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彩绒革盖菌漆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彩绒革盖菌在PDY液体培养基中的漆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30℃,110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漆酶第9d达产酶高峰,最高酶活395.6u;多酚氧化酶第14d达产酶高峰,峰值549.0u;酶作用的最适酸碱度为:漆酶pH4.6,多酚氧化酶pH5.0;最适作用温度漆酶为25℃,多酚氧化酶为30℃;K^+、Zn^2+等离子对漆酶有激活作用,Mn^2+、Ba^2+、Mg^2+等离子对多酚氧化酶  相似文献   
112.
层孔菌产漆酶的摇瓶最适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选到一株高产漆酶的层孔菌W-1,对其兴体产漆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适的碳源、氮源,并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的浓度。在最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培养7d后,W-1产生的漆酶活力可以达到7.1U/mL。采用补料的方法,可以得到大量的漆酶粗酶液。  相似文献   
113.
无选择标记和载体骨干序列的Xa21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双右边界T-DNA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21导入杂交稻重要恢复系C418中。T0代共获得27个独立转基因株系,通过田间抗性鉴定与PCR分析,有17个株系的Xa21基因分子鉴定为阳性,且对白叶枯病原菌P6生理小种具有抗性。通过对17个株系的后代植株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4个株系的T1代植株中能分离出无潮霉素标记基因的Xa21转基因植株。无选择标记Xa21转基因株系的获得率为15%。PCR检测还表明,这些无选择标记的Xa21转基因植株不带有载体骨架序列。通过对转基因后代进一步的抗性鉴定与PCR辅助选择,获得了无选择标记和载体骨架序列的转基因Xa21纯合的抗白叶枯病水稻。  相似文献   
114.
选取不同体质量的秦巴山区野生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20尾,对其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期对多鳞白甲鱼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秦巴山区野生多鳞白甲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7. 37%和1. 76%。谷氨酸含量最高,天冬氨酸和赖氨酸次之,蛋氨酸含量最低,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8. 46%和37. 10%,氨基酸评价指数(EAAI)为77. 00%。野生多鳞白甲鱼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总量为6. 32%,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约为1∶1。肌肉中硒的含量为(0. 058±0. 017)mg/kg。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多鳞白甲鱼的营养价值较高,硒含量适中,可以在当地进行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5.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失重条件可对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增殖和毒性产生影响,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是典型的条件性致病真菌,在太空环境和人体中普遍存在,研究失重条件下白假丝酵母菌的增殖和毒性意义重大。【目的】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拟失重环境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检测模拟失重环境对白假丝酵母菌增殖情况、毒性以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白假丝酵母菌接种在旋转生物反应器(High aspect rotating vessel,HARV)中,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连续传代培养14 d,然后对菌株进行增殖速率测定、不同pH条件下增殖能力测定、生物膜相对形成能力测定和细胞毒性和动物毒力测定;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找出差异表达基因,结合性状分析模拟失重可能对白假丝酵母菌增殖和毒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白假丝酵母菌对数期提前,增殖速率加快,在适宜pH条件下的增殖能力普遍提高,但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对减弱,对LoVo细胞和小鼠的毒性减弱;转录组测序发现,模拟失重组共有280个基因表达差异达1.5倍以上(P0.05),其中248个上调、32个下调。差异基因经基因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发现,相关胞膜形成及细胞分裂基因表达上调,生物膜形成、细胞黏附及共生粘连宿主基因表达下调。【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可引起白假丝酵母菌增殖和毒性水平发生变化,相关改变可为研究失重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是我国南方山区常见的杂食性鸟类。为探明其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现状,采用线粒体Cyt b基因和7个核基因非编码区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江西五省(自治区)的栗背短脚鹎11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基于所获得的Cyt b基因866 bp和7个核基因内含子序列6 808 bp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Cyt b基因中,共检测到37个单倍型,共享单倍型占单倍型总数的35.6%,推测这些共享单倍型可能属于祖先单倍型。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79.77%)。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分析结果均支持栗背短脚鹎种群可能曾经历过种群扩张现象。基于7个核基因内含子联合序列的贝叶斯天际线(BSP)分析,推断其种群在大约5.3 ~ 3.7百万年前(Mya)和约0.7 ~ 0.3百万年前(Mya)发生过扩张。基于Cyt b基因的贝叶斯系统发育分析,11个地理种群共分为两支,一支为海南猴猕岭地理种群,属指名亚种(H. c. castanonotus),其他10个地理种群聚为另一支,属H. c. canipennis亚种,并且后者尚未形成显著的地理结构,单倍型网络图分析也获得相似的结果。本研究所用分子数据基本支持两个亚种的分化,对于存在争议的广西南部分布的指名亚种,其分子数据与形态学亚种归属不一致,有待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7.
