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热带水果, 其茎富含多糖、多酚及其它次生代谢物, 黏性极大, 很难从中提取高质量的DNA。特别是一年生以上的老茎, 目前尚未有较好的DNA提取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该研究对CTAB+Tris-HCl洗涤法进行了3种方式的改良。结果表明, “改进三”方法可不受取样时期和取样部位的限制, 从一年生以上火龙果茎中提取的DNA质量最好且不含黏性物质, 可用于酶切与分子标记等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该研究探索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火龙果茎DNA提取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对火龙果酵素发酵487 d过程中总酸、有机酸、总多酚等功能成分的变化及其与抗氧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其中抗氧化能力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来检测;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不同发酵时间的火龙果酵素总酸含量、pH、总多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5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火龙果酵素发酵液中总酸、总多酚含量总体上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发酵液的pH呈缓慢降低的趋势,从3.75降到3.4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有机酸,从火龙果原料和火龙果酵素发酵液中分别检测到9种和8种有机酸,原料中苹果酸的含量较多,发酵液中乳酸和醋酸的含量较多.与原料相比,酵素发酵液中新检测到了莽草酸;富马酸和抗坏血酸在原料中含量极少,酵素发酵液中则未检测到;火龙果经发酵后,检测到的8种有机酸的含量均有所增加.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酵素发酵过程中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总体上呈逐步增加趋势;火龙果酵素发酵过程中总多酚含量、总酸含量、莽草酸和醋酸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中度相关,总多酚含量还原力之间呈中度相关.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从检测指标中提取出2个因子,代表了抗氧化因子和环境因子;发酵至359d时,综合评价指标达到最高值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3.
为探讨夜间补充光照对大棚火龙果冬季植株促花的效应,以2年生‘短芯’红肉(心)火龙果植株为试材,每天夜间补光6 h,以不补光为对照,观测火龙果枝条抽蕾状况。结果显示,在平均光强500 lx、每天补充光照6 h、连续补光45 d条件下,第一批次植株抽生花蕾率达83.3%,老枝(枝龄≥12个月)抽生花蕾率为15.2%,青枝(枝龄<12个月)抽生花蕾率为28.0%,抽生花蕾枝条占植株总枝条数的21.4%;枝条花蕾数占枝条上芽点数的比率,老枝为2.7%、青枝为2.9%。而对照植株没有抽生花蕾,抽蕾率为0。表明夜间补充光照可有效地促进大棚火龙果冬季植株抽花。  相似文献   
34.
为筛选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优良种质资源,对22份种质资源果实的表型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种质资源果实的表型性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变异性,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0~1.04,品质性状为0.40~2.01;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CV)为0.06~0.38,品质性状为0.01~0.62。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5时,火龙果22份种质资源可分为5类,说明不同资源间亲缘关系较远。这为发掘火龙果的育种潜力,筛选优异基因资源,改良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以火龙果果皮干粉为原料,就微波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皮红色素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是535 nm,溶液呈鲜红色;微波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的最优条件为:以50%乙醇为浸提剂,微波功率为180 W,提取时间为60 s,最佳料液比为1∶60 g/mL。微波提取火龙果色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溶剂浸提法。当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粗提物含量在40 mg/100 g果冻时,果冻的感官评分最高。当色素含量为23 mg/100 mL时,制作出来的调和酒与购买的调和酒颜色接近,呈粉色。应用在果冻及调和酒里的火龙果果皮红色素都在无避光室温放置一个月后颜色消失。维生素C对于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有防降解作用。该色素应低温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36.
以火龙果茎为原料,研究火龙果茎甾醇的提取及精制工艺.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火龙果茎甾醇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火龙果茎甾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7 min、超声功率143 W、液料比12∶1 (mL/g)、温度53℃,甾醇得率为2.693%‰.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火龙果茎甾醇精制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为4∶1(mL/mg),结晶初始温度为55℃,养品时间为18h,此条件下火龙果茎甾醇的纯度达到87.6%.  相似文献   
37.
崇慧影  文晓鹏 《生物技术》2019,(1):39-45,56
[目的]筛选火龙果果实发育期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方法]以火龙果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17个看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借助ge Norm和Norm Finder筛选出果实发育期理想的内参基因。[结果]Ge Norm评估YLS8和ACT并列排名第一,表达稳定值均为0. 221,配对差异值V2/3为0. 105; Norm Finder排名前两名为TBP2和YLS8,表达稳定值为0. 160和0. 191。使用内参基因YLS8和TBP2分析火龙果甜菜色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HpCytP450-like1的表达水平,与基因Hp Cyt P450-like1在火龙果果实发育期表达趋势一致。[结论]从17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2个理想的的内参基因YLS8和TBP2,可作为火龙果果实发育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38.
在设施大棚内应用夜间补光、增温、营养等措施,诱导4个品种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植株抽生三个批次冬春花,观测其花果生长期状况,分析红肉火龙果花果生长期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火龙果冬春花果生长期,两者之间极显著负相关。三个批次红肉火龙果花果生长期差异明显,棚内温度越高,花果生长期越短。冬春季花生长与果生长的最低临界温度差异较大,分别为9℃和15℃。  相似文献   
39.
火龙果溃疡病是火龙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近年来火龙果溃疡病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加.本研究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病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戊唑·咪鲜胺、肟菌·戊唑醇、吡唑·毒氟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EC50分别为0.0209,0.0762,2.0358mg/L,本研究为生产上防治火龙果溃疡病药剂的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0.
火龙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火龙果量天尺和贵州主栽品种‘紫红龙’、‘晶红龙’、‘粉红龙’扦插幼苗为试材,人工控温进行抗寒锻炼、低温冷害处理及恢复生长,以未处理作对照,测定不同处理下幼苗的电解质渗出率(RE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电解质渗出率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加,恢复生长后电解质渗出率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幼苗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在抗寒锻炼和低温处理后升高,恢复生长后降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随不同处理变幅较大,MDA和可溶性蛋白随不同处理变幅较小。运用Fuzzy数学中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得出火龙果抗寒性强弱表现为量天尺>‘晶红龙’>‘粉红龙’>‘紫红龙’,与恢复生长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