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227篇
  481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固体平板磁泳分离细菌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能够在胞内形成电子致密的磁性颗粒,它的这种特性使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合成生物纳米磁性材料成为了可能。本课题组为了筛选出合成磁性颗粒能力强的菌株,对原有的液体磁泳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新的固体平板磁泳方法来筛选纯化目的菌株。经过磁泳分离后,细菌中含磁性颗粒的细胞比例由原始菌群的30%上升到90%,胞内含有的磁颗粒数目也由1~2颗增加至2~5颗,筛选得到的细菌在人工磁场下会进行趋磁运动。实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具有较弱的趋磁性,在人工磁场下会进行趋磁运动,但仅在地磁场作用下不能定向运动,利用固体平板磁泳筛选纯化含有磁性颗粒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磁泳分离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为传统的微生物菌种分离提供了新的途径,为研究纯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胞内磁性颗粒的形成条件及机理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今后从浸矿细菌中分离筛选更多的含有磁性颗粒的菌株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2.
食品生物技术相关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应用日益深入,以基因工程为先导,以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为核心.包括蛋白质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在内的食品生物技术已成为提升我国食品工业技术含量、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核心技术。本文以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Ⅱ)数据库和Aureka数据库为基础,对上游(基因工程)、中游(发酵工程、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下游(生物分离工程、食品安全检测)食品生物技术相关专利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3.
本文研究了白芸豆球蛋白的提取工艺、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白芸豆球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NaCl浓度2.5 g/100 mL,料液比1∶22(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5 h,在此条件下的球蛋白提取率为31.46%;用60%的硫酸铵,在4℃下盐析1 h,球蛋白的盐析得率为73.55%;球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中有6条蛋白亚基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7.52、47.35、33.84、29.62、26.28和21.99 ku,其中有5条与白芸豆分离蛋白的亚基条带相吻合;球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FAO/WHO推荐模式,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94.
磁珠法分离特异 m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物素标记的单链 DNA 为探针和 mRNA 液相杂交,再由带抗生物素蛋白的磁珠捕获已杂交的 mRNA,建立了快速、简便捕获特异 mRNA 的方法.磁珠的捕获率为 70.4%,洗脱率为 78.6%,mRNA 的总回收率为 55.2%.  相似文献   
95.
用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自污水中分离到3株不同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命名为PaP1、PaP2及PaP3者均为DNA双链噬菌体,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47kb、34kb及24kb。3株噬菌体原液滴度(pfu)分别为109/mL、1011/mL和1011/mL。PaP1为裂菌性噬菌体,PaP2及PaP3为溶原性噬菌体。电镜观察,3株噬菌体头部均为多面体立体对称颗粒,直径分别约为70nm、55nm和65nm。PaP1属肌尾噬菌体科,PaP2和PaP3属  相似文献   
96.
贵州马比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省马比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通过采集贵阳修文、遵义播州、铜仁万山3个县区的不同季节的健康马比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样本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分析分离菌ITS rDNA序列,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3个地区的不同季节马比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归类,并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从1 444个马比木组织块中分离出1 037株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30个属,其中间壳座属Diaporthe为优势属,分离率与分离频率分别为40.24%与57.58%;夏季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4个季节的相似度在0.40-0.71之间,贵阳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三地的相似性指数在0.42-0.55之间,果实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各个组织部位的相似性指数在0.00-0.54之间。表面植株生长环境及部位对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情况。方法 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临床收治的腹泻患者中选取368例,均使用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粪便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展开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率为77.17%,比分离培养法的51.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致病菌株检出率为83.10%,高于分离培养法的5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时,相较于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使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性腹泻诊断准确率提升。  相似文献   
98.
【目的】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细菌为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优势类群,在健康对虾肠道中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是指示对虾健康的关键类群,探究对虾肠道红杆菌科细菌定向富集和分离方法,可为对虾养殖益生菌菌剂的研发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碳源添加对凡纳滨对虾肠道中红杆菌科细菌的富集作用,筛选对红杆菌科细菌有显著富集作用的碳源;利用纯培养技术从红杆菌科细菌富集的样品中定向分离红杆菌科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添加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碳酸氢钠对红杆菌科细菌有显著富集作用,主要富集到Cribrihabitans、Tritonibacter、Rhodovulum、Ruegeria、Sagittula和Thalassobius属相关菌株;对红杆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最高的样品进行稀释涂布培养,共分离纯化出303株细菌,分属于2门12科,其中红杆菌科细菌为主导类群共119株,主要包括Tritonibacter (90株)、Phaeobacter (25株)、Sulfitobacter (1株)、Ruegeria (1...  相似文献   
99.
刘阳  裴韬  杜娟  邓名荣  朱红惠 《生物资源》2020,42(5):576-584
自然界蕴含大量未/难培养微生物,分离这些微生物对理论研究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高压灭菌和过滤除菌方式制备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方法,从红树林灰泥样品中分离获得123株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进而探究培养基灭菌方式对细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滤除菌培养基生长的单菌落数目(339±82)个显著多于高压灭菌培养基生长的单菌落数目(179±65)个;两种培养基分离细菌的群落结构在门、科和属分类水平上总体相似,但优势类群的数目和少数类群存在差异;过滤除菌培养基分离细菌的Shannon Wiener’s指数、均匀度、新种率、基因多样性均高于高压灭菌培养基,而其与近缘模式菌株相似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则低于高压灭菌培养基。因此,过滤除菌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的多样性、均匀性和新颖性均高于高压灭菌培养基。本研究首次探究培养基灭菌方式对细菌分离效果的影响,具有更高分离效率的过滤除菌培养基为未/难培养微生物菌株资源获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0.
采用8种不周分离方法从我国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省的土壤、食用菌菇床上分离到10种捕食线虫真菌。8种方法中,以改良Drechsler法和直接分离法较好。10种捕食线虫真菌中,除 Arthrobotrys oligospora曾记载腐生于河北棉桃外,其余均为我国新纪录种,它们是:Arthrobotrys superba,A.Conoidess A. ovitormis,A.Haptotyla A.Haptospara,A.Cladodes,Monacrosporium lysipaga,M.Ellipsopora,M.Megalospo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