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22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目的 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肾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标准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 从肾内科住院患者中共检出560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尿(332株),其次为全血(141株)和痰液(40株)。560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228株,占40.71%;其次为屎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9.11%和5.89%。不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也不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头孢唑林等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5.96%、81.32%和90.91%;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达100.00%,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青霉素G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很高,分别为98.00%、98.00%、97.73%和97.78%;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74%和100.00%。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肾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及排名前几位的病原菌的耐药率都很高,临床应根据肾内科患者疾病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12.
目的 对一株产淀粉酶芽胞杆菌SY200进行鉴定及其对动物病原菌的生物拮抗试验。方法 提取芽胞杆菌SY200基因组DNA,采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及对扩增到的目标片段的测序,将测序结果与NCBI上已知菌种的16S rRNA序列进行BLAST对比,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法和牛津杯法分别研究该芽胞杆菌的全菌液及培养物上清液对3株病原菌的生物拮抗。结果 结合细菌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最终确定菌株SY200为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芽胞杆菌SY200全菌培养液和培养上清液对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鸡白痢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抑菌物质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物。结论 芽胞杆菌SY200被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该菌株对3株动物性病原菌具有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13.
目的 基于筛选耐酸性强和抑菌效果好的菌株为靶点,为益生菌研发提供优良的候选菌株。考察菌株耐酸性与抑菌性的相关性,为益生菌快速筛选探索新方法。方法 选取62株不同乳杆菌、魏斯菌、粪肠球菌,在酸性程度不同的培养基中采用接种培养的方式研究受试菌株耐酸能力。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研究受试菌株的抑菌能力。分析同种细菌的耐酸能力和抑菌能力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酸性环境下,受试菌株存活率超过50%的有22株,耐酸性较强的菌株有DMLA16017、DMLA16116、DMLA16117、DMLA16118和DMLA16131。受试菌株对病原菌的抑菌力较强的有DMLA16017、DMLA16009、DMLA16118、DMLA16002和DMLA15015。结论 鼠李糖乳杆菌DMLA16017和发酵乳杆菌DMLA16118在耐酸性和抑菌性上表现出优良性状。可以通过受试菌株对酸性耐受能力指示受试菌株对病原菌抑制能力,实现对受试菌株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914.
目的

分析淋巴瘤化疗后继发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制定患者干预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化疗后继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液、尿液、痰液和粪便样本。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Mueller-Hinton琼脂平板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455例淋巴瘤病人,总计住院1 776人次,累计有356人次发生化疗后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0.1%。累计培养出病原菌106株,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敏感性均>95%;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敏感性均>9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性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霉素B敏感性为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敏感性均达87.5%。

结论

淋巴瘤住院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发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915.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具有高度传染性,是幼犬最危险的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之一。为了解宁夏地区CPV的流行现状及其VP2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采集了14份经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为CPV阳性的腹泻犬粪样,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并将分离株VP2基因全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4份样品中成功分离到5株CPV;病毒TCID50在104.9/0.1mL~105.4/0.1mL之间;HA效价均达1∶512以上;序列分析显示,5株分离株中3株为new CPV-2a型,2株为new CPV-2b型;分离株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2%~99.9%和96.9%~99.8%;聚类分析显示,分离株序列全部聚类在同一分支。本研究的结果为我国西北地区CPV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多样性提供了依据,有助于该地区预防和控制CPV感染。  相似文献   
916.
目的

分析老年腰椎骨折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行腰椎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89例,记录患者感染发生率,并对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探讨相应对策。

结果

589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有41例(6.96%)出现切口深部感染。41例感染患者的渗出液或分泌物中鉴定分离出53株病原菌,其中30例患者为单菌株感染,占73.17%;11例患者为多菌株感染,占26.83%。5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0株,革兰阳性菌22株,真菌1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1.6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16.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为90.00%;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20.0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76.92%;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00%。术后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在年龄分布、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是否输血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是否存在烟酒史、是否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术中失血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为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切口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深部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且药敏性普遍较低。年龄≥60岁、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为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切口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17.
拔毒散(Sida szechuensis)为一种傣族传统的药用植物,常用于治疗诸疮肿毒、皮肤瘙痒、跌打损伤、刀枪伤等疾病。为研究拔毒散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其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 264.7)作为炎症模型,评价所分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从拔毒散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 kaempferol-3-O-rutinoside(2)、槲皮素(3)、20-hydroxyecdysone(4)、α-ecdysone(5)、22-deoxyecdysterone(6)、abutasterone(7)、pterosterone(8)、icariside E5(9)、icariside E3(10)、(+)-syringaresinol(11)、pinoresinol(12)、balanophonin B(13)、N-trans-feruloyl tyramine(14)、(-)-loliolide(15)、棕榈酸(16),其中化合物1-3、9-13、1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μmol·L-1的浓度下,化合物1、4、5无明显抑制NO生成作用,而化合物2、3、6-16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NO生成,其中化合物2、3、11-14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8.63、40.76、21.46、14.32、16.82、42.31 μmol·L-1。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拔毒散的化学成分,明确了其具有抗炎效果的物质基础,验证了其传统用途的科学性,为其进一步在医药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8.
为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钩毛茜草(Rubia oncotricha)的化学成分,该文将钩毛茜草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钩毛茜草中共分离了15个蒽醌类化合物,分别是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1)、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α-rhamnosyl(1→2)-β-glucoside(2)、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3)、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β-glucoside(4)、1,3,6-tr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3...  相似文献   
919.
异担子菌属Heterobasidion种类是北半球针叶树最严重的森林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能侵染27种针叶树,对欧洲和北美洲的经营林己造成重大损失.基于传统形态学研究,认为异担子菌属有2个种,即多年异担子菌H.annosum和岛生异担子菌H.insulare,然而单孢交配实验研究证明2个种为复合种.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  相似文献   
920.
[目的]分离鉴定新型有机卤呼吸细菌,拓展有机氯污染物降解菌种资源.[方法]在限制性培养基中,基于特定脱卤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特点以及对抗生素的抗性特征,应用绝迹稀释法从脱氯富集培养物中分离纯化新型有机卤呼吸细菌.通过添加酵母提取物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方法鉴定菌株纯度.通过考察细胞形态、16SrRNA系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