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25篇
  19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研究以掘氏疫霉P“yl口外埔o,o dr~cksleri丁ucke r野生型菌株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为亲本,测定了自交、杂交后代交配型的遗传,经Kmno·处理引起的交配型变异以及Ft代可自孕单卵孢株有性生殖后代交配型的遗传与变异。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A,和^,菌株自交产生的卵孢子经H zot处理索0激萌发(萌发率1 z~16%)获得单卵孢株。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t和A,亲本自交st代单卵孢株均保持与亲本一致的交配型。用KMnO.处理上述卵孢子导致A-和^z亲本的部分s一代单卵孢株出现自孕现象,少数A,亲本自交后代改变为A:交配型;从A。交配型亲本的s-代可自孕菌株产生的卵孢子萌发所建立的单卵孢株中,同时获得扎和^。交配型菌株。上述结果不支持San somc关于疫霉菌AhA,交配型分别由纯合、杂合基因控制的假说,进一步证明了Ko关于交配型抑制因子控制交配型表达的假说的合理性。 掘氏疫霉种内菌株直接配对产生的卵孢子用HtO,刺激萌发获得Ft代单卵孢拣。测定结果表明,在F。代出现A。A,、A,A;、A口4种交配型的单卵孢株,其比例因不同亲本组合而有较大差异oF。代出现的^。A,菌株自孕产生的卵孢子经HtO,处理刺激萌发建立自交系,观察到^。^:交配型在有性生殖后代发生分离,各交配型比例因亲本不同而异o A·At菌株的自孕能力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可稳定遗传,认为F-代出现的AJAt个体来自亲本的杂交。AtA-单卵孢株保藏4~6个月后大多仍具自孕能力,少数改变为Az交配型。  相似文献   
42.
对致病性暗色霉中的着色霉(Fonsecaea Negroni)外瓶霉(Exophiala Charmichael)瓶霉(Phialophoro Medlar)中的五种真菌浆膜超微结构进行了冰冻蚀刻研究,发现裴氏着色霉(Fonsecaea pedrosoi)和紧密着色霉(F.compacta)的内折长而宽,较深,略有弯曲,数量少,多呈平行或垂直排列。皮炎外瓶霉(Exophiala dermatitidis)的内折数量多,密集而分布均匀,呈圆点状或圆棒状。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的内折少而表浅,多为圆形。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的内折数量,排列,形状无一定规律。据上述特征,着色霉可以与外瓶霉,疣状瓶霉区别开来,皮炎外瓶霉也可与棘状外瓶霉区分。浆膜超微结构的性状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43.
根霉葡萄糖淀粉酶的简易纯化法及部分理化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汾酒大曲中分离到一株根霉,经诱变处理后获得了具有高产葡萄糖淀粉酶的变异株。将此菌株用固体麸曲培养,水抽提得原酶液。经DEAE-Sephadex A—50、Sephadex G—100和CM—Cellulosc C52三步柱层析后,得到了紫外光谱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皆为均一的葡萄糖淀粉酶。总活力回收达70%左右,比活力提高23.70倍。该酶的A1%280nm=14.70,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过滤层析表明其分子量约为78400,酶分子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属典型的根霉型葡萄糖淀粉酶。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高产突变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选育出高产内切葡聚糖酶的突变株。【方法】对里氏木霉T306菌株的初筛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快速筛选方法;通过紫外诱变手段选育内切葡聚糖酶高产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的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在初筛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1%(W/V)的乳糖、蛋白胨及脱氧胆酸钠有利于菌株的筛选。诱变后筛选出菌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的内切葡聚糖酶高产突变株0516,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酶)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8.9%。其产酶培养基经优化后,得到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1.50%、硫酸铵0.14%、尿素0.05%、蛋白胨0.10%,优化后CMC酶活力达64.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3倍。【结论】建立了里氏木霉高产突变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通过紫外诱变育种获得了产内切葡聚糖酶能力高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0516。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樟绒枝霉(Malbranchea cinnamomea) CAU521利用农业废弃物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影响菌株产酶的各个条件,包括碳源种类、氮源种类、初始pH、初始水分含量、培养温度及发酵时间共6个因素.[结果]获得的最佳产酶条件为:稻草为发酵碳源、2%(W/W)的酵母提取物为氮源、初始pH 7.0、初始水分含量80%和发酵温度45℃.在此条件下发酵6d后木聚糖酶的酶活力达到13 120 U/g干基碳源.[结论]樟绒枝霉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产酶水平高,生产成本低,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产漆酶菌株筛选及一株产酶菌株的优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26株真菌菌株中筛选高产漆酶菌株。