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毕Ⅰ式组26例,毕Ⅱ式组24例,Roux-en-y组16例.检测和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3月时患者的OGTT空腹及负荷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结果:术前三组OGTT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月,与毕Ⅰ式组比较,毕Ⅱ式组与Roux-en-y组未达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百分率显著升高(X2=7.866,P=0.020),OGTT空腹血糖(F=6.472,P=0.005)水平、OGTT 2 h血糖水平(F=3.431,P=0.04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F=5.456,P=0.009)、空腹胰岛素水平(F=6.120,P=0.008)、HOMA-IR(F=8.091,P<0.001)均显著降低.毕Ⅱ式组与Roux-en-y组之间以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术后部分可得缓解,采用毕Ⅱ式或Roux-en-y吻合术可能更适宜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9例在我院接受肝叶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丙酚,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肝门阻断末,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IL-1、IL-10、TNF-α水平均较肝门阻断前明显增加,实验组患者ALT、AST、IL-1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4天,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IL-1、1L-10、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肝门阻断前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应用于肝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肝功能的损害,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生成,这可能是其保护肝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3.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镇痛(PCIA)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9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和研究组(n=60),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生理盐水联合 PCIA,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标、镇痛镇静效果、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 PCIA 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PCIA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术后指标,且不增加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对比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生活质量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n=38,传统小梁切除术]和B组[n=4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眼压、生活质量、血清细胞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眼压呈不断下降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力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改善青光眼患者中的视力、眼压、生活质量、血清细胞因子方面效果显著,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在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TaTME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0例)患者行手辅助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对照组(70例)行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保肛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保肛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尿道感染、盆腔脓肿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0),少于对照组的10.00%(7/70),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年内,研究组总复发率和总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TaTME术治疗,运用手辅助腹腔镜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尽快促进切口愈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及死亡率较低,实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6.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易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方法:2017年1月到2020年2月选择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诊治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MED组与对照组,各36例,MED组给予MED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ED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97.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 %(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高于术前,MED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术前,MED组低于对照组(P<0.05)。MED组术后6个月的髓核组织残留、神经根损伤、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 %(P<0.05)。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总体治疗优良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7.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炎症因子、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2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9,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n=41,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B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长度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7 d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CD8+水平均较术前升高,术后7 d上述指标较术后3 d降低,且B组术后3 d、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7 d的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术后7 d上述指标较术后3 d升高,且B组术后3 d、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状况、身体状况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可获得与其相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少术中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免疫抑制和炎症应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8.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50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EMR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0%(489/500),术后出血发生例数为17例,出血发生率为3.40%(17/500)。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其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息肉分叶均与术后出血有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息肉部位以及病理类型均与术后出血无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切除息肉数≥4枚、术后48 h内进食、息肉外观潮红/糜烂以及息肉分叶均是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EMR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其中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以及息肉分叶均和术后出血有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9.
陈海峰 《蛇志》2013,25(2):157-158
目的 探讨广泛性全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腹胀患者的理想解除方法.方法 将45例腹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肠减压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维生素B1肌肉注射+开塞露纳肛+腹部深部热疗.结果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腹胀减轻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在舒适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维生素B1肌肉注射+开塞露纳肛+腹部深部热疗对广泛性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后的腹胀患者较理想,而且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记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颞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侧前颞叶切除术(ATL)组(n=51,给予ATL治疗)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AH)组(n=52,给予SA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认知功能、记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智商(FIQ)、语言智商(VIQ)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SAH组高于ATL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优势半球侧记忆商数(MQ)评分降低,非优势半球侧MQ评分升高(P0.05);SAH组术后6个月非优势半球侧MQ评分高于AT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采用ATL、SAH术式治疗,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均较好,但SAH术式在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记忆能力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