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研究了番木瓜果皮l-氨基环丙烷-l-羧酸(ACC)氧化酶的部分纯化,底物(O2和ACC)浓度、辅助因子(CO2和Fe2+)和抑制剂(Co2+和α-氨基异丁酸)对体外乙烯产生速率的影响.通过DEAE-Sepharose和Phenyl-Sepharose柱层析后,番木瓜果皮ACC氧化酶被纯化了19.5倍.在乙烯产生中,ACC氧化酶对O2的Km值主要取决于ACC的浓度,随着ACC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当O2的浓度增加时,酶对ACC的Km值降低.CO2显著地增加酶的活性以及对O2和ACC的Km值.Fe2+提高酶的活性,Co2+抑制酶的活性;Fe2+能够拮抗Co2+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这些动力学资料表明ACC氧化酶遵循一种顺序结合机制,首先与02结合,然后与ACC结合. 相似文献
82.
对番木瓜叶枯病与植株营养、土壤相关养分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木瓜叶枯病是由于土壤有效钾缺乏而导致的一种生理性缺钾症;施用钾肥能有效控制该症的发生并获得较高产量。在发生缺钾叶枯病的番木瓜根、茎、叶片、叶柄等器官中镁含量均明显升高,说明番木瓜植株钾镁间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3.
番木瓜果实内生细菌MGP3 菌株的鉴定及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番木瓜果皮内筛选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防治番木瓜采后炭疽病和疫霉病,以减少果实采后病害带来的损失。【方法】采用稀释分离和平板抑菌圈法进行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部分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菌株经利福平诱抗处理后田间接种到果树树干上,测定内生菌的定殖动态,采用采前和采后生防试验测定菌株对番木瓜炭疽病和疫霉病的生防效果。【结果】从番木瓜果皮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MGP3,对10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鉴定该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登录号JF708186),MGP3可进入番木瓜叶片、叶柄和果皮中定殖。MGP3对采后番木瓜炭疽病和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0%和71%;除苗期外,采前4个不同时期经MGP3菌液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采收后果实炭疽菌的潜伏侵染率和炭疽病的病情指数。【结论】番木瓜内生拮抗细菌MGP3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85.
杂种一代番木瓜人工种子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番木瓜F1代上小苗的幼根和下胚轴来源的胚务组织,通过悬浮培养获得大量体细胞胚胎。在培养过程中用不同孔径的网筛选择培养物并分级培养,成熟体细胞胚的同步化率可控制在70%以上,成熟的体细胞胚经脱水至水量50%-70%,再用改良的海藻酸钠系统包埋制成人工种子。在无菌条件下人工种子的成菌率达80%,移栽田间的成活率为72%,来自人工种子的植株在田间生长正常,并已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6.
87.
88.
本文对番木瓜不同抗性的品种感染环斑花叶病毒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电泳谱带以及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处理后,感病品种(岭南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率的峰值较抗病品种(穗中红48号)出现早且高;前者出现在接种后24h,高达54.6%,而后者出现在接种后48h,为38.2%。在未接种处理时,感病品种叶片可溶性蛋白谱带较抗病品种多1条;但在接种初期(接种后24h),抗病品种的蛋白谱带比感病品种多1条(Rf值为0.602)。不同抗性品种在接种后的还原糖含量变化也有差异,抗病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变化率在接种后48h达到高峰,峰值为12.3%;而感病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变化率在接种后都为负值。 相似文献
89.
90.
宋松泉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1,27(5):387-392
研究了番木瓜果皮l-氨基环丙烷-l-羧酸(ACC)氧化酶的部分纯化,底物(O2和ACC)浓度、辅助因子(CO2和Fe2+)和抑制剂(Co2+和α-氨基异丁酸)对体外乙烯产生速率的影响.通过DEAE-Sepharose和Phenyl-Sepharose柱层析后,番木瓜果皮ACC氧化酶被纯化了19.5倍.在乙烯产生中,ACC氧化酶对O2的Km值主要取决于ACC的浓度,随着ACC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当O2的浓度增加时,酶对ACC的Km值降低.CO2显著地增加酶的活性以及对O2和ACC的Km值.Fe2+提高酶的活性,Co2+抑制酶的活性;Fe2+能够拮抗Co2+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这些动力学资料表明ACC氧化酶遵循一种顺序结合机制,首先与02结合,然后与ACC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