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4):4801-4804
《病毒学期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研究获进展中科院武汉病毒所陈新文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研究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病毒学核心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2012,86(8),4658-4669.DOI:10.1128/JVI.06 353-11)。  相似文献   
112.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术)中胆管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19 例LC 术致胆管 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类型及原因,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要点。结果:19 例患者中,1 例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以上处 损伤,2 例发生胆总管缺损伤,3 例发生胆总管横断伤,5 例发生胆总管侧面伤,3 例发生胆总管钳夹但未切断,1 例发生右肝管损 伤,4例发生胆囊管残端漏。治疗方法应视胆管损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采用断端处胆管端端吻合,同时放置T 管引流、单纯胆总 管T 管引流、开腹去除误夹夹子、ERCP检查放置鼻胆管引流及胆肠Rouxeny 吻合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修 补胆道损伤的手术方法。随访6 个月~18 年,恢复好,无1 例死亡。结论:胆管损伤是LC 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规范的操作及 手术适应症的掌握能减少其发生。一旦出现胆管损伤,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能减少其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A组)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组(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镇痛剂使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相似,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复发率更高,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有效健康教育对患者全肺切除术后长期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分为二组,分别采取对患者及家属有效健康教育干预和无干预措施,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癌症生存量表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简称QLQ-C30)中文版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术前及术后1,3,6和12个月的QLQ-C30得分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中的功能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症状方面,术后呼吸困难,疼痛明显加重;术后第6个月疲乏及经济困难明显加重;术后第12个月起,经济困难状况好转,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3)无干预组与有效健康教育组在体力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术后,无干预组在疲劳和呼吸困难方面的QLQ-C30得分比有效健康教育组的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12月之后直至病人基本恢复与有效健康教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施有效健康教育,可使全肺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比较两种护理措施术后生活质量,有效健康教育组较无干预组患者功能恢复较快,自觉不良症状更少。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或联合扁桃体切除术对摩洛哥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疗效,探讨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治疗的手术适应症。方法:136例病例分成2组,治疗组85例睡眠呼吸障碍伴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Ⅲ°肥大的儿童,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51例睡眠呼吸障碍伴单纯扁桃体扁桃体Ⅱ°肥大的儿童,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85/85),对照组84.31%(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扁桃体切除术,明显改善患儿睡眠和呼吸,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治疗摩洛哥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安全、可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7.
为避免术后胰瘘的发生,在过去的100年间提出了多种胰肠吻合重建方式,但哪种方法最好一直备受争议.胰肠吻合后吻合针距间存在可能的间隙,这个问题或许成为胰肠吻合口瘘的爆发点,而且存在贯穿浆肌层缝合的胰腺表面外露的吻合针眼,如果缝针贯穿胰管小分支,胰液可能从针眼流出.这一假说构成了捆绑式胰肠吻合的基础.捆绑式胰肠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术后胰瘘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涎瘘为腮腺病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结合绷带加压包扎1周或2周时间,已经成为腮腺术后预防涎瘘的常规方法。本研究着重于评价单纯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后涎瘘预防的临床价值,并根据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寻找最佳的拔管时机。方法:不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的腮腺疾病病人194例,分为传统加压组(第一组)和单纯负压组(第二组),第一组病人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第二组病人拔管后不再加压包扎;记录术后涎瘘情况,对比两组涎瘘率的差异,同时分析单纯负压组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术后涎瘘的关系。结果:传统加压组涎瘘率(11.6%)与单纯负压组涎瘘率(15.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负压组,引流天数与涎瘘率对比无明显相关(P〉0.05),而引流量少于20mL与(20-30)mL对比术后涎瘘率差异显著。结论:单纯负压引流能代替传统拔管后继续加压包扎预防涎瘘,从而避免了因绷带加压包扎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另外,在评估拔管时机时,引流量比引流时间更重要,且引流量小于20mL可作为最佳的拔管时机,这可作为一个指导临床治疗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激反应以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随机为瑞芬太尼组(40例)和芬太尼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应激反应指标(ACTH、COR、IL-6)、苏醒时间、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探讨两种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术前ACTH、COR、IL-6的基础应激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术毕该三项指标较术前升高,术后1d较术毕有回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毕睐后1d的各项指标均远远低于芬太尼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明显少于芬太尼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引起的应激反应明显弱于芬太尼组,且其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优于芬太尼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2-2012.07入住我院的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如下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1)上述三组患者术后,患者的甲状旁腺的功能低下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本组60例患者均获10-172个月(平均为93.5±10.2)的随访,上述三种手术方式下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分别为77.8%、4.5%及45.0%,三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生化治愈率分别为27.8%、95.5%及50.0%;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2.3±12.5)个月、(105.8±14.5)个月及(112.3±20.9)个月。(2)三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总得分分别为(122±9)、(118±8)及(125±9)分。结论:与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对比,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与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在生存时期、术后生存质量两个方面不具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