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4篇
  免费   1636篇
  国内免费   3638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528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706篇
  2011年   847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684篇
  2008年   683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ada tropicalis)T25—14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的多次诱变,获得4株产十一烷l,11二羧酸(DC13)较多的突变株,其中最优的NP-159株以20%(V/V)正十三烷(nC13)为碳源摇瓶发酵4天,DC13达80g/L左右。在16L罐上,以30%(V/V)nC13发酵6天,DC13高达139g/L,回收残烃后,对nC13的转化率为80%以上。后处理收率为78.9%,DC13的纯度为95.3%。  相似文献   
53.
呼吸是代谢的中心,呼吸强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作为生理活性的指标。本文通过对金针菇、平菇,香菇各生长阶段呼吸强度的测定,为金针菇生料袋栽的可行性提供了生理依据;从栽培技术上证明生料袋栽的成败关键是温度和把握栽种时间;生料袋栽不会引起霉菌污染;金针菇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B1、B2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
天麻球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真菌寄生植物。密环菌侵入初生球茎并在其皮层被消化,营养物供次生球茎生长需要;密环菌不能侵染生长小的次生球茎。我们从初生球茎分离并纯化了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分子量各为31.5 kD和94kD,得率各为0.8和0.4 mg/100 g鲜重。纯化几丁质酶的内切酶比活为208 nmol GlcNAc s~(-1)mg~(-1),外切酶比活为4.1 nmol GlcNAcs~(-1)mg~(-1);纯化葡聚糖酶比活为546 nmol Glc s~(-1)mg~(-1)。以相同鲜重计,初生球茎中二种酶的总活性各为次生球茎的34和56倍;这主要是由于次生球茎的酶比活性很低。二种酶对平板上培养的木霉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抑菌活性均较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低。我们认为这两种酶在天麻初生球茎消化密环菌菌丝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对天麻球茎阻止和限制密环菌侵染的抗菌作用贡献甚少,后者主要属于天麻抗真菌蛋白。  相似文献   
55.
辅酶Ⅰ(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一种重要的生化试剂,常从面包酵母中提取。前人报道的提取方法,或是银盐沉淀方法,或是层析方法,由于成本昂贵,操作繁复耗时,反应体积大等缺陷,不甚理想。本文报告一种以小体积汞盐试剂分离纯化NAD~+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56.
自1986年获取人白细胞介素6(IL-6)分子克隆以来,IL-6研究已深入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已证明IL-6在免疫系统、造血系统、肝脏代谢等分化发育及功能表达中担负关键的作用。1987年发现建株的星形细胞瘤和胶质细胞瘤在LPS或IL-1刺激后可以表达IL-6 mRNA。1988年发现IL-6可以促进嗜铬细胞瘤(一种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的细胞模型)向神经元分化,从而揭开了研究IL-6促神经母细胞分化效应的序幕。鉴于上述证据均为间接性证据,尚无法直接证明人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57.
58.
 借助于5'和3'末端删切后重建的IL-2R a链基因调控区次级克隆,在体外合成有放射性同位素参入的反意义RNA探针与总RNA进行液相杂交,结果表明TPA或PHA分别活化的T细胞在IL-2R a链表达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有选择地利用了调控区内分别为-58(5')和+1(3')位两个转录起始点中3'转录起始点。热休克使PHA活化细胞更明显地利用+1位点。PHA诱导Jurkat细胞表达IL-2RamRNA斑点杂交证实,Jurkat细胞在活化16小时表达IL-2Ra基本达到高峰,至24小时已明显下降。根据这一规律提取PHA诱导活化15小时的Jurkat细胞S100和NE,进行有关结合蛋白的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磷酸纤维素柱的KCI洗脱组分中存在着DNA结合蛋白,有关结合蛋白性质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59.
 用寡聚核苷酸诱导的定位突变法,将人U_1和U_2snRNA基因的5'-端调控区域的一段能与SV_(40)T抗原相结合的DNA删去,造成缺失突变,改变这段DNA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造成取代突变。突变株用原位杂交法筛选,由限制性内切酶电泳图谱分析和DNA顺序测定得到证实。突变率约为5%。  相似文献   
60.
用兔抗人血小板TGF-β_1 N末端1—29氨基酸残基人工合成多肽抗血清作探针以及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染色技术,分析了1—12天小鼠早期发育期间胚胎的TGF-β_1物质分布。结果表明,着床前胚胎包括卵裂细胞,桑椹胚和胚泡的ICM及滋养外胚层等细胞均显示TGF-β_1阳性免疫荧光染色。免疫酶染色还证明,沿囊胚腔顶部单层排列的原始内胚层细胞比邻近的ICM细胞有较深的染色反应。随着胚胎着床和进一步发育,7天龄胚胎中胚层早期形成阶段,紧靠中胚层一侧的外胚层胞质中含有浓集的棕色颗粒;各胚层的部分区域也存在着染色强度上差别。8—12天龄胚胎中,体节,心壁、间质细胞和肠道以及卵黄囊的脏壁中胚层均有显著的TGF-β_1免疫酶阳性物质。这些结果表明,着床前小鼠胚胎富含TGF-β_1物质,着床后的胚外组织,例如卵黄囊也为胚胎进一步发育提供了富含TGF-β_1物质的微环境;同时也提示,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期间的胚泡形成,ICM细胞分化出原始内胚层,卵柱期中胚层形成,以及以后的神经管、体节和肢芽形成阶段等一系列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过程中,TGF-β_1可能是参与重要作用的一种生长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