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究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环磷酰胺(CTX)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GC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CT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和肢体无力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7 d内治疗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2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CTX可有效提高MGC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52.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的使用频率和与临床分离主要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各季度环丙沙星使用频率与临床分离的5种主要细菌的耐药率,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各季度环丙沙星的使用DDDs值呈下降的趋势,随着环丙沙星使用频度的降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其耐药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8,P0.05;r=0.68,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6,P0.05),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耐药率与药物使用频度无关(r=0.07,P0.05;r=0.01,P0.05)。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和环丙沙星的使用频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3.
随着全球制药企业研发投资成本加大、研发周期变长、研发成功率降低,作为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物,CRO 企业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 多服务的特点,快速发展,且服务范畴已涵盖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成为医药研发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报告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库检索、 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从发展概况、发展策略、竞争格局、企业布局等角度对国内外医药 CRO 领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 分析,旨在为相关企业确定产品研发思路、制定市场策略提供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54.
本文探讨了甲醇流加控制、添加胰蛋白胨和甲醇/山梨醇共混诱导对重组毕赤酵母GS115/pPIC9K-HSA-GCSFm表达HSA-GCSFm的影响.结果显示:甲醇供应充足条件下HSA-GCSFm表达水平仅为37 mg·L-1,而甲醇添加受限条件下HSA-GCSFm表达水平可达到239mg·L-1;甲醇添加受限并添加胰蛋白胨条件下,HSA-GCSFm表达水平可以提高到266 mg·L-1;在此基础上,流加山梨醇作为辅助碳源,表达水平可大幅提高至424 mg·L-1.通过对各诱导条件下OUR、胞外蛋白酶及碳流分配进行分析后发现,将甲醇限制在低浓度同时添加胰蛋白胨与山梨醇,可以改善细胞代谢活性,增加细胞用于HSA-GCSFm合成的碳流分配量,降低胞外蛋白酶活性,从而提高了HSA-GCSFm的表达水平并缓解了HSA-GCSFm的降解.因此,该诱导工艺适于毕赤酵母高效表达HSA-GCSFm.  相似文献   
55.
物种共存机制一直以来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为了探讨异质生境条件下鼎湖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找到其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该研究利用位于鼎湖山20 hm~2监测样地第2次群落调查数据并选择代表不同生境(海拔和地形)的27个样方(20 m×20 m),于2013年夏季在样地内所选样方中测定所有胸径≥1 cm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所测性状包括形态学性状(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面积以及叶片长宽比)和化学计量学性状(叶片碳、氮、磷的含量),结合地形和土壤数据并通过分析功能多样性随环境梯度的变化,探讨了环境过滤和竞争在鼎湖山群落物种共存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功能分歧度和群落权重平均值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尤其是海拔、凹凸度和土壤养分。环境条件较好区域(微尺度高海拔、高凹凸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植物采取统一的养分有效保存(低SLA,高LDMC)的适应策略(功能分歧度低),环境过滤所起作用更强;植物在相反的环境条件下,采取快速生长策略(高SLA,低LDMC),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且性状变化是多样的(功能分歧度高),在该条件下竞争作用更为显著。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的分歧度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增大,这与其他功能性状不一致,说明不同生态位轴(环境因素)影响不同性状的分歧度变化,并且在局域尺度上植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采取了多样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56.
李潇丽 《化石》2016,(2):18-22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气候、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存产生的重大影响。面对日益多变的气候变化,人们采取如何的应对策略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今天的气候变化的特点是晚新生代地球环境演变而来的,那么在漫长的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上,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祖先的起源、演化和灭绝等事件呢?古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起源和演化具有阶段性,随着考古发现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科  相似文献   
57.
目前临床上治疗曲霉感染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这些药物对控制曲霉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抗真菌药耐药报道逐年增多,为提高临床疗效和避免曲霉耐药的发生,需要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或者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研发新药周期长和成本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着眼于联合用药防治曲霉感染。抗真菌药物之间的联合用药,棘白菌素联合三唑类或多烯类药物可产生协同效应,多烯类联合三唑类药物产生拮抗作用,而抗真菌药物和非抗真菌药之间的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8.
数个国际多边协定、政府间组织和机构都涉及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 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关于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NP)、《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ITPGRFA)、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世贸组织下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WTO/TRIPS)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等。然而, 各个国际文书所界定的传统知识内涵和外延却有所区别和侧重。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多民族大国, 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与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实践做法。作为多个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的缔约方, 中国应厘清各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中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内涵、保护目标及国际义务, 加强国家在履行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过程中的协同增效, 从而在相关传统知识的国际谈判中统一立场, 维护国家及地方社区利益。本文系统梳理了各相关国际多边协定、组织和机构对于传统知识的界定, 以及国际多边体系在保护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方面的工作, 根据中国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现状和已有的措施, 结合当前履行国际多边协定的大背景, 提出了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的5项具体建议, 包括: (1)采取立法、行政和政策措施; (2)加强相关研究, 强化技术支撑; (3)加强传统知识保护的能力建设; (4)在国内履约过程中, 强化传统知识相关工作的协调; (5)在国际层面上加强中国传统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9.
张增可  郑心炫  林华贞  林欣  黄柳菁 《生态学报》2019,39(10):3749-3758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功能性状研究的重点,环境因子驱使植物功能性状发生变化,进而推动群落发生演替。以平潭岛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植被(灌草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群落演替阶段的物种特征和群落结构,分析海岛不同演替阶段茎、叶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以及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养分和水分逐渐增加,土壤pH逐渐下降。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叶片磷含量(LPC)、茎氮含量(SNC)、茎磷含量(SPC)下降后上升,叶厚度(LT)、叶片碳含量(LCC)、茎碳含量(SCC)与之相反,叶干物质含量(LDMC)、茎组织密度(STD)逐渐上升。(2)冗余分析表明,演替早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pH、容重高的贫瘠环境,拥有较高SLA、SNC、SPC、LPC的性状组合;演替后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养分和水分高的肥沃环境,拥有较高的STD、LDMC、LCC、LNC的性状组合。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影响海岛植物演替过程中功能性状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海岛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随演替的变化规律,探讨各演替阶段功能性状和环境特征,以及功能性状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旨在为今后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海岛植被修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细胞因子多数是由机体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产生的,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均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在肿瘤治疗中,细胞因子作为一种蛋白质药物,具有体内半衰期短、全身毒副作用大等特点,因而选择细胞因子递送策略时需考虑以上因素。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细胞因子,并综述了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细胞因子递送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