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54篇 |
免费 | 516篇 |
国内免费 | 2831篇 |
专业分类
98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217篇 |
2022年 | 245篇 |
2021年 | 277篇 |
2020年 | 246篇 |
2019年 | 213篇 |
2018年 | 197篇 |
2017年 | 197篇 |
2016年 | 275篇 |
2015年 | 301篇 |
2014年 | 403篇 |
2013年 | 335篇 |
2012年 | 364篇 |
2011年 | 388篇 |
2010年 | 426篇 |
2009年 | 472篇 |
2008年 | 647篇 |
2007年 | 451篇 |
2006年 | 381篇 |
2005年 | 387篇 |
2004年 | 358篇 |
2003年 | 337篇 |
2002年 | 357篇 |
2001年 | 291篇 |
2000年 | 267篇 |
1999年 | 231篇 |
1998年 | 163篇 |
1997年 | 153篇 |
1996年 | 172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37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107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6篇 |
1955年 | 2篇 |
195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菌物学报》2017,(7):950-962
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寄主植物,在pH 3.7、pH 4.5、pH 5.5和pH 6.5条件下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分别在培养4周和7周取样测定低pH对丛枝菌根真菌(AMF)丛枝发育和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低于5.5时,低pH显著抑制AMF对根系的侵染和丛枝的形成,且抑制效应随pH的降低而增强;与侵染率相比,丛枝丰度随土壤pH的降低而降低的幅度更大;低pH显著降低了植株生物量;与不接种处理相比,接种AMF显著提高植株生物量;相关分析表明,在菌根侵染指标中丛枝丰度与植株生长相关性最高;方差分解分析表明,pH对植株生物量的贡献率(88%和77%,两次取样)大于AMF的贡献率(5%和8%,两次取样);低pH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根系侵染有相似的趋势;AMF能显著提高地上部P浓度,而低pH显著降低地上部P浓度以及根系中LePT3、LePT4和LePT5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低pH对AMF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丛枝的形成与功能的抑制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52.
光照和氮磷供应比对木荷生长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和养分限制是影响林下植物生长和更新的关键影响因素,以亚热带主要常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实生幼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光照(全光照、遮阴即45%全光照)和N、P供应比例(5,15,45)对幼苗生长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阴不仅严重抑制了木荷各器官和单株生物量积累,更加剧了P限制。尽管N、P添加对木荷生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N、P供应比例为5时的性状组合更有利于木荷后期生长,但高N、P供应比例可能导致P限制。(2)遮阴下叶N、P含量显著增加,但叶C/N和C/P比显著降低;不同光照处理组中各器官及总N含量均随N、P供应比例增大而显著增加,而C/N比逐渐降低;P的分配格局发生改变,全光照组各器官P含量为茎 > 叶 > 根,遮阴组各器官P含量为根 > 茎 > 叶。(3)随N、P供应比例增加或光照强度降低,木荷均趋向降低根冠比和根质比、增加叶质比或茎质比。(4)木荷生物量与各器官N、P含量、叶质比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C/N和C/P比及根冠比、茎质比、根质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强和N、P比例变化均显著影响了木荷幼苗的养分利用特征,因而木荷作为伴生树种优化林分环境对其早期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等温自由生长和强制性溶液生长的等电溶菌酶的晶体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形态变化与溶液相的流动密切相关,指出生物晶体生长停止是由于生长晶体周围的溶质贫乏造成的;通过某些手段减薄或消除这一溶质贫乏区,就可以保证晶体的持续生长。本文的研究对改善大尺寸晶体的生长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54.
低温胁迫对极度濒危植物中华水韭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繁殖的极度濒危级(CR)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Palmer)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 ℃低温环境下胁迫0~20 d,沉水叶片中保护酶系统(POD、SOD、CAT)、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以及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低温(0 ℃)胁迫时间的延长,中华水韭沉水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SOD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下降,MDA含量一直低于CK,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研究表明,中华水韭沉水叶片在0 ℃低温胁迫中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但能通过调节自身的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系统来减轻低温伤害,维持其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寒潜力。 相似文献
55.
56.