为寻找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采用管碟法对7株分离自海洋的芽胞杆菌在不同Na Cl浓度下产生抗白念珠菌活性物质特性、活性物质的耐热性及不同p H值条件下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八大溶剂系统纸层析法对活性物质的类别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变化产生活性物质的量也在变化,Na Cl浓度达7%时均不能产生,但在正常海洋环境盐浓度(Na Cl含量2%~3%)下都产生;活性物质有很强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说明其较稳定;7株菌产生的抗白念珠菌活性物质均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由于目前临床上抑制人体病原真菌活性物质绝大多数为脂溶性,因而这些芽胞杆菌产生的抗白念珠活性物质有可能为新型物质,此外本研究结果为这些菌株所产生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8.
抗菌蛋白LCⅢ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拮抗细菌Bacillus subtills.A014培养液上清经硫酸铵沉淀后。上CM52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出的峰Ⅲ具有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ea)特异性抑制活性。进一步用快速液相色谱(FPLc)的Mono s层析柱纯化并命名为抗菌蛋白LcⅢ。此蛋白质的分子量约26915 Da,等电点为9.12。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富含甘氧酸、苏氨酸,丝氨酸,缺少脯氨酸。经:Edman降解法测出N末端28个氨基酸残基。根据其部分序列用计算机检索NBRF蛋白质文库,与所收入的已知蛋白质没有显著的同源性,表明是一种新的功能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9.
一个新的家蚕油蚕白卵系BH863的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蚕卵色正常型为黑褐色,其突变种类丰富,其中白色卵系列不失为一特色。迄今研究报道的家蚕白卵突变基因有12种之多(向仲怀,1994;江口正治等,1986;Fujii,1998;Chishushi,1972;King,1976)。本研究室发现1994年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移送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库保存和鉴定的BH863系是一种新的油蚕白卵突变。BH863系是以家蚕品种湖204(♀)为受体,蓖麻蚕品种斑马(♂)为供体,经人工授精产生的子代中的家蚕变异品系(陈元霖等,1993)。其主要性状特征为:浆液膜…  相似文献   
120.
芦芽山林线白杄生长季径向生长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山林线作为树木分布的高度上限, 是全球范围最重要的植被过渡带之一, 其树木生长显著受到外界极端环境条件的影响。利用点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于2009年5-9月, 对山西省芦芽山林线组成树种白杄(Picea meyeri)生长季内树木径向生长进行了持续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 白杄茎干日变化主要受到树木蒸腾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茎干呈现出白天脱水收缩与夜间吸水膨胀的循环变化; 生长季白杄径向生长可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长时段: 1)茎干水分恢复时段, 2)茎干快速生长时段, 3)茎干脱水收缩时段。在茎干水分恢复时段, 白杄茎干径向累积变化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土壤温度是茎干快速生长时段影响茎干径向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 同时它也影响着白杄茎干径向生长的开始。在茎干脱水收缩时段, 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茎干径向累积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白杄径向生长最大速度出现在6月末, 其主要受到光周期(即白昼长短)影响, 是对林线处极端环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