描述的部分标本采自贵州剑河八郎苗板坡剖面苗岭统及乌溜阶界线之下2 m左右, 是在该地的首次报道, 也是全球仅有的第4个产地。笔者通过数理统计值分析进一步描述B. holopygus的特征和发育趋势, 为进一步属种研究提供新材料; 根据新发现的唇瓣标本进一步推测其唇瓣与腹边缘为愈合状态。  相似文献   
962.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形式, 对于迁徙水鸟而言, 它的规划尤为重要。本研究于2016-2018年间在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捕捉6只斑头雁(Anser indicus)、5只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和10只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进行卫星追踪, 探讨了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对它们栖息地的保护现状。基于4年累积获取的844,592条高频数据, 分析了这21只水鸟在黄河流域活动的时间和利用的土地类型, 并使用核密度法拟合了3种鸟类的家域。结果表明: 3种鸟类均利用黄河流域湿地作为迁徙途中的停歇地, 其中一部分白琵鹭幼鸟利用黄河流域湿地作为度夏地, 一部分东方白鹳利用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越冬地; 3种水鸟在黄河流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存在差异, 斑头雁对草地(49.0%)、裸地(26.2%)与水体(22.5%)的利用率较高, 白琵鹭对农田(42.1%)、草地(19.8%)和湿地(19.6%)的利用率较高, 东方白鹳对湿地(49.8%)、农田(34.5%)和水体(4.6%)的利用率较高; 斑头雁核心的50%家域被现有保护区完全覆盖, 而白琵鹭和东方白鹳核心的50%家域被现有保护区的覆盖度分别为1.6%和0, 表明后2种水鸟的栖息地极大可能存在保护空缺; 同时对覆盖范围内土地类型自身占比进行分析, 发现3种鸟类对于裸地、草地和农田的利用偏向于被动选择, 而对于湿地和水体的利用表现为主动选择。基于卫星追踪获得的高频数据可以准确反映3种水鸟在黄河流域的停歇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及潜在栖息位点。在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规划中, 应关注白琵鹭和东方白鹳适宜生境的保护状况, 并建立覆盖全面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963.
黑素皮质素受体1 (melanocortin-1 receptor, MC1R)基因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 鸟类羽色的变异与MC1R基因的变异有密切关系。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在我国东部沿海多地存在羽色多态现象, 有棕色型、黑色型和黑色白边型的分化。为了探究MC1R基因与棕背伯劳色型分化的关系, 本研究对分布于广东省的3种色型共计11只棕背伯劳的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和氨基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1) 11个实验个体的MC1R基因序列共有4种单倍型, 其中黑色型和黑色白边型共享单倍型H3。(2) 3种色型棕背伯劳MC1R基因编码区的第34-931位的899个碱基中共有47个碱基变异位点, 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共有18个变异位点, 这些变异位点与黑色表型无对应关系。(3)黑色型与黑色白边型个体基因型在第268-303位编码区出现了36个碱基的缺失, 对应着12个氨基酸的缺失, 该缺失与黑色表型相对应。因此推测棕背伯劳的黑化与MC1R基因碱基片段的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4.
白假丝酵母菌属于临床侵袭性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从浅表黏膜到危及生命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形成的生物膜是为生物膜内细胞提供结构支架和保护模式的结构化菌体群落,其产生的滞留菌是一种随机且对抗真菌药物高度耐受的细胞亚群。由于生物膜与滞留菌两种因素的存在,致使临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时面临极大挑战,因此,研究白假丝酵母菌滞留菌形成机制对目前临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白假丝酵母滞留菌形成的主要调控因素(生物膜的形成、氧化应激反应、蛋白酶系统、TOR-RAS-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和菌种自身因素),以及滞留菌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65.
白裤瑶非常喜欢饲养和食用当地黑猪,对饲料植物的采集和管理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该研究旨在对白裤瑶地区饲料植物及其有关的本土知识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在2019—2021年期间,该文作者多次前往当地进行饲料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利用了关键人物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同时该研究还通过打分排序和统计植物利用频度来筛选出综合利用价值高的饲料植物。结果表明:(1)白裤瑶传统饲料植物共104种,隶属于42科85属;被引用植物种数最多的科是菊科(16种,占总种数的15.38%),其次为荨麻科(13种,占总种数的12.5%)。(2)枝叶(56.73%)、全草(26.92%)和叶(8.65%)为当地饲料植物的主要利用部位,大多数饲料植物是草本植物(88.46%),多数饲料植物(占总数的64.42%)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集,保障了家猪食物来源充足。(3)饲料植物的主要加工方法是将其切碎或打碎后煮熟饲喂。(4)当地被受访者引用最多的物种是玉蜀黍、构树、番薯、桑、金荞麦、稻。(5)根据综合打分排序,在当地具有较高综合评价的饲料植物分别为构树、番薯、桑、金荞麦、南瓜。白裤瑶对饲料植物用于养猪的传统知识非常...  相似文献   
966.
