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4 毫秒
31.
石膏样小孢子菌系亲土性皮肤菌,因其刺激人体产生的变态反应较强烈,易引起临床误诊误治。为进一步了解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脓、体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要点。我们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脓、体患者103例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在临床中应用中药净散药液浸泡治疗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探讨其治疗足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试管内药基法研究了中药净散抗真菌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正>面是皮肤菌病发生在面部皮肤的特殊类型。由于颜面部血管淋巴丰富,角质薄,无毛发保护,暴露于外部环境中,正常的皮肤屏障易受紫外线、灰尘等伤害,致真菌侵犯角质层而引发各种皮损[1]。本文综述了面的临床特征、病原菌谱及临床诊治进展。1临床特征典型的面早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炎性病变,后进展成环形、边界清楚、带有鳞屑的红色皮损,边缘较正常皮面稍高,中央有自愈倾向,近似正常皮肤,有时伴轻微瘙痒[2]。不典型的面皮损呈多种表现:弥漫性、大片性或水肿性红斑,丘脓疱疹,皮损边界不清,可有糜烂、渗出、结痂、色素减退或沉着。Noguchi等[3]称面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颊部,其次为耳廓及其周围区域、下颌骨区域。眉区[4]、眼周[5]、口鼻[6]及大面积多部位的面[7]也有报道。此外,面部毳毛也可感染真菌,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症状极不典型,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毛囊炎、丘疱疹、脓疱等[8]。  相似文献   
34.
患者男,57岁。面部红斑、丘疹、唇部脓疱灼痛2个月余。曾口服和外用多种中药治疗无效且呈加重趋势。取皮屑、胡须镜检见大量真菌菌丝,培养见棒状分隔大分生孢子、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尿素酶实验阳性、毛发穿孔实验阳性,鉴定为须菌。经内服伊曲康唑胶囊和外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10 d后病情好转,2个月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回顾分析2011—2012年期间上海地区犬小孢子菌致病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据真菌学检查确诊162例为犬小孢子菌感染,分析患者资料、病程、动物接触史、家庭成员感染情况、用药史及治疗情况。结果1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15岁)39例,平均年龄6.3岁,男16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0.70:1,头21例(85.7%为白)、面11例、体7例。成人患者(〉15岁)123例,平均年龄36.6岁,男20例,女103例,男女比例为0.19:1,体91例、面28例、头4例。家庭成员同时患病16例(8对)。139例(85.8%)有确切的动物接触史,宠物为可能的传染源(猫、犬等)。结论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皮肤菌病在年龄性别分布和临床类型上具有特殊性:儿童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以头为主;而成人患者以体为主,21—40岁感染的患者最多见,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暴露处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经规范治疗,所有患者的犬小孢子菌均清除治愈。对家里的宠物也要同时治疗,以消灭传染源。  相似文献   
36.
菌以往被视为单一的菌种,然而随着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试验的研究,逐步探索并明确须菌的菌间分类及有性型的关系.本文综述了须菌在亲宿主性、交配试验、形态学和生理学试验、及分子生物学试验所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百夏塔热胶囊联合特比萘芬治疗趾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趾甲真菌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特比萘芬,250mg/次,1次/d,同时加服百夏塔热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按治疗组相同方法服用特比萘芬。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结束作指标检测。12个月后随访趾甲真菌病的复发病情况。同时规定,患者每2周复诊1次,并记录安全性。观察期间所有受试者均不得使用其他对试验产生影响的药物或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46例中治愈34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0例,治愈率73.91%,12个月后患者再次发病5例,复发率10.87%;对照组46例中治愈29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0例,治愈率63.04%,12个月后患者再次发病15例,复发率32.60%。2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主要表现为消化道不适或腹泻,对照组主要表现为消化道不适,但不良反应都为短暂,不需任何处理,停药既恢复。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这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麻类织物对须癣毛癣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汉麻、亚麻和苎麻对须菌生长的影响,探讨麻类织物对浅部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振荡法。将3种麻类织物分别与须菌混合培养,对照组为棉布组,3d后分别取培养液稀释5倍后涂布培养皿,计算各自的菌落数和抑菌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类织物组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棉布组(P<0.01),3种麻类织物对须菌的抑菌率均高于60%,但3种麻类织物的抑菌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3种麻类织物均可显著抑制须菌的生长,麻类织物有可能用来预防由须菌引起的足、股等浅部真菌病。  相似文献   
39.
颜面部反复红斑丘疹伴瘙痒2a,在当地医院误诊为环状肉芽肿治疗,治疗效果不佳,皮损面积扩大,在我院就诊后诊断为"面",给予支持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40.
红色毛癣菌部分表达序列标签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红色毛菌是最常见和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浅部致病真菌. 在构建红色毛菌cDNA文库的基础上, 获得4002条ESTs. 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 其中30%(1226条)与其他生物已知功能的基因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 24.81%(989条)仅得到简单的功能提示, 45.19%(1787条)与目前已知的任何蛋白质都没有显著同源性, 为全新的未知功能基因. 对一些与红色毛菌生长代谢、信号传导、致病和耐药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做了初步分析, 阐明了红色毛菌的部分重要代谢途径, 为进一步探索其生理过程、致病和耐药机理, 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