【方法】采用愈创木酚法进行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通过正交实验对筛选出的高产菌株进行优化,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26株真菌菌株中有4株可产生漆酶,其中菌株H52.1为产漆酶最好菌株;菌株H52.1产漆酶优化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铵,pH为8,金属离子为Ca2+;经鉴定,该菌株为大孢戴氏霉。【结论】大孢戴氏霉在产漆酶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绿色木霉分泌液能否分解小球藻细胞壁。【方法】用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固定绿色木霉,游离绿色木霉和固定化绿色木霉分别培养一段时间,离心培养液,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上清液中纤维素酶活性。在上清液中加入浓缩的小球藻悬浮液,用显微镜计数细胞壁破碎的小球藻。【结果】绿色木霉能同时分泌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1,4葡萄糖苷酶3种纤维素酶,其中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最高。固定化绿色木霉反复使用5次后,分泌的纤维素酶活性能保持到初次的67.4%。市售纤维素酶、游离绿色木霉、固定化绿色木霉初次及第5次分解小球藻细胞壁的效率分别为47.3%、86.5%、81.5%、52.1%。【结论】市售纤维素酶、游离绿色木霉、固定化绿色木霉都能分解小球藻细胞壁,其中固定化绿色木霉因可重复使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以米根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米根霉L-乳酸脱氢酶基因(ldhL)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得到963 bp的DNA片段,经序列分析后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成重组质粒pET30a-ldhL.将pET30a-ldhL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分析,可见约43 kD的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蛋白条带,结果表明ldhL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经酶活分析产物的酶活力为98 U/mL,证明了表达产物具有预期的酶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利用乳清为发酵原料高产L-乳酸的米根霉基因工程菌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木霉对草酸耐受和消除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酸(Oxalic acid,OA)是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等植物致病菌的致病因子,一些木霉(Trichoderma spp.)生防菌可消除草酸并降低植物发病率,但其消除草酸防治病害的途径和机制尚未研究透彻。【方法】首先从42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在30 mmol/L草酸胁迫下耐受性最强的哈茨木霉T.harzianum LTR-2,通过形态学方法观察和原位分析了不同浓度草酸胁迫下LTR-2的发育特征变化,并测定了草酸消除水平、滤液p H和菌丝干重,分析了LTR-2在草酸为唯一碳源的生长情况。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了OXDC基因LTR_4445在草酸处理下的表达水平。【结果】在PDA固体培养基中,25°C半光照条件下培养5 d,在草酸浓度为50-80 mmol/L时,LTR-2可存活,但无正常菌落形态;在30-50 mmol/L浓度下,LTR-2先萌发厚垣孢子,而后再次萌发菌丝形成菌落;在30 mmol/L浓度下,LTR-2发育正常,仅生长速度减缓。25°C、160 r/min振荡培养5 d,LTR-2可消除草酸。在20 mmol/L浓度时,草酸消除率最高,为66.50%;10 mmol/L浓度中的消除率次之,为55.06%。草酸浓度50 mmol/L时,消除能力下降为6.75%-38.94%。相应地,培养液p H被不同程度地提高,在10、20 mmol/L草酸浓度下提高的幅度更大。当草酸浓度20 mmol/L时,木霉的菌丝干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将草酸作为唯一碳源进行液体培养5 d时,在10、20 mmol/L浓度下,LTR-2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绿色菌丝球,但高于50 mmol/L条件下无法生长。草酸处理下,LTR_4445表达水平上调。【结论】通过分析LTR-2在草酸胁迫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变化及消除草酸的特性,暗示在木霉消除草酸作用中除了已知的草酸降解代谢途径,还存在响应草酸胁迫模式的转变、将草酸作为前体转化为营养物质的途径等其他消除途径。  相似文献   
50.
李鹏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22,41(2):281-290
液态发酵条件下,以微晶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比较了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 8985和里氏木霉T.reesei QM9414产纤维素酶的能力。8985发酵12 h开始产生纤维素酶,36 h时酶活达到产酶峰值的50%,此时QM9414尚未诱导产酶。测定8985发酵84 h时上清液中滤纸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分别为1.06、3.62、1.80和6.67 IU/mL,分别是QM9414上述酶活的1.72、1.70、6.35和1.12倍。8985滤纸纤维素酶酶活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4.5,反应温度50℃,在Fe3+(≤4 mmol/L)和Cu2+(0–10 mmol/L)存在条件下酶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