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6篇 |
免费 | 233篇 |
国内免费 | 1141篇 |
专业分类
29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98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66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50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针对秸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为促进秸秆有效转化、优化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三物融合”生产,围绕“秸秆菌业”这个新命题,从中国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秸秆菌业概述、秸秆菌业的挑战与机遇、秸秆基质化利用、秸秆菌业高效转化和秸秆菌业与“双碳”这6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秸秆菌业循环农业模式具有再利用、再循环的特点,通过这种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农业污染问题,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约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4.
岩藻糖基转移酶Ⅳ(Fucosyltransferase Ⅳ,FUT4)在正常细胞中表达量很低,但其低表达的调控机制以及是否受其启动子甲基化调控并不十分清楚。文章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正常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系HaCaT细胞FUT4的表达,观察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处理对FUT4表达的影响。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析HaCaT细胞中FUT4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HaCaT细胞中FUT4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人表皮鳞癌细胞A431和SCC12。5 μmol/L的5-aza-dC处理72 h的HaCaT细胞,其FUT4 mRN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未经5-aza-dC处理的对照组相比,U引物扩增检测到的产物量增加,M 引物扩增检测到的产物量明显减少。这些结果表明,HaCaT细胞中FUT4的低表达可能与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55.
杉木与伴生植物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通过对杉木与9种伴生植物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比较研究表明,8种植物对杉木凋落物的分解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观音座莲对杉木凋落物分解的促进最大,而木荷对杉木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则表现出先有一定程度的促进而后又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促进大小表现出观音座莲>杜茎山>三龙爪>狗脊>苎麻>丝栗栲>闽粤栲>芒萁。杉木 落物反过来对木荷和闽粤栲凋落物有一些抑制作用,而对丝栗栲则有一些促进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说明杉木与某些伴生植物种类的凋落物在混合分解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作用的现象,因此,合理保护和恢复林下植物对加快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地力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基因树冲突与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序列被运用于系统发育重建中,随之产生的基因树冲突已成为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在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应正确理解基因树和物种树之间的差异,充分注意和分析基因树冲突的原因,正确解释分子系统发育的结果.本文通过一些典型实例分析了在多基因系统发育研究中引发基因树冲突的三类主要原因: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生物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兴起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学进行了介绍,并以稻属Oryza研究为例,阐述了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在解决基因树冲突以及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探讨了解决基因树冲突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一些肩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57.
杂交稻及其三系叶片衰老过程中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对杂交水稻及其三系主茎第11叶叶片自然衰老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衰老过程中,SOD和CAT活性下降,MDA的含量增加,可作为衰老特征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变化相对应;CAT活性大幅度下降与SOD之间的不平衡,致使O_2~-代谢中间产物累积而引起膜的损伤。不育系的衰老进程比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保持系慢,其SOD和CAT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三者,可能是不育系不易早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8.
反义寡核苷酸可作为基因表达的抑制剂和潜在的治疗药物,但多种类型的寡核苷酸为聚阴离子化合物,难以跨过细胞膜.已知包括融合肽、信号肽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多肽具有跨膜与核定位能力.讨论了反义寡核苷酸-肽缀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9.
由于在细胞培养研究中缺乏一些可操作性强的且定量化的细胞状态评价指标,人们对植物细胞状态的有些性状的评价只能停留在定性描述水平,如对悬浮细胞培养物褐化程度的评价仅能作出定性判断。这里我们提出了两项悬浮细胞培养物细胞状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0.
磨盘山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数量及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磨盘山5.76hm2天然次生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均匀布设144个凋落物收集器,于2006年每月末(4—11月)连续收集其凋落物,用以分析群落尺度上的凋落物产量、组成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年凋落量为3039.6 kg/hm2,以凋落叶(2499.2 kg/hm2)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年凋落量的82.22%,而凋落枝仅占年凋落量的9.92%,花果皮等所占比例更小,占总量的5%以下。1a内,凋落物收集器内共收集到42种树木的凋落叶,占样地内树种总数(46种)的91.30%,其中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3个树种的凋落叶占落叶总量的82.97%,为叶凋落量的主要来源。不同收集器之间凋落量存在较大差异,99个收集器的年凋落量在200—400 g,2个收集器超过600 g;单个收集器全年最多可收集到19种树种的凋落叶,收集到凋落叶种数12种的收集器最多(29个)。凋落量月动态呈单峰型,69.78%的凋落量产生于9—10月份,叶凋落量月动态与凋落总量变化相同。落叶以秋季为主,但树种间叶凋落节律存在差异,其中核桃楸叶的凋落高峰集中在8—9月,花曲柳和春榆(Ulmus japonica)集中在9—10月,色木槭(Acer mono)为10月,蒙古栎叶为10—11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