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三种藻胆蛋白在复合累积LB膜中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R-藻红蛋白(R-PE)、C-藻蓝蛋白(C-PC)及变藻蓝蛋白(APC)的单组分累积LB膜及三组分复合累积LB膜. 吸收及荧光光谱测定表明三种蛋白的LB膜的光谱重叠性质与他们在水溶液中的性质相同. 结构测定表明, 三种蛋白在其LB膜中排列有序, 且由它们组装的复合累积LB膜结构类似于藻类植物中的藻胆体结构. 通过稳态荧光光谱及其光谱解叠, 观察到了三种蛋白在复合累积LB膜中的激发能量传递现象. 根据给体荧光峰的猝灭, 计算出在复合累积LB膜中从给体R-PE经C-PC到受体AP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1%.  相似文献   
32.
藻胆素的构象变化及其对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藻胆蛋白中藻胆素构象的变化对藻胆素光谱性质的影响,在光合作用原初过程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由于四吡咯发色团构象的非同源性随机涨落,藻胆素的电子激发态能级呈类Boltzmann分布;藻胆素的电子-振动吸收跃迁谱带线型因子可描述为与构象随机分布因子有关的卷积形式;藻胆素构象的随机分布导致电子-振动吸收跃迁谱带的不对称增宽.  相似文献   
33.
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藻胆体一类囊体膜的吸收峰位于678,624,490,438和418nm.当用580nm波长光激发藻胆体一类囊体膜中藻胆蛋白时,室温荧光峰位于662nm,在680nm附近有一肩;液氮温度荧光峰位于655,666,695和730nm.这说明藻胆蛋白捕获的光能能有效地传给叶绿素a.当用436nm波长光激发藻胆体一类囊性膜中叶绿素a时,室温荧光峰(?)于683nm;液氮温室荧光峰在730nm,另一小峰在695nm.表明叶绿素a捕获的光能不能传递给藻胆蛋白.藻胆体一类囊体膜放氧速率为245μmoleO_2/小时,毫克叶绿素,电境照片显示在类囊体膜上有大量藻胆体.用0.3M蔗糖,O.05M磷酸缓冲溶液洗藻胆体一类囊体膜,能使藻胆体与类囊体膜分开.对藻胆体与类囊体之间的光能传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罗献瑞  赵素云   《广西植物》1986,(Z1):49-61
本文报道有关中国防巳科植物研究的一些资料,涉及青牛胆属(Tinospora)、细圆藤属(Pericampylus)和轮环藤属(Cyclea)三个属。考虑到青牛胆属和轮环藤属植物有较大的药用价值,而《中国植物志》防巳科的出版又尚需时日,故将这两属的分种检索表一并收入本文,供鉴定标本时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不同pH条件下R-藻红蛋白和C-藻蓝蛋白荧光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己研制的时间分辨毫微秒荧光谱仪对R-藻红蛋白(R-PE )和C-藻蓝蛋白(C-PC)进行了荧光寿命的测定和研究,并对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测得R-PE的荧光寿命为3.1±0.1ns,C-PC的荧光寿命为1.3±0.1ns,且在pH5—pH9的范围内不变;当pH<5时,两者的荧光寿命都有变短的趋势.我们还测定了R-PE和C-PC混合溶液中R-PE的荧光寿命不变,而C-PC的荧光寿命变长,从而表明存在着R-PE向C-PC的辐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36.
37.
38.
钝顶螺旋藻藻种的紫外诱变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筛选钝顶螺旋藻藻种。方法:结合自然分离筛选和紫外诱变育种两种方法。结果:得到4株钝顶螺旋藻突变株Z3、Z7、Z9和Z10。结论:与出发株(螺旋数一般5~7个)相比:藻丝长度均明显变长,螺旋数超过40个,形体较大,易于采收,且其藻胆蛋白含量高于出发藻株6.0%,生长速度较快,上浮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39.
不同饲料条件下黑熊胆液分泌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饲料条件下黑熊胆液分泌的观察1989年9-11月,作者在四川都江堰市动植物药研究所九甸坪黑熊繁殖场,测定不同饲料条件下的黑熊肝脏在1昼夜内分泌胆液的数量、胆液内固形成分含量和胆液组分(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氨基酸和无机物)。现将部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藻胆蛋白与荧光免疫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Wu P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1):82-84
藻胆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荧光标记物,在荧光免疫分析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流式细胞荧光测定、荧光免疫检测以及单分子检测等。在可溶性抗原、抗体检测方面的研究则开展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