为探讨水温与外源17β-雌二醇(E2)暴露对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幼体生长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温、2个E2暴露浓度与3个暴露时间交互处理共18组,并在3个水温下设置了3个对照组,每组幼鲵20尾,分别在出膜143、182、248天称量各组幼鲵体重。为进一步探寻E2对幼鲵生长影响的原因,在出膜143天对幼鲵的肝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幼鲵在(20±1)℃水温下生长最快、在(13±1)℃生长次之、在1~16℃生长最慢;在(20±1)℃水温下,外源E2暴露对幼鲵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暴露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暴露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大;E2暴露浓度为25μg/L的幼鲵极少数肝细胞质内出现了脂肪空泡,肝血窦有所扩大;E2暴露浓度为250μg/L的幼鲵约30%肝细胞与细胞核肿大、细胞质中出现脂肪空泡、被覆在肝实质表面的上皮细胞向肝实质内迁移、肝血窦扩大等。本文认为,E2暴露对幼鲵肝组织结构造成的损伤,可能是抑制幼鲵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水杨酸对不同灌水下限青花菜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花菜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0.15mmol/L水杨酸(SA)对不同灌水下限(75%、60%和45%土壤相对含水量)青花菜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灌水下限的降低,青花菜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其叶片电解质渗透率以及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Pr)含量逐渐升高;青花菜的花球重及维生素C含量(Vc)随灌水下限的降低而降低,相反硝酸盐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之升高。(2)叶面喷施0.15mmol/L SA显著提高了青花菜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产量及品质,且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其中以45%灌水下限处理效果最为显著,60%灌水下限处理次之,75%灌水下限处理最小。研究认为,适宜浓度外源SA通过改善青花菜叶片水分生理状况,提高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质膜透性来增强其对干旱胁迫的抗性,且以60%灌水下限配合叶面喷施0.15mmol/L SA处理较佳。 相似文献
58.
人眼的阈上调制传递函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视觉系统的阈上调制传递函数与阈值对比敏感度函数具有明显的区别.但由于阈上测试方法复杂,因而迄今为止阈上调制传递函数的测试数据比阈值对比敏感度函数要少得多.我们应用传统的极限调节法和对比度比配法分别测试了人眼的阈值对比敏感度函数和三种对比度级别的阈上调制传递函数.测试结果表明,一个以DOG(Difference of two Gaussians)函数为基础的函数是一种合理的模型,可由现有阈值对比敏感度函数预测不同对比度和象场亮度级别下的人眼阈上调制传递函激.这个模型也可做为一种有效的人眼生理光学经验公式,用于目视光电成象系统的设计和象质评价. 相似文献
59.
本文用PEG模拟水分亏缺对春小麦红芒麦和绵阳11号胚芽伸长过程中生长、膨压、渗透势、水势和渗透调节能力与ATP含量、能荷变化及能量代谢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能荷,改变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比率,使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增加了幼苗的吸水能力,从而使其在一定的ATP能量水平上维持缓慢生长;抗旱品种红芒麦在水分亏缺下成苗速率较快,能保持一定的ATP能量水平和能荷值,渗透调节和吸水能力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60.
该研究采用人工温室于3种培养温度(20℃/15℃、15℃/10℃、10℃/5℃)条件下,分析独蒜兰生长开花进程以及假鳞茎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于20℃/15℃(模拟原生地开花期自然温度)处理下,独蒜兰进入初花期的时间比15℃/10℃、10℃/5℃处理下分别提前24d和53d,花期分别延长了4d和6d。(2)独蒜兰的花色以10℃/5℃处理较深,但该处理中有哑蕾出现。(3)老假鳞茎生长开花过程中,20℃/15℃处理的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15℃/10℃和10℃/5℃处理先升高后降低;3种温度处理下,可溶性糖均在花期含量最高,且10℃/5℃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保持较高水平。研究认为,20℃/15℃和15℃/10℃培养温度均有利于独蒜兰的生长和开花;独蒜兰休眠的假鳞茎不需要经过低温诱导解除休眠,随着温度上升,相应的生长发育进程就会启动。 相似文献