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目的 :研究食管癌中 EB病毒感染情况 ,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及抑癌基因 p5 3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检测食管癌中 EB病毒 DNA的感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 p5 3的表达及肿瘤细胞增殖。结果 :2 4例食管癌中 ,EB病毒 DNA阳性率为 95 .8% (2 3/2 4)。 2 3例阳性病例中存在 p5 3蛋白积聚者为 16例 ,积聚率为 6 9.6 % (16 /2 3) ;1例 EB病毒 DNA阴性者 ,p5 3蛋白染色阴性。 p5 3蛋白积聚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密切相关 (P<0 .0 5 )。结论 :广东食管癌中普遍存在 EB病毒的感染。有 EB病毒感染的病例 ,亦存在 p5 3蛋白积聚。 EB病毒可能与 p5 3的改变有关 ,从而导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2.
病毒趋化因子结合蛋白分为3型,Ⅰ型为可溶性IFN-rR,Ⅱ型为T1/35kD蛋白家族,Ⅲ型为M3蛋白,它们都能结合多种趋化因子,在宿主免疫应答调节和病毒致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改变及对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收入的AECOPD患者18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运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15联呼吸道病毒荧光标记PCR鉴定病毒。ROC分析PCT和CRP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34.9%)患者细菌感染,25例(13.4%)病毒感染,28例(15.1%)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68例(36.6%)未感染。四组患者PCT(P=0.035)和CRP(P=0.042)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中57例(30.6%)感染革兰阴性菌,36例(19.4%)感染革兰阳性菌,53例(28.5%)感染病毒,三组患者P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PCT辅助诊断AECOPD患者感染具有临床价值(AUC=0.772,P=0.002)。存活患者PCT(P=0.005)和CRP(P=0.010)显著低于死亡患者。结论细菌感染AECOPD患者血清PCT高于病毒感染AECOPD患者;PCT可用于辅助诊断AECOPD感染类型及预测临床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癌HBV感染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以血清HBV-DNA载量10~5 copies/ml为界限,分为高病毒复制组128例,低病毒复制组1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病毒复制组分为高-治疗组64例、高-对照组64例,将低病毒复制组分为低-治疗组76例、低-对照组75例。高-治疗组和低-治疗组术后给予恩替卡韦0.5 mg/d,高-对照组和低-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手术前、术后7 d各组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高-治疗组、高-对照组、低-治疗组、低-对照组术后血清ALB、PA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AL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治疗组或低-治疗组术后血清ALB、PA均高于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血清ALT水平均低于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治疗组或低-治疗组术后血清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同期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治疗组与高-对照组、低-治疗组与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显著改善肝癌HBV感染患者术后的血清HBV-DNA载量水平和肝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定量多聚酶链反应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PCR)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核酸定量方法,其中竞争性PCR(CPCR)是最精确,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方法。本文概括介绍了CPCR的原理、方法及发展趋势,讨论了QPCR在病毒感染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抗病毒性治疗监控及疾病传播等方面的应用,对其在免疫学、肿瘤学及其他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6.
《生命世界》2006,(3):8-8
如何提高个人免疫力,避免SARS病毒感染,除了卫生官员伤透脑筋,也造成民众人人寻求特殊解药与偏方的现象。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中药偏方,只要长期坚持每天饮用5杯以上的茶饮料,不管是红茶或是绿茶,都能够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由哈佛大学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完成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47.
病毒挟持宿主细胞代谢以实现自身的复制和增殖,糖类作为宿主细胞最主要能量来源及大分子物质合成重要碳源,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其代谢受到严密调控。本文从病毒感染影响葡萄糖转运、糖代谢(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等3个方面概述病毒感染影响宿主细胞葡萄糖代谢研究进展,以期为病毒影响细胞葡萄糖代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先天性感染引起新生儿畸形死亡的人数日益增加, T O R C H 是一组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1971 年 Nahm ias 等将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体用英文字头命名,称为 T O R C H 感染或 T O R C H 综合征。 T 代表弓形体( Toxoplasm a gondii, T O X O), O为其它( Other,包括很多种病毒), R 表示风疹病毒( Rubella virus), C代表巨细胞病毒( Cytom egalovirus, C M V), H 表示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 plex virus, H S V)。随着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和流行性病学研究的进展,又发现了多种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 Z V),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 M V), 流 行性腮 腺炎 病毒( Parotitis virus, P V), 人类免 疫缺 陷病毒 ( Hum anim m unodeficiency virus, H I V),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 C V),人类疱疹病毒6型( Hum an herpes virus type 6, H H V 6),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 V),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 B V),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 an papillom avirus, H P V), E B 病毒( Epstein Barr virus, E B V),人类微小病毒 B19( Hum an parvovirus B19, H P V B19)和人类嗜血细胞病毒1 型( H T L V 1)等。 T O R C H 感染的特点是孕妇患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后,本人的症状极其轻微,或根本没有症状和特征。病原体虽不相同,却能使胎儿或新生儿出现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有时还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如在怀孕早期感染,则发生流产、死胎和胎儿畸形。中晚期感染,导致胎儿不同程度畸形和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49.
用生物活性法,检测人类疱疹病毒7型Glasgow株和南京地方株YY5及HHV-6GS株感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发现,HHV-7对也能较强地诱生TNF-α,但达到峰值时间(3~4d)迟于HHV-6GS株(2d);在感染24h上请中,GS株产生TNF-α量明显多于YY5株、Glasgow株产生量(P<0.05),三者与未感染单个核细胞比较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Glasgow珠和YY5株之间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HHV-6、HHV-7都能通过刺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50.
BAK蛋白从属于BCL-2家族,是细胞凋亡途径中的关键蛋白。BAK蛋白在凋亡信号的刺激下被激活,并在线粒体上集聚成簇后诱导细胞色素c等促凋亡物质释放,通过caspase级联反应放大凋亡信号,最终诱导细胞死亡。目前的BAK研究普遍用于针对癌细胞凋亡逃逸及病毒对机体细胞免疫的逃逸过程,而病毒等病原体与BAK之间的作用机制、影响胞内凋亡和炎症通路的激活以及炎性因子活化的研究较少。因此对BAK蛋白结构、功能和BAK可能介导的相关通路进行介绍,并对其在病毒感染研究中的作用进展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促凋亡蛋白BAK在病毒感染中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