杨蓉  杨红伟  陈兴  赵燕强  杨立新 《广西植物》2023,43(10):1954-1964
植物染料有绿色环保、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其资源量少、成本高、色牢度低等缺点限制了植物染料在工业化的应用。云南鹤庆白依人有植物染色的传统习俗,当地有丰富的染料植物资源和传统染色工艺。为调查、记录和研究白依人植物染色和相关传统知识,拓展植物染料资源并促进植物染料的开发利用,该研究对大理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白依人植物染色及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民族植物学调研。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对大理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4个村落的288位信息报告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当地植物染料进行实地调研,以参与式观察法记录传统植物染色技艺,通过定量分析法对传统植物染色知识(f值、CIIs值、ICF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鹤庆白依人使用11种植物染料,分属10科11属。(2)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白依人对传统植物染色知识的认知有差异。(3)水红木和密蒙花的使用频率和文化重要性指数较高,并且白依人对蓝染的植物染料认知高度一致。(4)白依人常用植物染料给本民族服饰火草衣染色。该文揭示了鹤庆白依人有较完整的传统植物染色知识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流失。该研究结果为植物染料资源的开发和传统植物染色工艺的研究提供科学线索,促进少数民族植物染料的产业化应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7.
胡建国  姚建 《昆虫学报》1998,41(3):314-315
关于小皱背姬蜂属RhyselaRohwer的种类第一作者与王淑芳教授曾报道过,其中共有5种:丽小皱背姬蜂RhyselaspeciosaWang&Hu、拟小皱背姬蜂Rhyselaapprox-imatorFabricius、吉林小皱背姬蜂Rhysela...  相似文献   
968.
HOG1基因对白念珠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OG1基因对白念珠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HOG21组(hog1/hog1双等位基因缺陷株);对照组、WT组(标准株),分别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两组菌株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呈多边出芽繁殖的生长方式。但HOG1基因缺陷株细胞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出芽数目比标准株少;标准株细胞表面光滑,出芽数量较多,可见"花瓣样"结构的芽痕;透射电镜下HOG1基因缺陷株细胞壁结构不完整,电子透明层厚薄不一,部分细胞可见棉絮状电子致密外层局灶性缺失、细胞膜外凸、不连续以及细胞膜周围见囊泡聚集等现象。标准株细胞壁各层结构完整。结论HOG1基因对白念珠菌细胞壁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69.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光滑念珠菌检出的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住院患者中光滑念珠菌检出阳性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白念珠菌检出患者为对照。结果其间共有52例详细病史资料记录的光滑念珠菌检出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占65.4%;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76.9%。患者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以肺部感染(28例,53.8%)、恶性肿瘤(20例,38.5%)、脑梗死(15例,28.8%)常见。使用抗生素(52例,100%)、留置导尿管(15例,28.8%)是光滑念珠菌检出者的主要实施医疗措施。氟康唑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光滑念珠菌感染药物(23例,44.2%)。光滑念珠菌检出患者死亡率高(14例,26.9%),高于同期白念珠菌检出对照组(6.2%,P=0.004)。结论光滑念珠菌检出患者与白念珠菌检出具有相似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探讨四种棋楠沉香(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 Qinan)黑棋、绿棋、黄棋、紫棋的红外鉴别特征和鉴定方法,为商品棋楠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和二阶导数光谱法。结果:四种棋楠沉香的特征吸收峰为:2929、1735、1659、1512、1454、1377、1329、1267、1160、1055、897、700、561cm-1。其中,1244cm-1是黄棋特征峰;1650、1384、1246、1122、849、781、759cm-1是绿棋特征峰;1602、1103、10034、861、750cm-1是黑棋特征峰;1638、1601、1388、1272、1246、1122、1032、965、847、780、758cm-1是紫棋特征峰。在二阶导数谱中,1658、1512、1454、1377、1317、1163、1128、895、780、700cm-1处的吸收峰经二阶导后强度增强,在谱图上特征性更明显。经比较,绿棋和紫棋之间的相似度比较高。结论:红外光谱鉴定法简便易行,可用于棋楠沉香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