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易晓雷  李旭辉  苗雄鹰 《生物磁学》2011,(17):3339-334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及时机。方法:分别对患有急性胰腺炎而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38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了研究。结果:首先对38例病人进行了3-15天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当临床症状和表征基本消失,血、尿中的淀粉酶接近正常水平时,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间为30分钟到90分钟(平均时间60分钟),手术中无转化和严重并发症症状发生。对这38例病人随访6到56周后无复发现象发生。结论:当临床症状和表征基本消失,血、尿中的淀粉酶接近正常水平时,急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是有效且可行的。在中国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占50%~70%。胆结石治疗取决于患者胰腺炎的严重性,及患者是否患有梗阻性黄疸。对于非梗阻性胰腺炎的患者,早期是否要进行明确的手术治疗尚无定论。我院患有急性胰腺炎的38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4年2月到2009年4月之间)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情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移植途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归巢及促进肝切除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肝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 组,即肝切除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组和门静脉移植组.移植组分别经尾静脉和门静脉注射DAPI 标记的MSCs 约1.5×106/ 只,分别于第3 天和第9 天后采血清检测肝功能,第9 天处死大鼠取肝脏标本,...  相似文献   
43.
目的:改良腮腺肿瘤手术方法,以期最大程度恢复术后患者美容及功能。方法:采用以下改良术式:①采用隐蔽的面部除皱切口,避免了常规术式的颈部切口;②采用总干法解剖面神经,减少了面神经周围支损伤的机率;③保留耳大神经,避免术后耳垂麻木;④采用口腔修复膜,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⑤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腮腺切除后的凹陷区,避免了常规术式后的面部畸形。结果:采用该方法对36例患者行腮腺切除术,术后随访6月~4年,患者面部疤痕不明显,外形恢复良好,无面瘫,无Frey综合征出现。结论:改良的腮腺切除术克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44.
目的:预防性使用奥曲肽是否能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旨在研究奥曲肽在不同胰腺情况下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软胰腺"、"细胰管"作为术后胰漏发生的高危险因素,将18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为4组:低危险/非奥曲肽组、低危险/奥曲肽组、高危险/非奥曲肽组、高危险/奥曲肽组。观察术后胰漏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发生术后胰漏35例(19%),其中高危险组胰漏发生率是低危险组2倍以上(27%versus 10%,P<0.01)。在胰漏发生低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组与非奥曲肽组术后胰漏发生无显著差别;在胰漏发生高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能显著降低术后胰漏发生率。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根据胰腺的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奥曲肽既能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至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5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57/258)。多见的并发症包括胰漏、胆漏、腹腔感染,出血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并发症有关的因素包括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术中出血量>800 ML,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结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g/L和术中出血量>800 M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其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术前血红蛋白<100g/L。手术者应掌握好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从而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联合应用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镇痛的作用效果评价.方法:7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A组与B组术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0.8mg/kg,C组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0.8mg/kg;术毕A组静注生理盐水20 mL,B组与C组静注曲马多1 mg/kg.分别记录术毕给药后1、3、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B组VAS评分在术后24h内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B组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少于A、C组(P<0.05);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B组与A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105).结论:帕瑞昔布术前应用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同时联合应用曲马多,可以提高镇痛质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索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组(A组,18例)和硬膜外+全麻组(B组,18例),采用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手术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HR、MAP、CVP、SVR及CI均明显增加,SV无明显变化;B组除CVP明显上升外,其余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子宫切除术,能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稳定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36例(46眼)患者为A组,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的24例(32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G)及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分析其数量的改变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术前眼压为(35.4±13.7)mmHg,B组术前眼压为(32.5±13.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5.7±3.7)mmHg、(17.0±3.2)mmHg,均低于B组的(19.4±3.7)mmHg、(20.2±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75±484)个/mm2、(2199±373)个/mm2、(2164±332)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31.4±67.6)μm2、(480.6±66.8)μm2、(463.8±46.2)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1.1±7.4)%、(34.4±6.3)%、(31.2±7.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42±94)个/mm2、(2185±215)个/mm2、(2074±218)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53.9±94.8)μm2、(516.3±100.8)μm2、(499.81±106.4)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0.2±3.0)%、(32.7±2.9)%、(31.4±4.3)%;除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有意义(P<0.05)外,余参数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4%高于B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1%高于B组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用丝裂霉素C的降压效果比不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好,但短期内前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2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肝部分切除术后行8.5%Novamin的肠外营养5 d组10只,肝部分切除术后行10%Hepa的肠外营养5 d组10只。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肝脏NK细胞的百分率;应用4小时51Cr释放法测定肝脏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8.5%Novamin的肠外营养5 d组比较,10%Hepa的肠外营养5 d组肝脏NK细胞占全部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肝脏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可以增加肝脏NK细胞的百分率和肝脏N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50.
杨学亮  刘阳  张竞  梁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8):1483-1484,1491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剂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液过多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第48.72小时胸液量>200m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鸦胆子油乳剂30 ml.夹闭胸管24小时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40例中,术后第72-96小时胸液引流量<100 ml者37例,占92.5%;对照组40例中,术后第72.96小时胸液引流量<100 ml者8例,占20.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38.5℃)2例,胃肠道反应2例.胸痛3例.结论:鸦胆子油乳剂治疗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液过多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