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5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来源于吉林省不同地区的1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菌种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毒力进行了室内生物学测定。所有供试菌株对大豆蚜虫均有一定的致病性,杀虫效率差异明显,杀虫效率与孢子浓度和作用时间均呈正相关。通过对大豆蚜毒力室内生物学测定结果的综合分析,菌株S14-X-1为毒力较高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微生物学方法制备16α—甲基—11α,17α,21—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3.
美国白蛾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世界性检疫害虫,目前已经入侵到我国长江下游地区(从辽宁丹东至安徽芜湖)。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在芜湖地区成功获得了被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的美国白蛾僵虫。本研究拟在前期已获取菌株的基础上,筛选生物学性状良好且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以期为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奠定基础。【方法】对采集自美国白蛾僵虫的7株球孢白僵菌菌株(Bb01-1,Bb08-5,Bb08-6,Bb08-11,Bb22-2,Bb22-3和Bb22-5)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候选菌株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萌发率和抗紫外能力等参数确定优良菌株;并将生物学性状良好的球孢白僵菌菌株配制成5个浓度(5×10~6,1×10~7,5×10~7,1×10~8和5×10~8孢子/m L)的孢悬液,采用浸渍法处理美国白蛾4龄幼虫,以幼虫死亡率、侵染率等指标评价菌株的致病力。【结果】供试菌株Bb22-2,Bb22-3和Bb22-5为粉状菌落,其菌落直径大,产孢早且孢子层厚;同时,这3个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紫外照射处理后的萌发率也均显著优于其他4个菌株。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这3个菌株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表现出很强的致病力,各菌株处理11 d后美国白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0%~90%。这3个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侵染率均高(侵染率53%~87%),并且呈现随浓度升高侵染率上升的趋势。其中,菌株Bb22-2侵染率均要高于其他2个菌株。【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获得了生物学性状良好且对美国白蛾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鉴于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气候特点与美国白蛾生物学习性,可以预期采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在该地区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实际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的田间试验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94.
利用扫描电镜和超清显微系统观察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分生孢子对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幼虫体表和伤口的侵染过程以及伤口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当普通齿蛉幼虫体表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孢子多散布于节间膜、背部褶皱、体表管状凸起和体表凹陷处及其刚毛窝附近,并在节间膜和背部褶皱、刚毛窝及体表管状凸起部位入侵。分生孢子可能直接经由芽管进入表皮,也可能形成附着胞后再入侵。正常试虫接菌后48 h反应迟钝,72~120 h后开始死亡,96~120 h后死亡率达到83.33%;带有伤口的试虫接菌后症状与正常试虫基本相同,但死亡数量的高峰提前约12 h。研究结果对降低普通齿蛉人工养殖过程中因球孢白僵菌侵染而造成的死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选择不同来源的12株球孢白僵菌,分别测定菌丝体2种溶剂提取物在不同抗氧化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均有清除作用,但是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不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OH的清除作用最为显著,活性较高,最高清除率达到71.54%。甲醇提取物活性均较低,30 min时甲醇提取物对DPPH和.OH清除率最高分别为36%和38.96%,12株白僵菌间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种内线粒体基因组的分化程度。【方法】从GenBank下载已知的球孢白僵菌6个菌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详细分析基因组的组成结构,比较外显子区、内含子区和基因间区的碱基变异情况,分析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28.8–32.3 kb,都有14个常见的核心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25个tRNA基因,具有很强的共线性关系。但是,不同菌株含有的线粒体内含子数目存在差异(2–5个/菌株),在cox1、cox2和nad1基因中表现出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这是导致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外显子、内含子和基因间区的碱基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内含子和基因间区相对变异较大,而外显子区相对变异较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些球孢白僵菌菌株以很高的支持度聚在一起,具有相同内含子分布规律的菌株也具有较近的聚类关系。【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球孢白僵菌因内含子数目不同、插入缺失突变和单核苷酸变异等在线粒体基因组上表现出较大程度的遗传分化,为认识真菌种内线粒体基因组分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7.
对水稻重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目前市场上尚无一种理想的微生物杀虫剂.昆虫病原真菌具有从体壁侵入的能力因而对刺吸性害虫的防治具有优势.为此,本研究选用不同原寄主和来源地的3种昆虫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12个不同菌株,以1 100孢子/mm2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不同菌种12个菌株中,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致病力最高,10 d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3.5%,致死中时(LT50)为4.6d.其不同浓度孢子液对褐飞虱3个发育阶段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毒力大小顺序为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黄绿绿僵菌孢子液对各处理稻株褐飞虱产卵痕部位、卵粒均有侵染作用,10d侵染率分别为66.7%和51.2%,卵龄越低,侵染效果越好,卵龄为0.5d时侵染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和卵均有较强的致病性,是一株极具应用潜力的生防真菌.  相似文献   
98.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野生型多孢株以及从其上分离的单孢株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继代培养,结果显示:无沦是多孢株还是单孢株,在传代中均发生显著的菌落局变,并产生形态各异的分离子,多表现为菌苔瘠薄或气生菌丝徒长,肉眼可见产孢量减少;尤其是单孢株菌落局变产生的分离子往往伴随着棕黄色或红棕色色素的分泌。培养基、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对菌落局变产生具明显诱导作用。以SDAY培养基、偏低的温湿度和全光照条件下产生局变频率较低。大批量生产中以麦麸作原料较适宜。提出了菌落局变发生的几种可能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99.
提高布氏白僵菌产孢量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固两相培养法,筛选出了适用于培养布氏白僵菌Bbr84菌株的培养基,并测定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光照条件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液固双相培养法培养布氏白僵菌获取高孢粉,在液相培养阶段,SDAY+2%麦芽糖是较好的培养基;固相培养阶段,以大米+稻壳+黄粉虫粪组合产孢量较高,且在培养的第五天白僵菌产孢量即达到高峰,这比已报道的其他培养料配方的产孢高峰时间缩短2-3天.培养前期,应以黑暗环境为主,以增强菌丝生长,但后期应适当供给光照,以促进菌丝大量产孢.  相似文献   
100.
从田间土壤中自然感染死亡的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僵尸上分离出一株白僵菌,经分离纯化培养鉴定为一株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通过简易培养基的筛选试验,获得对该菌株具有较好培养效果和廉价的甜菜大豆培养基,并进行该菌株对大猿叶虫的活性测定。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大猿叶虫幼虫感染率很低,但对其成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以1×108孢子/mL的菌液处理土壤表面后15d,成虫平均校正僵死率达81.7%,田间土壤处理后1个月,成虫校正死亡率达85.2%。表明该菌株适用于大猿叶虫的田间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