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P63和TTF-1在肺癌各种类型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原发性肺癌组织标本53例(其中鳞癌16例,腺癌16例,小细胞癌14例,大细胞癌7例,均为中低分化程度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P63蛋白和TTF-1蛋白在各种类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二者表达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二者的表达在肺癌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在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和肺大细胞癌中,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15/16)、37.5%(6/16)、21.4%(3/14)、28.6%(2/7);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8%(3/16)、75%(12/16)、78.6%(11/14)、0%(0/7)。结论①P63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可以作为鉴别低分化鳞癌与低分化腺癌,小细胞癌的指标;②TTF-1在低分化腺癌和小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对于肺癌组织类型和非癌组织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③根据P63和TTF-1在肺癌组织的特异性表达,将二者联合起来有助于对低分化鳞癌和低分化腺癌以及低分化鳞癌和小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胺碘酮诱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AIT)的临床进程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有完整资料的胺碘酮诱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参数、治疗方法和随访过程中的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估,以和AIT相关的并发症如:死亡、心衰住院、中风、心律失常等作为观察终点.结果:32例病人中有1l例接受强的松治疗,但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恢复正常的时间和非强的松治疗组比较没有差异,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强的松治疗组具有较高的事件发生率.结论:胺碘酮诱发甲状腺亢进症具有较高的事件发生率,强的松治疗不能缩短血清甲状腺素恢复正常时间,反而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蒙勇球 《蛇志》2005,17(4):276-276
患儿,男,9岁,因反复浮肿、少尿1年9个月人院。患儿于2001年1月无诱因下出现全身浮肿、少尿,多次查尿常规:尿蛋白均为+++,无怕冷、反应迟钝。病后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治疗20余天无好转,即转到上一级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单纯型)。给予强的松治疗,浮肿消退,治疗4周后尿蛋白转阴而出院。出院后一直服强的松治疗,规则减量。此后患儿反复出现浮肿,少尿,  相似文献   
44.
韦燕 《蛇志》2005,17(2):83-83
1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因发现颈前无痛性肿块20年,伴呼吸困难1个月,于2005年10月25日入院。无甲亢病史。查体:体温38.6℃,脉搏12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4.7/9.3kPa,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无皮肤潮红、肿胀及溃疡,未见血管曲张,甲状腺右叶触及约8.0cm×6.0cm×6.0cm大小的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触痛,局部皮温不高,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B超:颈前区实质性占位。CT:右侧甲状腺癌累及喉及气管上段,诊断为甲状腺癌侵及喉及气管。于2004年11月2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颈段气管、喉切除术、气管造口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  相似文献   
45.
Lowicryl K4M 低温包埋显示甲状腺球蛋白的免疫电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电镜集电子显微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于一体 ,能显示抗原或抗体在细胞微细结构水平的定位 ,已成为当今生物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手段。目前透射电镜观察的样本制备中 ,为保存良好超微结构的需要一般采用戊二醛、锇酸两种固定液 ;为使超薄切片有一定硬度采用的包埋剂如环氧树脂 6 18、 812需高温聚合 ,这些实验条件均可使多种抗原活性减低或丧失。因此 ,探索既能保持超微结构又能保存抗原性的电镜包埋剂及其应用很有必要。已知LowicrylK4M等低温包埋剂系列可能符合以上要求 ,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实验。材料和方法1.材料1 1…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针刺麻醉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的患者71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复合麻醉组(n=36)。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芬太尼麻醉,复合麻醉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针刺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消融术中(T2)、手术结束(T3)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HPO_2)和VAS评分。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T2和T3时间点MAP(95.00±6.09,90.86±3.23)(P0.05)、HR值(65.19±3.52,75.03±6.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PO_2水平(98.78±1.15,97.81±1.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3.25±1.38,1.69±1.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结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可有效镇痛并维持较稳定的血压和心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麻醉。  相似文献   
47.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内分泌腺形态学与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年Wistar大鼠20只,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大黄煎剂灌服42天致实验性脾虚证。对两组睾丸,肾上腺和甲状腺进行常规形态学与细胞化学观察。形态学显示:睾丸,肾上腺和甲状腺的组织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化学显示:各内分泌腺均表现酸性磷酸酶(ACP)减弱,个别内分泌腺细胞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DH),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和PAS反应的变化。结果证明脾虚证不仅消化系统功能低下,而且内分泌功能也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究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糖代谢及肾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60例作为甲减组及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及游离甲状腺素(FT_4)]、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水平(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抽取肘静脉血测定餐后2 h葡萄糖水平(2hPG)、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及肾功能[血清肌酐(Cr)、血清尿酸(UA)、血尿素氮(BUN)],分析甲状腺功能与糖代谢及肾功能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甲减组孕妇的TSH、糖代谢、肾功能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T_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SH与糖代谢各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FT_4与糖代谢各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FT_3与Cr呈负相关(P0.05),TSH、FT_4与Cr、UA、BUN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甲减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率为2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与患者颅内大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和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MRA、颅脑CTA及DSA结果,将卒中患者分为颅内大动脉分为血管狭窄组(n=146)和非狭窄组(n=79),并将狭窄组按狭窄程度分为1-6组,每组代表一个等级。在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甲功、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出院时或发病后14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结果:颅内大动脉血管狭窄组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1)。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优势比(odds ratio,OR)1.0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1.005);P0.05]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升高与短期转归不良有关(P0.01),但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丧失统计学意义(OR:0.998,95%CI:0.993~1.002;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血管狭窄组狭窄程度及短期转归无关短期转归无关。  相似文献   
50.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具有一系列体征和症状的多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糖胺聚糖(GAG)的过量沉积、炎性浸润以及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主要特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从轻度的眼睑肿胀、上睑退缩、结膜充血、眼球突出乃至重度的威胁视力的暴露性角膜溃疡和压迫性视神经病变。通常,根据病史和查体是可以直接诊断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可以根据"NO SPECS"法、临床活动评分(CAS)和VISA分类这三种方法对TAO病情情况进行分类。甲状腺相关性眼部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眼眶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本文的目的是帮助眼科医生了解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分期(轻度,中度至重度和视力威胁)的重要性和相关的可用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